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会议室,走进房间的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非常友好地同大家一一握手,伴随着非常标准的中文问候语: "你好."以及温和的招牌式微笑.我们的访谈开始了. 访谈中,德·狄维士谈及最多的当属"信心"二字,他表示:"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个过程中,我已经了解到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些战略性的措施,这给予我们商界极大的信心.而我有一个观点,实际上这个观点也是参加这个论坛所有人一致的观点,就是中国在引导全球经济走出萧条,中国对于走出金融危机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现在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前所未有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十几年前有一个德国人,对技术有着偏执狂的追求,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明了一种技术.不久,这个技术被美国人发现了.美国人以高价买该技术,并把这个技术包装成很好的产品.不久,这个产品被中国人发现了,中国人高价买进这个产品.  相似文献   

3.
张春 《开放时代》2004,(3):89-99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两大不信任导致的对内民主、对外专制,是中国人的美国观中存在“两个美国”的根源。尽管存在少数反例,但中国人心目中存在着两个美国这一事实导致了中国人对待美国采取三种态度,借用赫希曼的术语,可将它们分别称作“退出”、“忠诚”以及“呼吁”。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等,中国人的美国观也日渐走向理性。如果引导、塑造得当,中国人的美国观必将对中美关系的长期良性发展作出相当贡献。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交。这件事很说明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觉得相处时间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利益。  相似文献   

5.
基路亚 《新经济》2013,(15):92-93
"他们都说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可是当你从这里的窗户边往外看的时候,你看到却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比利时王国驻广州总领事达乐文先生望着窗外说,"在比利时,从窗户边往外看,你会看到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国人喜欢新事物,我们则更爱旧事物。"达乐文先生来广州已经有四年,中国的飞速发展让他印象深刻。"这里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方,能够亲眼见证到这个国家的变化,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他说道。尽管如此,在他看来,旅游并不适  相似文献   

6.
常常有评论认为,由于中国人的族群中心主义,在非洲的中国人"自我封闭",与当地社会缺乏互动.这样的评论突出了中国人"自我封闭"的特殊性,却没有把在非洲的中国人与其他外来族群相比.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半外围特征,当代中国人在非洲并不具有同质性,因此不能一言概之.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在非洲的居住、社会化和语言习得情况,并区分了中国人的两种流动:合同流动和自我流动.除了流动的方式外,影响中国人"本地化"的因素还包括当地政治环境、移民的早晚、语言障碍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我们认为,大多数在非中国人不是自我封闭的,而且与其他在非的亚洲和白人移民相比,本地化程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7.
符福渊 《经济论坛》1998,(15):13-13
詹姆斯是我们来美后结识的一位美国朋友,他是房地产中介人,会讲中文,帮许多华人买过房子。一听我找他有事,以为我也要请他帮忙买房,便满口应允。他说买房是美国人家庭建设的第一大事,每个人一踏上社会就在考虑买房子。中国人要有立足之地,站稳脚跟,有自己的房子就...  相似文献   

8.
王坚 《经贸实践》2014,(10):17-18
去年一年,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上做完的所有交易总额超过了美国亚马逊+eBay+美国所有电子商务加起来的总和,但是中国这一家公司做完了。这说明什么呢?互联网这个时代给这个国家、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是超出大家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他和于丹被认为是北京师范大学最受争议的两个人.从大学开始,他的很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就被高层领导亲笔批示给予肯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他的很多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言论正在被现实证明其正确性,他也因此被称是为"给房地产市场算命最准的人", "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中国房地产四大名嘴"之一,但是也因为其抛出的"房价国情论"、 "空置率较高是天大的谬误"、 "房地产救国论"等观点,他被一些网民抨击为"人民公敌",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教授董藩.  相似文献   

10.
魏道培 《经济世界》2000,(10):20-21
欧洲大陆曾被看作现代科技的摇篮,而今天它似乎正在落后于美国。欧洲大陆曾产生过诸如达·芬奇、伽利略等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世界万维网也是最初由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在瑞士日内瓦发明。但是,欧洲人却未能像美国人那样把自己摇篮里的婴儿培养成巨人。据美国电子协会统计。如今,欧洲的上网人口不到总人口的 1/5。而美国的网民却已超过了总人口的 1/2。 把欧美作个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欧洲人平均拥有的计算机、电话和其他通信设施都比美国人少。而且欧洲人腰包里可任意支配的钱也比美国人少。他们在用钱方面总是小心谨…  相似文献   

11.
林刚 《资本市场》2001,(5):17-19
<正> Kevin是美国注册会计师,普华永道中国地区金融部主席,合伙人。他在公共会计方面拥有16年的经验,长期关注美国与中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在中国工作的四年中与中国金融界首脑保持着良好关系。Kevin先生很忙,据他的同事讲,Kevin有很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他对部下十分信任,善于调动大家积极性。早上见到部下他总是先打招呼,任务忙时,他有时过来拍一下你的肩膀给予鼓励,大家与他一起工作总是感到愉快。他的助手刘婷女士讲:他最可贵的是有着比常人更加  相似文献   

12.
边走边笑     
《新经济》2012,(12):80
无法奉告在宾馆餐厅,顾客对服务员说:"你能告诉我,你们餐厅的桌布多长时间换一次?""很遗憾,我无法告诉你,因为我到这里工作才三个月。"(中国航空旅游网)形象语言有两个美国人到西班牙去旅行。他们来到一家饭店吃饭,可他们不懂西班牙语,而女招待又不懂英语。这两个美国人想要喝点牛奶,打手势女招待仍然不明白。其中一个美国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头奶牛。女招待好像明白了,转身就走。"你看,"这个美国人深有感触地对他的同伴说:"在外国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一支铅笔真能帮上大忙。"一会儿,女招待回来了。但手里拿的并不是牛奶,而是两张看斗牛的入场券。(中国航空旅游网)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中国需要话语自信,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只是恪尽一个中国新闻人的本分,说自己应该说的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个别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没有价值,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辨析,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都是没有价值的.而有些学者提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致富”,不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劳动有没有价值的关心,而是在有意识地散布中国人的劳动不能创造财富或中国人的辛勤劳动不能使中国人富裕起来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的设计》一书中写到: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它的有限资源服务。他这几个观点强调了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而且对于不同的人群还应有不同的关怀角度。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产品在人的眼里往往也变成了有情感的物,所以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为所有人(包括残疾人、老人和小孩)生活得更加舒适又安全而设计。设计师们关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材…  相似文献   

16.
当不少学者热议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国之梦"时,当中国GDP名列世界第四时,当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5月10日发布《200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国内地竞争力首次超过日本时,当美国《时代》周刊刊发题为《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的封面文章时,我们的某些政治精英,又开始说些在阶级斗争岁月遗留下来的令人人都厌烦的,一套不着边际的什么中国何时能赶超美国等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17.
《经济》2014,(5):18-21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欧洲的首次访问。历时近两周的访问,他带去了几场内容充实的演讲与交易额可观的订单。美国和欧洲虽然早已是难以攻破的盟友,但奥巴马越来越被欧洲人视为"说到做不到的美国总统";而欧洲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新闻不断登上欧洲媒体头版。"北京很远,但又如此近。"德国《斯图加特日报》感叹中国领导人此次的"欧洲之旅"。巴基斯坦《黎明报》说,相信布鲁塞尔已然看清,中美谁才是欧洲真正的"新闺蜜"。  相似文献   

18.
历经了15年漫长而艰难的谈判 ,到了2001年 ,中国终于可以加入世贸组织了。从中国的观点看 ,这是一件大事。显然 ,中国的毅然入世是基于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确信利大于弊 ,特别是从远处着眼。中国既然必将在世界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不可能自摒于国际规则之外 ,避免与人竞争。任何负面影响 ,诸如对国企的冲击、失业 ,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自当、并且能够处理的。这些问题已在另文中阐述 。本文的目的是澄清中国入世是否对美国有利。对此问题持负面意见者大致有五 :一是将中国妖魔化的人。他们认为中国仍在鼓吹共产主义 ,是美国的敌人…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刊》2007,(2):13-14
作者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整个世界并没有为美国经济衰退做好准备.这是他从六周的全球旅行中得出的一个明显印象.在这六周中,他先后造访了日本、南非、中东、新加坡、香港、中国大陆和澳大利亚.他遇到的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现在已经与美国"脱离"--从亚洲到欧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增长都日益强劲,一旦美国经济疲软,它们完全能够自立.  相似文献   

20.
孙哲 《商周刊》2015,(7):58-61
我们千万要明白美国这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重要到中国跟别的国家打交道的时候,背后也都有美国的影子在出现。比如中国跟日本打交道,其实不仅仅是跟日本在下棋,因为日本背后还有美国这个棋手。美国是一个全能棋手,你必须跟他在各个角落下棋。我们回避不了美国。中国离全面赶超美国还差得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中国是不是能全面超越美国呢?要做这样的分析,总得有几个参考指标才行。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定了以下五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经济总量的规模。如果单以经济总量算,我们可能跟美国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