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顾问:我的朋友小武毕业后在经营多媒体光盘的A公司上班,逐渐了解了多媒体光盘的设计制作过程和市场特性,在高薪的引诱下,小武想跳槽到另外一家多媒体光盘公司,但是因为在进入A公司的时候;曾经和A公司签订契约,约定小武在离职以后二年以内,不可以到其他竞争对手公司上班。小武想知道在他离职以后,A公司可不可以因此而禁止他到其他公司上班?——读者  相似文献   

2.
律师同志: 老赵原来在A食品公司上班,任职期间参与A公司的一项新产品秘密开发计划书,在产品开发计划书中,老赵也提供了重要意见,不过在完成新产品开发以后,老赵就被另一家公司高薪挖角。老赵想知道,他可不可以在新公司使用他原来在A公司所参与开发的新产品配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1999,(12):7-7
老板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近来,在美国和英国的大公司中,CEO被解雇的人数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拉克什·库拉纳最近对1980—1996年财富500大公司中1300个CEO离职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离职的CEO中.有三分之一是被解雇的。此外,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1985年后就职的CEO,其被解职的机率是他们前辈的三倍。在英国也有同样的趋向。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任期不满5年的CEO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从1997年的13%增加到夸年的17%。  相似文献   

4.
律师同志: 台湾的李先生原来在A医院的资料管理部门上班,负责病患资料档案的管理。最近邮购事业快速发展,他决定转业经营邮购事业。由于在医院任职的缘故,他选择了医疗用品的邮购事业。为了掌握潜在客户名单,在离职前,李先生把A医院的病患名单和个人资料档案,依照所患疾病分类全部盗拷一份,准备将来制作邮购名单。李先生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5.
【案例】A公司研发部经理柳某合同期满后,不愿意和公司续订劳动合同,要求终止劳动关系。在办理离职手续时,公司人力资源部告知柳某要遵守双方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因为双方曾有约定如下:柳某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进入本省范围内与A公司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并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在本省范围内自己经营同类产品或从事同类业务。作为补偿,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2012,(10):57
HR来信: 我公司有如下规定:正式员工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正式递交离职申请。现在公司有一员工,他在提出离职申请10天后,就要求离职走人,公司该如何处理?如规定工资折算,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7.
刘中华 《人力资源》2007,(11X):42-46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招聘与甄选制度,但是具有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意识并建立了面谈记录制度的不到10%,而能够根据离职面谈记录进行数据加工,建立员工流失关键要素分析、流失成本分析,并基于该分析报告着手改善公司内部管理和组织文化建设的企业不到1%。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离职员工仍然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使他们在即将离开之时或者已经离开公司之后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呢?离职面谈及面谈信息的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保险行业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而且情形愈演愈烈,尤其是营销代理人队伍,更是大进大出。那么这些离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还有作用吗?太平洋寿险柳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赵碧莲提出说,只要领导人心胸开阔,眼光长远,善待离职员工,那么离职员工仍然是公司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让员工“爱你没商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钢 《人力资源》2010,(1):90-91
记得看到过《前程无忧》上的一篇文章,说年底年初又到了员工的跳槽高峰期。尤其是年轻的员工,在三年内换5家公司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员工会离职得如此频繁,是鲶鱼效应继续在职场发酵吗?我想其中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共性的一点是,跳槽的员工都对离职公司感情不深。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职的中高层,我不一定要跟他淡话。但若某天他想走,我跟他必须有一场离职谈话,我认为,离职谈话比入职谈话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基本案情]2001年6月间,省外A公司与省内B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某厂生产的无缝钢管500吨(每吨4800元)的供货合同。然后,B公司又与省内的C公司签订了一份产品名称、单价、数量、质量规格等与A公司所签订供货合同基本相同的供货合同。之后,A公司却没有按其与B公司的约定去组织某厂生产的无缝钢管,而是到别的地方组织了其他厂生产的400吨无缝钢管,陆续托运到B公司与C公司约定的地点。C公司则按其与B公司的约定,将部分定金(18万元)交付给B公司。B公司在陆续验收A公司所提供的无缝钢管过程,发现有质量问题,但…  相似文献   

12.
梁冬梅 《英才》2006,(8):38-38
比尔·盖茨人还没走,茶就开始凉了。在宣布两年后将隐退的消息不久,其营销副总裁马丁·泰勒(MartinTaylor)即宣布离职。今年36岁的泰勒是微软的老兵,任职13年,今年3月刚被提拔为公司营销副总裁,主要负责MSN和WindowsLive在线单元。他在协助微软与Google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软CEO鲍尔默的私人顾问身份,使泰勒的突然离职显得疑窦丛生。但是微软和泰勒本人均未对媒体透露相关细节。原定关于解释离职事件的记者会也临时取消。有分析认为泰勒离职的时机很关键,微软想推出更多的即时服务。在公司宣布泰勒已离职前一天,他还出席了在线…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企业人员流动频繁,部分工人离职时放弃当月上岗工资,于是产生了部分盈余资金。在笔者参与的一桩审计案例中,由于A公司对离职人员管理不当,导致人事部门李某利用离职人员信息侵占人工工资,涉案金额达35万余元。李某利用A公司的内控缺陷,在编制员工工时记录表这一环节时进行舞弊,把辞职人员的基本信息保留,复制在职职工的工时记录,进而编制已离职人员的工时记录表。而审核人员仅仅检查工资汇总表EXCEL文档的数据与打印出来的数据文档是否一致,没有核对工资表中的工人是否在岗,因而无法发现异常。在领取工资时,李某利用私下刻制的离职员工私章将公司资金据为已有,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2007,(22):73-74
案情简介 王某之前就职于A公司,2005年9月8日提出辞职,同年9月19日经公司批准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2006年5月,王某从A公司两位原副总经理(二人在2005年8月份先于王某离职)处得知,公司支付了他们2005年度的年终奖,然而却从未通知王某领取年终奖.王某认为,2005年1月至9月在A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公司都从未告知自己没有该年度的年终奖,既然其他两位先于自己离开公司的员工都有年终奖,那自己也应该有,遂于2006年5月20日向公司申请,但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5.
申诉人:北京市某经营通讯业务的高科技公司 被诉人:王某 案情简介: 被诉人王某2001年10月到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因王某从事的工作直接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和业务关系,且又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故公司为王某安排了较高的年薪和其他比较优厚的条件,同时与王某签订了一份《保密协议》。协议规定,王某在离开公司一年内不得在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或业务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作为补偿,申诉人在王某离职之日起3个月内向王某支付人民币10000元。王某不领取,公司为其办理银行储蓄。若王某违反约定在相关企业工作,须向企业支付违约金10000元。该《保密协议》同时规定,违约金的支付并不代表竞业禁止条款的无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保障》2013,(12):44-44
我是一家公司的全日制员工,国庆长假中,我受邀到一家单位帮忙,他们承诺支付我一定报酬。公司得知后对我加以了制止,可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影响在公司的工作,也没有给公司造成任何损害,更何况法定节假日内的时间,应当由我自由支配,公司无权干涉,因此,继续在那家公司干活直至假期结束。当我正常回公司上班时却被告知,公司已作出解聘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HR来信: 我公司有一员工,在入职时未谈妥劳动合同条件,在快满一个月时,该员工不愿意按照现条件签订劳动合同,随后公司发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也办理了相应离职手续。但是一周后,人力资源部又把他招进来,结果过了半个月,员工又因为不想留在公司上班,而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香港成立“生意”项目时有什么工作需要做,以及在结束生意时经什么途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以便国内的同业们有客户问及时也可以告知概况。成立公司在香港建立公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像内地的手续那么复杂。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所以做生意,成立公司是很容易的。手续也很简便,只要成立生意的商人意欲想成立那一类型的公司,按照他要成立公司的法例进行便可以的了。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有关的手续、法例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8条,一切香港现行的法律五十年维持不变,所以《公司法》、《商业登记法》…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员工迟到、早退或其他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下,公司扣工资一直是司空见惯,劳动似乎也觉得这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是否员工给公司造成损失以后,公司都可以扣工资?  相似文献   

20.
正常范围内的员工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离职带来的人才流失对企业的运营仍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A公司是一家煤化工企业,公司员工人数由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700多人.像A公司这种新型煤化工企业,不仅人才的招聘、培训要投入大量费用,而且从项目建设、生产准备到最终的装置调优等过程,都给新员工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但随着装置试车成功投产,从2015年开始,A公司员工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17年1-5月间就有48名员工离职,且90%以上离职员工都是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是企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公司必须想方设法留住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