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基于西部生态补偿视角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仍存在着诸多局限性。纵向转移支付方式使中央财政压力巨大.资金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较低等。构建以生态补偿为目标的横向转移支付意义重大.本文以公共财政和生态补偿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建立横向转移支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生态补偿视角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的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转移支付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政策还不能使生态受益者和提供者在成本与收益的分担与享受上趋于合理。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内区域间生态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重点讨论生态补偿标准定量方法以及相关实施制度设计,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基于生态损害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模型及实施机制.同时,在对流域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并建立了跨界流域双向补偿生态补偿定量标准,以期为生态补偿提供可借鉴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生态补偿引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界定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分析我国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构建我国房地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补偿的主体应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地方政府等房地产开发的受益者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补偿的对象应为当地和相邻或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者。对当地的生态补偿,应采用专项基金和政策补偿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生态创新;而对相邻或相关地区的生态补偿,应采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省际补偿,补偿标准的制定可考虑生态足迹、能值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的内涵在国际上指的是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有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场化模式三大类。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和水资源、海洋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根本确立,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利益调节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境保护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未来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趋势有:补偿投入力度强化;补偿方式多元化;补偿制度体系完善化。  相似文献   

6.
纵向转移支付和横向转移支付是财政转移支付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横向转移支付作为纵向转移支付的一种有效补充,在应对自然灾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程、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民族团结、兴边富民等一系列领域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横向转移支付的内涵和特点(一)内涵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财政关系,二是横向财政关系。纵向财政关系是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具有一定的均等化作用,但财政转移支付以后地区间财力差异依然较大,对此文章提出实现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均等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如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9.
矿业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开发而建设并兴起的城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统计(2004年),我国有矿业城镇424座,约3.1亿人口,其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本文简要说明了我国矿业开发对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潜在危害及生态恢复的紧迫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矿业城市生态恶化的原因,即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矿业及相关业,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城企功能不清,政策与管理缺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大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矿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明确矿业城市和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职责,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强晨雪 《价值工程》2021,40(8):37-38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激励协作机制,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保护中至关重要的工具.本文以太湖蠡河流域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上下游间的诉求与冲突,与流域生态补偿的作用机理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该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将理论结果应用于我国太湖蠡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1.
张红艳 《财会通讯》2022,(4):158-162
文章从财政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困境中的财政制度和府际关系问题,构建"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用于解决府际之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构建区域利益分享机制主要用于解决府际之间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从而利用横向转移支付机制和区域间利益分享机制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北地区能源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究其原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与税收制度尚欠合理,财政收入在政府间纵、横向不合理转移。要解决陕北资源区资源与收入不匹配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调整分税制体制,完善与资源相关和税收管理制度,争取生态建设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张家口区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与北京市具有高度的生态关联性.近年在张家口投几十亿巨资进行的防沙固沙、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态退化,但难以根本解决这一区域的生态问题.张家口生态敏感区内大量低层次产业结构和贫困带的存在,使生态治理成效容易出现反弹,成为影响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根本改变,需要北京与张家口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合作,北京帮助张家口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实现生态敏感区的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协同治理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其治理模式的顶层设计应该引入财政合作的思维。黄河流域财政合作的逻辑机理一方面来自甘肃省行政权力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的现实逻辑;另一方面来自黄河流域自身具有的整体性、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的理论逻辑。而现实中传统的属地治理模式、地方政府财政供给非均衡、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阻碍了流域财政合作。基于此,文章将财政合作机制“楔入”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践中,从既有体制框架下提出建立财政合作预算体系、加大地方财政合作支出力度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路径,以整合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功效。  相似文献   

15.
因煤炭资源开采而形成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形势恶劣,因此探讨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文章基于生态补偿机制内涵、原则以及人类社会带来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模式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更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不断提高环保治理要求、扩展治理内涵,环保项目内容逐步从"单领域治理"向"区域大生态保护"治理转变,"十四五"期间环保企业应以环保政策为导向,结合当前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审计》2001,(12):17-18
公共财政的转移支付原则 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应有利于各级、各地区财政有能力履行职能、实现收支平衡,即实现横向和纵向均衡,有利于鼓励各级政府增收节支,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基于此,我国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应体现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8.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实行转移支付的目的是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补偿超出地域的“利益外溢”和中央政府“加强国家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横向生态补偿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生态补偿在促进生态保护的经济外部性内部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横向生态补偿健康发展,建议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横向生态补偿,完善与横向生态补偿相关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横向生态补偿的范围和领域。  相似文献   

20.
剡霏 《现代企业》2023,(11):159-161
<正>随着社会进步,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截止2021年底,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生态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生态补偿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十九大中更是提出要全面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目前自然环境所受到的污染,有超过一半来自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