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对采区的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安全使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计。平地变形的预计比较成熟,而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需要将平地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值与山体滑移量进行叠加来预计。本文通过对某矿302、303工作面实测值和采用概率积分法得到的预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矿黄土沟壑地形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会导致地表沉陷,我们可以采用概率积分法进行煤层开采沉陷预测,得出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地表移动变形最大值。通过沉陷预测结果可以为土地复垦及地表沉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以后煤炭开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找出枯落物厚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程度和2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覆盖物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厚度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草本层盖度影响次之,灌木层盖度与前2者相比影响最小;而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中,植被结构越复杂,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就越大,效果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软土地基某深基坑坑外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成果,结合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对坑外地表竖向位移量及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时间效应及坑外附加荷载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进行了分析.绘制了不同工况下的坑外地表沉降槽,对沉降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关控制沉降槽开展的建议,旨在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支...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多数矿区处在山区,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所以研究山区里的矿区地表变形规律对采煤工程工艺和留设保护煤柱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以金达矿区为工程背景,构建FLAC3D数值模型,结合实测地表移动数据,研究井工开采对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顶管地表变形,分析顶管施工地层损失的原因,将概率积分法应用于顶管地表变形预测,在VC6.0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可以给出顶管地表沉降、倾斜、曲率、水平变形、水平移动5种变形,以及绘制顶管地表变形的横断面图、平面等值线图和三维立体图。将该程序应用于广州某顶管工程地表变形预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从而为顶管地表变形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煤矿采空区导致的地表沉降或塌陷是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形式,由于地层产生较大的竖向和侧向变形,导致管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甚至发生管道失效的情况。基于GNSS监测和InSAR形变监测,对煤矿开采采空区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点、线、面的还原,并对两种测量数据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管道周边地表变形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为后期管道安全性校核提供必要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湖下煤炭资源的回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变形不但影响堤坝的防汛抗洪性能,还可能导致湖水沿裂隙深入井下,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甚至造成淹井事故。因此研究湖下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对湖区和堤坝的影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具有一定规律,且在平原地区这一规律研究已较为成熟,而在山区,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规律与平原地区是明显不同的,本文以东山矿区715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实测地表移动数据,结合MATLAB三维模拟,研究井工开采对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特在敏东一矿16-3上煤层13S1101首采综放工作面上方地表岩层移动范围内布设地表岩层移动观测站并定期进行观测,该岩移观测站观测线走向布设一条且与工作面走向平行,布设两条倾向线,在布设前,根据大雁矿区地表岩移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对该综放工作面上方移动范围进行圈定,在不受该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外布设观测站测量控制点,其工作测点布设于沉陷范围之内,以采动前全面观测为基础数据进行沉降观测,根据各个时期的观测数据进行内业计算并进行分析总结,最后确定敏东一矿地表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南部新区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属低信噪比地区,本文针对该区地表地质条件,对工区难点砾石区进行了激发因素的分析研究,对全区不同激发、接收岩性的原始单炮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比,为该区进一步地震勘探提供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顶管施工土层的变形和移动规律,利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建立了顶管施工土层移动模拟的物理模型,研究了顶管土层损失引起的上覆土层变形和移动规律,获得了如下结论:1)顶管施工地层损失引起顶管周围土体向顶管移动,最大变形发生在顶管周围;2)顶管地层移动从顶管周围向地表上方以一定角度传递和扩散,地表沉降范围大于顶管直径,顶管地表变形呈漏斗状,最大沉降在顶管的正上方;3)可以运用随机介质理论和概率积分法预测顶管施工地表变形;4)可以数码望远镜代替相机,采用数字图像方法观测顶管地表建筑物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地表煤矸石山自燃进行防治,通过分析煤矸石的来源、煤矸石山的自燃过程,结合煤矸石山自燃治理技术,对某矿地表煤矸石山自燃问题进行治理研究。通过向自燃煤矸石山注石灰乳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吉林探区的地震勘探由平原地区向复杂地表延伸、由构造解释向岩性分析发展,油气勘探对处理成果能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球面扩散结合地表一致性能量补偿方法无法解决复杂地表地震剖面能量弱及远近偏移距覆盖次数低导致的偏移画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进了“剩余能量补偿和面元能量均化”这两种不同于常规的能量补偿方法,并用振幅属性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体下的煤层开采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是防水。龙口矿业集团北皂煤矿海域下煤炭开采不仅要防治地表海水,还要防治第四系松散层中的砂砾水和基层含水层中的水。本文对北皂海域首采区覆岩特性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地铁的隧道都是建在城市地表之下,这就会使地铁的施工非常容易受到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地铁的施工时,要对沉降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国内某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分析产生地表沉降的原因,提出对地表沉降进行有效预防的措施以及在沉降较大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三元煤矿为生产矿井,大部分工程已建成运行多年。由于煤层赋存和保护煤柱留设的原因,导致地表出现了4个较大的采空区。我们采用概率积分法对未来开采的盘区进行沉陷预测,将预测结果与现有老采空区的地表沉陷观测进行对比,确定预测方法及预测参数选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在每年采煤30多亿吨,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70%以上,为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乃至长时间内煤炭将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伴随煤炭资源的开采,采动影响地表,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存在隐患,破坏耕地使用和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矿区的生产生活。岩移规律的研究对预防和降低以上灾害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根据辽阳市的各水文站及雨量站历年的实测径流和降水资料分析,对降水和水资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总量的多年变化与降水丰枯时段变化同步,并对水资源状况的多年变化进行了分析,为确保今后长期、有效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热惯通量模型,结合MODIS遥感数据,对辽西某干旱半干旱区域进行土壤水时空反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热惯通量模型可解决传统模型无法反演低温期土壤含水量的局限,在土壤水反演精度上明显好于传统模型,相比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Er从30.9%减少到19.8%,均方根误差RMS值从0.057g/cm3降低到0.033g/cm~3。土壤水反演空间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地表是反演受地表温度影响较大,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其土壤水含量相对较大,反之,地表温度较低区域,土壤水含量一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