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但由于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目前中国CDM项目主要是“出口”,国内市场几乎为零.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将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2013年6月18日,我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在深圳成功上线交易,国内其他“四市两省”碳交易试点市场也陆续启动.这一战略性的举措,标志着中国将通过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来影响国际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形成,掌握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的主动权,引导全球碳减排活动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是必经之路。绿色金融在低碳经济下发展势头迅猛,碳金融交易市场成为低碳经济制高点。中国碳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积极发展碳金融,获得主动权,即要积极制定碳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碳金融监管和法律框架;培育碳金融创新机制,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积极推动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等等。  相似文献   

3.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市场是市场机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应用,它是一切旨在节能减排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国际碳交易活跃,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面对减排责任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本文以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努力把这项业务发展为新的盈利点,并分析此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际油价的大跌,中国部分央企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投资也出现巨亏,如何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发展,成为关注度极高的问题。2009年6月,美国公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正处于人民币碳货币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在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同时,应丰富碳金融产品,完善碳交易过程中的定价机制,加强监管,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中的影响力,推进人民币碳货币化进程。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使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碳货币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碳排放权也成为了新的稀缺能源,对碳货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本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掷地有声     
金融被称为金融鸦片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绝大多数是华尔街的国际投行设计出来的。这些销售给中国企业的金融衍生品在美国本土却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原意是要减少、规避和转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但由于衍生品本身的杠杆作用和定价的困难,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的进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已经呼之欲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一个增加投资品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层次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应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和压力,做出了巨大的减排承诺,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低碳减排政策.其中,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低碳减排之路最为重要的举措.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市场搭建工作还未全面完成,这对低碳领域的从业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试点省份逐渐加入到全国碳市场,中国将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到2017年中国将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全国碳交易总量将达到50亿吨,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2.5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用好则对企业大有裨益,用错则可能让企业坠入万丈深渊。电力集团在经营思想上要正确看待金融衍生品交易,树立主业优先、实业至上的经营宗旨,明确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目的,为电力集团"走出去"发展担当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财务部门应积极完善碳交易财务制度体系、严格碳交易会计核算、加强碳资产盘活优化、利用绿色金融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碳政策研究力度、筑牢碳交易风险底线。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巨大产业结构转型,碳减排将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碳交易体系将不断完善,同时给企业带来压力和机遇。在经营成本预期上升的情况下,企业要加快转型发展速度,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参与碳交易集中管理模式研究。企业财务部门要从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投融资等方面提前部署安排,降低碳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1.
<正>欧盟等国内外碳市场的实践表明,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是助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碳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探索,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体系。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健康有序,碳交易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刘江波 《中国石化》2013,(12):46-47
中国石化积极参与碳交易,搞好碳资产管理,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鸣锣开市。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购买了京能集团2万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此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在深圳和上海启动。12月,天津和广东也将启动碳交易市场。有专家表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各地开启,作为一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碳减标手段,碳交易将给中国环保带来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由此带来的气候异常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通过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可使高载能行业加快碳达峰和深度脱碳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大量企业碳资产需要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构建面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阐述了碳交易的经济学原理,同时通过对全国碳交易市场产品要素特点的分析,结合这些产品在资本市场里的流转规律,以钢铁行业为例,构建了以低碳管理、资产开发、市场交易、碳中和综合服务、碳金融和行业研究的六维碳资产管理体系,这将为企业开展好碳资产管理提供有力的抓手和明确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金融衍生工具也随之催生出来,金融市场的风险也日渐加大,近五十年来,全球几乎每一次爆发的经济或金融危机都与金融衍生交易有着密切关系。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领域最具争议的创新"。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升高,如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为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亏损高达5.5亿美元,这起事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引起轰动。自此,金融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国外碳税征收的模式及特点,梳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对目前两大主流碳减排措施——碳交易及碳税的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国外的碳治理路径选择及效果分析,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立法与监管体系,合理确定碳配额,适当调节碳资产价格,考虑碳税与碳交易并行体系,规范碳减排市场。  相似文献   

16.
郑磊 《董事会》2010,(8):28-28
在总结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其中一个原因是金融发展程度低,诸如衍生品这样的金融创新还没有出现或者形成规模.这个缺点却帮了中国的大忙,犹如加了一道防火墙。除了中国金融机构购买的衍生品造成的损失,几乎没有发生类似欧美的其他金融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高盛集团欺诈案的爆出,不仅在美国和全球金融界掀起巨澜,也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金融创新敲响了警钟。本文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起源与发展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进行了梳理,揭示了以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为主导的金融全球化的实质,指出金融衍生产品泛滥不仅是衍生之殇,而且将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伤害。文章警示中国要反思金融改革之路和目前中国大宗商品国际采购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使金融服务于实体产业而不使之成为虚拟衍生品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为我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试点城市;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试点省市先后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创了我国碳交易元年;2014年,湖北启动试点,碳交易在各地继续推进.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月发布的消息,我国碳排放交易试点进展顺利,下一步还将研究尽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虽然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落后于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但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从世界和中国范围来看,电力行业都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也是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之一,随着下一步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进,电力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最近,记者走访了深圳、北京等地的碳交易市场和有关电力企业,从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在这里与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许帆婷 《中国石化》2013,(11):52-53
当今世界,碳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与外交热点.碳交易制度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相继建立、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旨在降低排放的制度设计,碳交易本身对工业排放无能为力.碳减排归根到底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持. 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CCS技术路线图》更提出到2050年全球投资2.5万亿~3万亿美元建成3400个CCS项目的设想.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20.
从能源金融的内涵入手,提出能源金融应着重研究能源产品定价、能源融资、能源贸易、能源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影响和能源风险管理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能源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能源价格金融化、能源产品金融化、能源业务金融化和能源企业金融化四个方面的趋势。对能源金融影响能源安全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能源定价、能源融资、能源贸易、金融市场、能源风险管理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提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能源价格、汇率风险、能源融资创新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建议加强中国能源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国际接轨和提升中国能源企业运用能源金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