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信用互助在中国发展很快,并且产生了很多典型案例。本文对中小企业实行信用互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实依据,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晓文 《当代财经》2006,(5):103-107
会计信用问题的提出,源于会计信用缺失的严峻现实。会计信用与会计诚信不同,依据新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观点,会计信用实质上是一种制度结构,旨在规范会计行为主体自觉选择诚信执业。社会也迫切需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健全有效的会计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阳红曼 《经济师》2005,(10):27-27,131
文章对我国信用缺失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就重塑我国社会信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时下的信用问题研究背景中,经济学一家独语的状况非常明显;即便是在伦理学研究背景下,信用也仅被作为一个关键概念局限于经济伦理领域。但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就应该首先被还原出它的作为一个一般伦理学概念的内涵,即它的本质内涵。当代的中国信用建设,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经济伦理领域来讨论具体的制度建构,无疑要走很多弯路。信用这个概念,正如诚信概念一样,不仅存在于人的经济活动领域,也存在于人的其他重大活动领域。在这些人的种种活动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信用概念是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同步性需求,这种需求的理论化,就是信用概念在一般伦理学语境下的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5.
信用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信用状况非常严峻,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环境迫在眉睫.优化信用环境的前提是明确影响信用环境的因素,本文试图界定信用环境,再进一步做经济学的因素分析,最终得出经济、政府行为、制度、文化四大因素影响信用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信用到底是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实践迫切要求对此作出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信用范畴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这不仅是因为理论上对信用问题的考察更多地侧重于经济角度,而且实践中信用问题的凸现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抓住信用的真谛,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经济失信问题,才能促进经济、道德和法律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信用建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用是市场关系的重要法则,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强化人们的信用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摆在政府、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面前原重要工作。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重复博弈是人们寻求长期使用的最佳对策,也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名声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教育应先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玫 《经济问题探索》2002,(12):106-108
加入WTO后,国际社会将对我国的信用环境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教育普及,研究和培训不可少,信用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信用管理的教育,我国也应大力推广信用文化,积极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真正作到“教育先行”,以适应国际间经济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缺失对于构建无形的市场经济的软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发生的信用危机对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造成重大阻碍。从经济学和哲学结合的角度上探讨了问题的根源和应对的战略,深入分析了信用选择上的“囚徒困境”,以及政府在信用建设上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质量信用监管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对质量信用相关问题的剖析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涉及到质量信用及其监管工作领域,但是质量信用的经济学内涵等基础理论在学术界仍然比较模糊。文章在国内外现有消费者行为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相关的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质量契约内涵及其在消费者决策和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并首次把质量信用置于质量契约中探讨了其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生态环境与银行信贷风险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破产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的劣质性主要是制度性欠缺导致的,其中的关键是管理制度不规范,包括行政制度、信贷制度、法律制度与信用制度的缺失,从而导致信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最后,本文提出金融生态的改良必须彻底转换政府理念,实施金融机构战略转型,并在全社会推进信用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银行信用风险转移激励与监管当局提高金融稳定性的目标是一致的,监管当局应该通过鼓励金融机构之间的总信用风险转移,使得信用风险转移的收益最大化;研究还发现,随着跨部门之间信用风险转移的出现,为了使得个体激励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稳定性的社会目标相一致,应该鼓励部门之间的差异化监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用风险的复杂特征,按照比较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方法可以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同时,在信息系统和内部风险评级逐步完善、信用衍生工具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引入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资产组合管理方法,进而实现现代信用风险管理。重点研究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模式,并在此模式下,探讨中国实际背景下银行业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完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评级体系以及进一步研究信用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信用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湘舸 《经济经纬》2006,(2):146-149
作为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一种经济能力与交换手段。它与信任和诚信有着密切的关系。信用文化是指有关信用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在社会意识层面上的反映,它包括有关信用的知识、价值观和习惯等内容。信用文化对于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信任和信誉的建设,以及对于整个社会信用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把信用文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毛锦  蔡淑琴 《经济经纬》2006,12(5):138-141
笔者以众多经济学家对信用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把银行信贷活动中交易双方的行为选择作为研究对象,将信息不对称本身作为研究的前提条件,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及求解,分析了银行信贷交易的机理以及“逆行选择”、“道德风险”等相关因素对于交易双方的策略影响,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和削减信息不对称对信贷交易活动影响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悖论及其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秀娟 《经济经纬》2006,(3):118-121
信用悖论是银行业在其信用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较大问题: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与分散信用风险之间的矛盾。笔者考察和研究了运用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进行风险分散化贷款组合管理的KMV模型和以金融创新——信用衍生品进行对冲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丽瑞 《经济问题》2008,(11):97-99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厂商理论对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与最优出口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论证了信用风险对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以及政府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出口的推动效应;并通过对中国的出口规模和进口国国家信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信用风险的负面贸易效应,阐明了对于信用评级下调的发达市场以及绝对信用评级较低、人均收入较低的新兴市场,中国不仅需要而且必须加强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