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9,(10):18-24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时代,我国依旧面临很多挑战,其中精神文化挑战是重中之重。新时代的中国应该具备极强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社会基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的理论特征;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作的红色文化和历史现实;社会基础是在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刘莉  任广乾 《财会月刊》2024,(9):109-113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核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中人本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前提、鲜明的实践特色、丰厚的民族底蕴和宽广的全球视野。1、深厚的理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逻辑包含着三层要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科学梳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迄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指导意义.当今中国现代化正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困境,马克思跨越理论为我们解决发展问题、走出发展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取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落后走向发达的必然趋势和应然选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出的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径。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这条路径的开辟和拓展呈现出一定的演进逻辑,由模仿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演进轨迹,既有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般内容,也有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因此,剖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探寻其演进规律,总结其演进经验,为持续走好新时代现代化新道路,奋力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正>江泽民同志曾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习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推崇.要想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现代社会,就必须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转化发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大力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用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传统文化包装马克思主义,形成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杜春荣 《活力》2014,(22):96-96
政工干部作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应用者,要想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生命力和实效性,也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因此,必须实现与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一同发展的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黄艳萍 《中外企业家》2009,(7X):140-140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强化。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揭海业 《活力》2022,(17):56-60
社会动员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是深入社会广泛传播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动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又推动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的发展。新时代,要坚定不移拥护“两个确立”,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力。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张宝英 《活力》2022,(19):100-102
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体现,是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表达。为此科学地把握共同富裕的内容,就理论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每个人全面发展思想”奠定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础;就文化维度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对传统“天下为公”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就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目标实现;就价值维度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四个维度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青年始终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分子和主力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人的思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青年思想。习近平青年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被广大青年践行,因此对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习近平青年思想的形成背景、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系统深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公有制体制及其实现方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利用国有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积累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继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健全完善国有资本审计监督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赵晓红 《新远见》2008,(10):64-73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主要提倡预防和创新原则,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20多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推动本国生态现代化进程,生态现代化理念进入了国家的政策议程、政党纲领、议会主题,成为制定社会和经济政策的指导性思想,并取得国家发展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青年的内在联系,需要进一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国青年新使命,具体包括:要求青年准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协调性、正确认识全体与个体的统合性、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统一性、深入领悟当下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兼顾性、深切体会“己”与“人”的对等性。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体包括:从历史层面而言,每一代青年都有与时代相适应的特点;从价值层面而言,青年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从群体特征而言,新时代青年受教育水平更高、能够主动强化自身精神的现代化且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19.
曲青山 《国企》2020,(5):16-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是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延伸,又是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革命、建设、改革,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救国、兴国、富国,则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传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针对性.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建设为了人民,建设依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又需要我们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