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并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行的一个重要税改项目。本文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特点和影响纳税变动的原因,探讨"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分析,并就相关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行业是包含多项经济活动的综合产业,改革的红利与难度并存.为了更好地使房地产企业享受到“营改增”政策的改革红利,从“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税负影响出发,构建“营改增”房地产行业税负筹划数学模型,比较分析“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的变化,再结合案例分析房地产行业如何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合理地进行税负筹划,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税负息息相关,其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无可替代。通过阐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及税负状况,并对32家上市房地产公司进行平均销售收入负税率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营改增后房地产业适宜17%增值税税率等结论,并提出了对房地产业降低税负水平、完善营改增政策、加快费改税进程和强化偷逃税治理等规范房地产业税收负担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加快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从我国开展"营改增"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营改增"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影响巨大,随之在全国范围内的规模逐渐扩大。基于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策划和财务管理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符合目前的"营改增"规则。本篇文章主要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在目前我国该如何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建立改革的对策。根据真实情况,对于"营改增"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税务部门在全国大面积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工作,并将房地产纳入到试点范围。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税收政策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筹划不当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税收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营改增"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总结了"营改增"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各方面的影响的同时分析了其税收导向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出现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现象,由此对“营改增”前景产生了一些疑惑和顾虑.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表明:由于“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税负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部分试点企业税负“不减反增”并非反常现象.适用增值税税率过高、企业中间投入比率偏低、固定资产更新周期较长、改革试点范围有限、获得增值税发票困难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局部性的矛盾,该现象及其负面影响切忌夸大,也不应单纯以企业税负变化作为评价“营改增”成效的标准.当前应实施过渡性的财政补贴政策与解决增值税发票获取上的技术难题;从长期看,适时扩大“营改增”范围与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及结构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解读“营改增”政策变化的基础上,以把握减轻税负的机会为切入点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造成的挑战,进而探讨“营改增”实施前及实施后两种情况思考房地产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行业营改增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建立税负模型,测算了房地产行业在增值税一般税率为11%,以及17%时税负相对于改革前变化,得出当增值税率为11%时,企业税负率下降0.9%,而当增值税一般税率为17%时,税负率上升5.31%。并针对房企面临的营改增浪潮,在供应商的选择,进项抵扣几大方面提出税收筹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在简要解读"营改增"政策变化的基础上,以把握减轻税负的机会为切入点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造成的挑战,进而探讨"营改增"实施前及实施后两种情况思考房地产企业的应对策略。一、"营改增"政策变化的解读营改增,通俗的说就是增值税取代营业税,这种取代引发的最显著区别就是不再以营业收入额度为税收基础,而是以增值额度,也就是营业额减去成本(指可抵扣额度,下同)的那部分,结合税率形成的公式就是"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比如A企业某年度营业额是1000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营改增"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自"营改增"在房地产行业实行后,备受关注,尤其是给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更是关注的重点。论文分析了"营改增"对于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重点探析了"营改增"对房地产新老项目的影响,利于更好的面对新老项目的开发,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税收公平是指取得税收收入过程的涉税公平,它是政府进行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税收公平原则虽然被认定和信奉为一个重要的税法原则,但税收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有其局限性.税制改革中应强调税收的规则公平、竞争公平,以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税负转嫁理论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对主体税种——流转税中的增值税的转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否定了“作为价外税的增值税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一种观点,指出了增值税应该由生产者负担,即生产者是设计的税负人。但增值税又具有转嫁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增值税转嫁规律。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税是我国现阶段税收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但在税收实际工作中,依法治税并未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税收违法犯罪行为时常发生,因此,对税收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预防税收犯罪措施,对依法治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谓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者的增值额为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其特点是它的转嫁性,其实质是以增值额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消费税.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商品从生产流通再到消费,一般都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当商品处于中转环节未进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之前,每个处于中转环节上的企业或个人,都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都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无论是采用过去的"扣税法"或"扣额法"、还是现在的"进项抵扣法"征税,作为购买者他们都必须负担由销售方转嫁来的增值税额;而作为销售者,他们则不仅要将其购进商品时上一环节转嫁给他的、已经负担的增值税额再转嫁给下一个购买者,而且还要将由他们自己经营商品增值而应缴纳的增值税额也一并转嫁给下一个购买者.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社会保障税税制的设计,以企业增值税代替现行的工资总额为税基,把“增值税”作为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障税税基;在提出中国社会保障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社会保险税税制要素设计的若干构想;最后,分析以“增值税”为税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税法,起征点与免征额同属于税收优惠范畴,但两者在具体规定上大不相同;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充斥着对两者的混淆使用,直接误导了纳税人对税法的正确理解。本文立意于阐明起征点与免征额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列举现行税法中有关两者的一些重要规定后,发现了起征点多出现在流转税类而免征额多出现在所得税类的现象,并试图从两者各自的性质以及流转税与所得税的纳税特点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近制定的《企业所得税法》专门规定了"税收优惠"一章,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推动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以产业政策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政策新格局。税收优惠条款性质上属于有着激励性或照顾性政策目标的特殊规则,是税收法定主义的实现。税收优惠正当性的评价指标是公平与效率二者的最优组合。税式支出概念的提出是税收优惠概念的突破,是偏离基准税制的例外条款。为防杜税收优惠无序扩张,中国必须建立税式支出的理念,将之纳入预算管理范畴。只有将税收优惠权的行使合理且谨慎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减少税收优惠泛滥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有差异税率条件下的税收归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税收归宿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同一市场的同质商品征收相同税率的假设条件下的。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和征管质量的差异导致该假设条件不成立。为此,有必要对在完全竞争、垄断和寡头三种市场情形时,有差异税率条件下的税收归宿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税及税法的正当性研究,学者们大都集中从宪法及相关法律中去解读,也就是从税收法定主义的角度上去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税及税法的正当性包括形式正当性和实质正当性。形式正当性为:税收法定主义,由于我国的特殊性,笔者在对税收法定主义检讨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税收法定主义;实质正当性为:课税对象的市场关联性以及量能课税理论和对偿理论的互动、配合。只有从形式正当性和实质正当性上去分析才能为税及税法的正当性找到理论依据、为其奠定理论基石,才能更好地为税法的定性提供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对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展开讨论:免征额与起征点之间的区别、免征额与最低生活保障线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免征额对不同地区和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