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与“因灾致贫”一起构成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我国能否形成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养老服务模式体系,而养老服务的供给对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养老服务供给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进行的抽样调查所得到的660份样本数据,采用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法对养老服务供给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养老服务供给对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具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此外,年龄、教育程度和是否参加新农合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完善是形成适应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养老模式体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三期数据,从灾难性医疗支出以及贫困脆弱性入手,采用OLS模型、Probit模型和PSM-DID模型,分别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因病致贫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初期,虽然有效减轻了患病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但对于减轻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成熟期,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地增长,居民自付的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因病致贫没有得到更有效的缓解;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减贫效果大幅提升,住院行为的发生不再显著降低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基本医疗保险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精确识别贫困脆弱性较高的居民,并提前予以补贴帮助,避免发生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4.
利用CHARLS2015和2018年两期数据,实证分析实施城乡医保一体化制度的政策效果。研究表明,城乡医保并轨政策对于居民自付医疗费用比例和贫困脆弱性的降低影响显著,而对于自付医疗费用的降低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说,该政策对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有较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农合可通过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诱导需求来影响参合农户医疗消费。当CHNS调查数据排除掉新农合逆向选择问题时,道德风险和诱导需求则共同决定了参合农户医疗消费,那么,系统地研究新农合道德风险对参合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就可以间接推导出诱导需求对参合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农户因参加新农合而降低了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导致患病率略有上升,医疗服务需求小幅上升;另一方面,农户因参加新农合而能够及时就诊,其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所降低的医疗消费量,相当于农户因新农合承担部分医疗消费而增加的医疗消费量,由此可知,参合农户增加医疗消费的幅度较小。因此,大幅上涨的医疗消费归因于医生诱导参合农户消费更多医疗服务,并且诱导需求主要发生在医治小病(门诊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说明医疗保险反贫困的有效性,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就贫困广度、深度和脆弱性等多个方面对城镇居民医保的反贫困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政策能够增加参保者的医疗消费,有助于改善其健康状况,从而起到积极的减贫效果;实践中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对贫困广度和深度的影响不显著,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效应,使贫困脆弱性减少5%~8.5%,对受到大病冲击的家庭,在抑制因病致贫问题上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但对受到慢性病困扰的家庭,其减贫效果有限,精准性与预期存有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以自愿合作的集体行动仍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方式,然而,目前许多农村集体行动以失败而告终。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从农户自愿参与供给的角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促使农户由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从而解决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困境。 方法/过程 通过构建完全理性和社会嵌入下的两种博弈模型,探究静动态模型中的纳什均衡解,从而阐述农村集体合作行为成败原因。 结果/结论 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农户在完全理性的静态博弈中容易陷入集体困境; 而社会资本嵌入为农户走出非合作博弈困境、建立广泛意义的合作提供可能。因此, 政府可以从保护和培育社会资本,维护社会规范、建立奖惩机制,创新多元的供给主体模式等多方面入手, 积极引导农户之间由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而且与农村的贫困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举措之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在贫困地区得到实施及完善。而仅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医疗条件、资金筹集及运营、医疗管理及监督、法制建设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在梳理四川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人数多、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程度深等特征的基础上,为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在分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关联基础上,提出了“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提供长效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个观点。结果/结论新时代背景下,在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和明确思路的基础上,从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健全政策衔接保障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效率和有机衔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大病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会增大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概率。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4年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有效识别贫困家庭,探究因病致贫发生率。大病冲击使贫困发生率增加15%,总财富减少6.9%。我们还发现医疗保险、社会资本及民间借贷对因病致贫都具有缓冲效应。这三种缓冲垫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医疗保险对中低收入家庭或中高疾病风险家庭缓冲效应显著;社会资本的缓冲效应只存在中高收入家庭或高风险疾病家庭;民间借贷只对低收入家庭具有缓冲效应。因此,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应合理利用缓冲垫,提高大病冲击的抵御能力,降低因病致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当大病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例超过一定门槛值时,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会增大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概率。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4年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有效识别贫困家庭,探究因病致贫发生率。大病冲击使贫困发生率增加15%,总财富减少6.9%。我们还发现医疗保险、社会资本及民间借贷对因病致贫都具有缓冲效应。这三种缓冲垫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医疗保险对中低收入家庭或中高疾病风险家庭缓冲效应显著;社会资本的缓冲效应只存在中高收入家庭或高风险疾病家庭;民间借贷只对低收入家庭具有缓冲效应。因此,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应合理利用缓冲垫,提高大病冲击的抵御能力,降低因病致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选取四个维度9个贫困指标,运用自助法(bootstrap)考察了基础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和城乡差异,并对不同收入组的多维贫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交通、卫生和生态基础设施均具有降低多维贫困的作用。(2)基础设施降低了农村住户的多维贫困,但是对城市住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明确。(3)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周期变动的规律,卫生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逐渐变小,生态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4)社会不安全加剧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多维贫困状况。(5)卫生基础设施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对高收入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普服务凭借良好的减贫效果以及有效抑制贫困人口返贫的作用,对全面脱贫后缓解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陕西省的596份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探究了社会资本和农户满意度对科普服务减贫效果的影响,并探索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以及农户对科普服务的满意度良好;(2)农户满意度对于科普服务的收入减贫效果以及多维减贫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关系网络对收入减贫效果和多维减贫效果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信任仅对多维减贫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资本可以直接作用于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也可以通过影响科普服务满意度间接提升科普服务的减贫效果.本文提出培育农户社会资本和提升农户满意度建议,以实现缓解相对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序琴 《西部金融》2007,(11):71-7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三农"问题,影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桎梏".本文在对东部地区的109户、中部地区的83户、西部地区的7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教育、农村科技、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医疗体系及农村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需求现状分析,从而发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我国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改善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同时;基本建立相应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支持度和信心度较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获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改善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同时;基本建立相应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支持度和信心度较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获得诸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不同参与主体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对甘肃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六个样本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在缓解农村贫困中的多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减少绝对贫困发生率,提高流动者本人及后代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要素的使用,缓解农村生态贫困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道路设施及其服务体系是农村居民必需的功能性基础公共产品。中国自实施新农村政策以来,农村道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关于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的维护状况是影响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是村干部、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度、村内道路类型、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及农户交通状况满意度对部分收入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不仅要关注道路设施建设,更要关注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度农户贫困状况,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金融包容对农户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减缓农户贫困;分区域来看,金融包容减缓西部地区农户贫困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可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创业和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来减缓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