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卡西尔的符号学在符号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通过劳作创造了神话、语言、艺术、历史和科学等符号。卡西尔的符号学中无处不体现着隐喻的思想。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他不仅仅体现在神话和语言中,还存在艺术、历史和科学中。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一种方式,与阅读这一理解人类思维的语言形式的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借鉴语法隐喻理论,剖析英语语篇理解难度的根源,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运用语法隐喻理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变体揭示了当代人的思维变化和一种认知心理特点。而这种思维方式以及认知心理成为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内在理据。从隐喻这一认知模式着手,重点分析了英语网络新词生成过程中的隐喻认知机制以及在网络新词中隐喻是如何反应出人类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理论和著述中,有许多概念或思想是以隐喻的方式呈现的。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隐喻能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与思想。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语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不断深入的今天,其价值日益突显。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隐喻在教育学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喻能力是学生熟练使用英语的标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应从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隐喻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文化教学及翻译教学等方面着手,引领学生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认知方式上的异同,将提高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隐喻在英语文学作品和新闻写作中的使用频率甚高,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是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的有机结合。由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隐喻和翻译的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从语言角度、文化角度对隐喻进行翻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且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有效的突破传统词汇学习的瓶颈,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语言修辞手段之一,更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倡导基于概念隐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并通过为期14周的教学实验,运用spss13.0将受试者前测和后测的写作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写作前测成绩并无明显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组的写作水平较对照组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在用词准确性、文章的连贯性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另一个抽象概念域的跨域映射(cross-domain mapping)。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人们直观具体的概念,这一转换有利于人类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以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进行检索、辨别、归类、分析,尝试去发现中英经济语篇中隐喻目标域类型及其特点,以及两种语言在隐喻方面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中英在经济语篇中共映射到9个领域,按隐喻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人类〉旅程〉空间〉机器〉战争〉流水〉游戏〉容器〉植物。中英在隐喻分布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但在具体目标域,因为两种文化、历史传统以及语言本身等原因,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神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是我们对世界进行认知了解的一种方式,神话中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先民生活方式的记录。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结晶,不仅在语言上有着自己特点,在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上也有着独特的方式,即隐喻思维模式,这是人类童年期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所有的神话在其生成和传播的作用机制中都是以隐喻式思维为基础和背景的,考察隐喻式思维可以为研究神话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把神话尤其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作为隐喻进行解读可以看到先民在对现实世界的成熟表达的同时,也附带了一种相对保守性的思维模式,这在我们的民族语言表达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纯语言的范畴。本文讨论了隐喻的概念、功能及其理解的途径。认为隐喻意义的推断取决于知识结构,认知及文化模式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们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汉语词汇中借喻类和形体相似类隐喻词语的隐喻性沉淀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本体和喻体的离散性最强,这些已经固化为一般词汇的死隐喻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回复其字面意义而实现一定的修辞效果.投射类和命名类隐喻词语的隐喻性沉淀程度已经彻底固化,本体和喻体很难离散,也就不易复活.  相似文献   

14.
隐喻现象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最常用和最有力的认知世界、表述观点与情感的手段。作为译者,能够充分洞悉隐喻现象的认知异同,是实现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准确、有效翻译,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条件和成熟标志。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对隐喻思维的形成及文化认知相似性和差异性加以阐述,从而提出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Lakoff及Johnson对概念隐喻的提出,隐喻进入了语言认知的新领域,并获得了广泛的研究与关注.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赏析小说 《阿姆斯特丹》,并通过其隐喻表达进一步理解该小说的人物个性及故事所表达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物隐喻普遍存在于经济话语中.本文以Lakeoff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金融词典和商务英语业务字典中大量经济术语和概念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四种动物概念隐喻:"企业是动物"、"投资者是动物"、"市场是动物"、"产品是动物".动物概念隐喻源于人类对动物形体和行为特征,特定文化中的内涵,以及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供与产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构建及输出均已成为英语学习者写作的一大难题。从语篇层面调查英语专业生写作的隐喻能力状况及英语写作水平与语篇隐喻能力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语篇隐喻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写作者概念流利性表达,尽管英语写作者试图从语篇层面使用隐喻性语言,但他们仍难以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熟练程度,除非他们能将隐喻思维概念化。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写作语篇隐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研究已有二千年,现代科学已经拓宽了隐喻的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分析和识别它的文化内涵,使我们有可能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涉及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也涉及受话人的知识层次与推理能力。语用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也即特定语境条件下的话语生成与理解,因此,语用理论对于隐喻识解的作用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从不同的语言层面对Monika Motsch《围城》德译本中部分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让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隐喻类型更好地欣赏译作,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同时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