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与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6年也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其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中据以购买或销售资产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公允价值为,公允价值是指在熟悉情况的条件下并且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基本原则债务所用的金额。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公允价值有着多种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在第32号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指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资源双方进行的当前交易中,也即在非强制性或清算性出售中,买卖一项资产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五大属性之一,运用越来越广泛。美国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中的运用比较早,也相对比较成熟。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简称"IASB")大力发展和改进公允值准则,以使其在财务会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自引进公允价值以来,不断地结合自身国情加以改进。2014年颁布的第39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公允价值发展同国际的趋同。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     
<正> 公允价值的定义对公允价值如何定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会计界对其存在多种理解,其中以国际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IASC在1995年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FASB在1998年6月发布的133财务公告会计准则公告  相似文献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联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加快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5月颁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展和我国公允价值实践的需要,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6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本文仅针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公允价值定义和3条主要征求意见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我国公允价值准则近早出台尽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下,各国普遍不同程度的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大力倡导的会计计量运用面向现在和未来、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率先暂停公允价值计量,使得那些刚开始与新会计准则接轨的国家无所适从.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公允价值运用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利弊,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应积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发布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41份;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比例约占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是近年来会计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的概念、计量方法、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对决策的影响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经历着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准则的历程。2006年9月,FASB颁布了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创建了公认会计原则(GAAP)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极大地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将其引入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可谓几经反复、一波三折。在国际趋同和协调的大环境下,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广泛谨慎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对我国财务会计的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影响。公允价值的出现很好的弥补历史成本法的短板,其能够提供出事前、事中、事后企业价值的计量,也能够披露企业更多的信息和风险,符合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公允价值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计量方式,它所反映的内容涵盖了时间价值、未知风险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发布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41份;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比例约占75%。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在17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的57%。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高佳敏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99-200
公允价值会计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饱受指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采取了允许金融机构不必按当前市价确认金融资产价值,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以避免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等措施力图缓解金融危机。在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导的现代会计目标下,公允价值会计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仍有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基础。但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试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市场停滞期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教育指南》(IASB Expert AdvisoryPanel),并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的《FASB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讨论在非活跃市场、非理性市场情况下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渐渐成为财务会计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开始重视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且纷纷构建起富有自己特色的概念框架体系。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构建一个能够指导实务,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更加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述了应如何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构建符合国际惯例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还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所进行的准则修订中,并没有限制使用公允价值,而是在大力推进、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在更大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准则,IASB建议形成独立的<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且这一变化几乎涉及到所有和计量相关的准则项目.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尤为重要,不能简单地认为公允价值即是最后所确定的某个价格,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公允价值的定价机理、确定原则和取得方法及程序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为保证信息的有用性,各国准则制定机构都把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的计量属性。尽管有阻力,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从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项目的计量上。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到公允价值的领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领域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领域。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方面的公允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范围、计量、披露以及生效日期和过渡期等。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比较早,也比较成熟,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公允价值概念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作了明确界定,确立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计量属性的地位,并对公允价值的核心问题———现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对公允价值理论内涵及准则运用的发展具有标志性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对公允价值的批评不断高涨,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银行不适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市场形势好时,容易助长泡沫,而在市场不好时,又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在当前情况下,因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了金融系统数千亿的资本的蒸发,银行贷款能力迅速萎缩。在此背景下,一些财务报表编制者也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责问和修改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成为焦点话题。为缓解欧债危机,欧盟倡导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对公允价值计量持谨慎态度;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积极协调促使公允价值拥有相同定义;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适用性和质量的矛盾则采取的是逐步趋同的策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能反映金融风险,而且对阻止危机的深入和恶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国会计界应加强监管并不断完善,使其得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是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更引起金融界和会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重分类的有关条款进行解读,分析修改前后的主要区别,并对其影响和启示给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是这样定义的: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而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二者的论述基本一致。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我国是在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分析——基于SFAS157及其应用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的定义,资产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于计量日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将收到或转移负债将支付的价格,其目的在于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脱手价格.在这里,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以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即使资产或资产组使用价值最大化,此原则决定了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估价前提,即使用前提和交换前提.而文章通过实例特别是有关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案例的分析,发现其概念与计量框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如脱手价格能否担当公允价值的问题、脱手价格的确定问题、操作难度与成本问题、交易成本问题、虚拟交易的不确定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