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基础滑移隔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结构防震减灾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当代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阐述了我国学者在基础滑移隔震技术上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主要隔震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尚待进一步解决或完善的问题,总结出适合我国广大村镇建筑的基础滑移隔震主要形式,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萍  熊浩  杨燕  周莉 《价值工程》2019,38(26):162-163
隔震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结构抗震技术,但是因为增设隔震支座导致的额外造价,导致了其应用的局限性,这其中并没有考虑到增设隔震支座导致的结构尺寸减少、钢筋用量减少产生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两个对比模型分别计算了使用传统抗震手段和基础隔震手段的结构性能与材料用量,从而分析基础隔震对建筑初始造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组合基础隔震系统能充分利用不同隔震支座体系的优势,有效减弱建筑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文章结合组合基础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组合隔震支座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利用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结果比较,研究分析组合基础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及其恢复力。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削弱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保证隔震层的变形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国内建筑行呈现出蓬勃之势,各种施工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尤其是低层隔震建筑结构更是相当完善和成熟。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各种工程体系施工措施逐步完善,为整个建筑施工领域带来了无尽的生命力,同时更是促进了建筑事业的高速、稳定发展。本文就超高层隔震建筑物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相关工作要点和重视模式,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组合基础隔震系统能充分利用不同隔震支座体系的优势,有效减弱建筑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文章结合组合基础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采用组合隔震支座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利用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结果比较,研究分析组合基础隔震系统的地震反应及其恢复力。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削弱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且能保证隔震层的变形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建筑结构中减震措施,并深入研究了建筑结构的主要隔震措施,最后相应的探讨了建筑物走向设计抗震问题,无粘结支撑体系减震问题,跷动振动控制减震设计,从而论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筑层间应该具有隔震、减震效果,而对其层间隔震和减震效果的研究就离不开对其构造的改进。在振动方面,与其他建筑物基础的隔震体系不同,而且相当于隔震层位移到了结构上部。为此,建立了一个六层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将隔震层进行移动,对层间隔震以及减震结构动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晓东 《价值工程》2023,(19):139-141
为了研究高层基础隔震建筑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性能,本文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某大高宽比的高层基础隔震建筑,计算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情况,并进行了相应振动控制研究。研究表明: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拉应力分别达到12.44mm和1.275MPa,不满足规范要求;在增设抗拉装置后,隔震支座竖向位移进入弹性范围,拉应力减小率最大可达到60.9%,并且均可将隔震支座的拉应力控制在1MPa以内,满足规范要求,可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稳定,消除了结构的整体倾覆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高层基础隔震建筑设计应用提供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9):89-91
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减轻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提高建筑物及内部设施和人员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为了研究结构设置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后的隔震效果,本工程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对结构在隔震前后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的地震反应明显减弱,取得较好的隔震效果。为隔震技术在以后的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方法进行分析,重点对于隔震加固方法对比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有点进行分析,指出隔震加固方法更为适合现代建筑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叶晓华 《价值工程》2010,29(6):183-183
本文结合实际对建筑施工中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施工管理中的四个控制目标的角度加以探讨,总结了施工中具体的几个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是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的分支,当前,居民对建筑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排水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就给排水施工项目中若干常见的质量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绿色建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近期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六大推动力,最后探讨了影响建筑节能和绿色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常自昌 《价值工程》2014,(5):103-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加强外墙外保温饰面工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建筑外墙外保温饰面施工技术和相应的"三新"技术,辩晰出建筑饰面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率较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当前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对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stories in a building is utterly contingent up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wer ones,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er stories does not requi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er ones. This rationale underlies our adoption of a cooperative game theory methodology for examining the value of units based on the cost approach of land appraisal. Particularly, we propose the Shapley value solution to examine the allocation of the land and construction cost among the stories of the building. We explore the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derive several closed-form properties by which the value pattern of stories in a building is rationalized. The proposed cost allocation may, among other things, generate values when comparable market prices are unobservable (consistent with the cost approach); may be used by courts in order to compute compensations in cases of disputes regarding expansions and redevelopments of existing structures among co-owners; and may determine the rent cost allocation in an organization with several profit centers located on different floors of a building.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住宅电气设计过程中,经常存在很多的电气设计问题,对于住宅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于住宅电气设计中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鲍炯钧 《物流技术》2012,31(1):130-132
针对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物流成本落实到每个员工;规范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引入精益物流思想等措施,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物流成本的增加,提高企业利润率。  相似文献   

19.
米玥 《价值工程》2010,29(34):67-68
光缆是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随着铜资源的日益减少,光缆的应用除了技术上优势外,更具有节能意义。本文以多年设计经验,介绍了光缆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几种应用类别,并阐述其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0.
朱永明 《价值工程》2014,33(33):122-123
笔者结合多年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经验,从发展节能材料的重要性着手,对国内外节能建材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对几种典型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