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禹兰 《魅力中国》2014,(7):90-90,92
随着客家文化越来越被众人认识,客家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于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有所涉及并且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够细致入微。以下将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民席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概括出赣南客家饮食食材广泛多样、多炸煮少蒸烤、清淡味重兼具等特色以及赣南客家文化具有注重礼节、崇尚节俭的饮食习惯等特征。同时还将从田野调查的情况分析赣南客家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杰坝乡有座七星湖,库区百里湖光,美景如画,陡水发电站形成的百里长湖烟波浩渺,峰峦秀美。两岸植被完好,有52种在全世界都属珍稀濒危的保护植物,如水杉、秃杉、银杉、金花茶、伯乐树等,荟萃了亚热带植物珍奇,可谓是一座亚热带极为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七星湖两岸星罗棋布的客家民居,美妙的客家山歌,优雅的客家擂茶,引人入胜的客家风情,无不令人心往神驰。杰坝乡拥有这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就完全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开发思维,全力打造“赣南第一湖”,将七星湖建设成为“五公里交通圈”的滨水休闲度假胜地。1、景点建设景点建设要依托山水…  相似文献   

3.
陈庆林 《中国老区建设》2014,(3):F0003-F0003
正福建宁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原中央苏区重点县和中央红军长征4个起点县之一。红军长期在宁化进行革命活动,与宁化客家小吃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老百姓为了慰问红军指战员,但又拿不出足够的粮食时,就往往采用些地瓜粉、芋子之类的东西为食材做成宁化客家小吃。老百姓用于慰问红军指战员的主要小吃品种有:卷蒸、米茶、陀子、擂茶、粉皮等,宁化客家小吃深深地烙下了红色的印记。  相似文献   

4.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她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方言紧密联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作为赣南地区近些年来主导发展的绿色可持续的经济产业,在促进赣南地区经济良性循环、推动赣南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赣南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赣南旅游业存在推广力度不足、资源整合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赣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承涛  王倩 《老区建设》2009,(10):47-48
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入手,分析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老区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客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聂芳  张海涛 《老区建设》2008,(10):54-56
江西的山区众多,适合茶叶生产,长期以来,茶农和茶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也孕育了“采茶戏”这一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是茶与戏的交织、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赣南是江西茶叶主产区,也是世界客家的大本营。数百年来,客家先民扎根赣南,垦荒种茶,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客家人乃至世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赣南采茶戏文化。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地区的风水林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风水信仰满足了当地客家人生存、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当地人文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文化体系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客家文化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期。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它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边山区、同化和融合了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有33个纯客家县。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闽西  相似文献   

10.
贺州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丰富多彩。贺州与台湾客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桂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大有可为。贺州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采取打造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培养人才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响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上犹县梅水乡新建村是"十二五"国定贫困村,2012年以来,梅水乡紧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契机,主动对接《若干意见》政策,按照"特色新村、和谐社区"的理念,全面启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将新建村打造全市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典范。昔日泥泞的入组路,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房屋主体已完工,穿上了粉白的"外套";青瓦、黛墙、斜坡顶、客家门匾,无处不在的客家元素,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赣南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产业化开发前景,但产业开发的起步比较晚,总体水平还不高,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资本.这主要是因为其组织形式不够健全、科学,组织管理、筹资融资、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机制不够成熟.必须在产业化开发的管理模式、投资融资模式、研发和生产模式、方式和渠道模式、增长方式模式等方面进行有效优化.  相似文献   

13.
朝辞次都观鄱湖旭日,午游赣江饮四特香醇,暮宿赣南品客家文化;晨雾里跃上匡庐揽胜,红日下登临滕王高阁,晚霞中重返革命摇篮! 2004年1月16日,伴随赣粤高速公路泰和至赣州段和赣州至龙南段的建成通车,江西高速公路的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至此,素  相似文献   

14.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5,(4):1
近代以来,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环境急剧地受到了破坏,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已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环境保护运动因而风起云涌,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流,生态意识成了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从古至今,风水民俗盛行于客家人聚居之地,成为客家人生产、生活活动中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郭起华与柏海珍通过《生态史视野下的赣南客家风水文化探讨》一文,提出赣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最大的效益体现和诉求。《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使赣南苏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赣南苏区的发展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以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诚信建设为重点,建立教育、制度、诚信文化建设、诚信舆论氛围营造、法律惩戒并重的诚信体系良性运行的有效机制,培育赣南苏区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将助推赣南苏区和谐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体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身心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赣南是江西省内县最多区域范围最广,农业人口众多的地区,而处于偏远山区的安远县是赣南具有代表性的边远地区农业县.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安远县体育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于赣南偏远地Ⅸ农村体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说:这个将来还是要还的。"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中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南,《意见》的主角,曾经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即将因政策的聚焦而改变原有的发展轨道。两个月内5位常委7次批示赣南人迫不及待地从这份中央的  相似文献   

18.
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俊昆  郭起华 《特区经济》2008,(12):148-15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明显。其中,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充分运用节庆、参与体验、纪念品等模式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促进客家山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客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客家地区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赣南采茶戏市场不景气和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分析了赣南采茶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赣南采茶戏市场推广、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创作激励机制等策略,为解决赣南采茶戏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实现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全省和全国发展相比,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仍然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特殊困难,引起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前后,分别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批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党中央和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对红土地的无限挂念、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高度重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是赣州推进苏区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对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