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在丽 《价值工程》2014,33(33):149-150
非关税措施囊括了所有能改变国际贸易状况的关税以外的措施,201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方案,将非关税措施分成了16组,并归为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性措施两大类。其中技术性措施日益成为非关税措施的重点。本文针对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性措施给中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非关税措施的滥用,影响了世贸组织框架中的贸易保护机制的正常运行,而且导致相当一部分成员尤其是发展中成员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本文对当前出现的非关税措施进行介绍,并分析出它们对贸易保护机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利用2000至2006年间的海关数据,从企业出口的扩展和集约边际二元视角来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进行分解与测算。结果发现:首先,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扩张所贡献,而扩展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加入WTO对中国出口增长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来实现,而扩展边际的作用有限且呈现短暂性;其次,集约边际中存活率和深化率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地区间出口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越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越是依靠集约边际中存活率和深化率来推动出口增长。中国出口关系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平均为1.9年,且越是欠发达地区的出口关系的持续时间越是短暂;最后,通过“反事实”法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出口增长潜力,得出提升企业出口关系的存活率和深化率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出口增长主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出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被东南亚国家取代。本文旨在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较小。同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由于企业异质性在不同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口市场不断繁荣,通过二元边际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出口企业逐步走向产品种类创新的增长路径.接着本文从市场势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势力通过竞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贸易方式和进入退出企业来分析,发现市场势力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要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还需要注重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比、补贴等因素.最后中国需要利用市场手段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促进出口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寻找使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确定边际因素的变化量是经营决策分析的两个重要步骤,系统某单一因素微小变动往往会引起目标因素的较大变化,从而对系统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通过对边际变动作用机理的分析,阐述边际变动对经营决策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考察关税减免的贸易二元边际扩张效应,通过GTAP软件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CEPA协议的远期效应,结果发现两地市场充分自由化后CEPA发挥了同盟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内地对港贸易的二元边际保持明显的增长收益,其中外延边际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低替代弹性产品越能够获得自由化的贸易收益,这显示我国内陆企业具有充分的差异化(多样性)国际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市场自由化的国际区域性同盟可成为维持和发挥我国出口贸易“双重大国优势”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是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基础之上,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39个工业行业在2003年至2011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资本配置效率、金融发展对工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探究发现,金融发展可以提高工业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行业出口增长及其贸易量,其中金融发展效率相比金融发展规模,前者对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提升效果远大于后者。工业行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在很大程度上都受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通过促进一国资本向更高效率的出口行业流动,使得工业行业出口的可能性和贸易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更好地由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国际资源配置模式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实证研究后发现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一带一路”18省份制造业增加值率提升有区域异质性特征。沿海5省处于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过后第二波创新驱动过渡期。西北6省制造业尚处于第一波增长期。东北3省和重庆效应尚不显著。避免“一带一路”战略下“运动式”增长,优先发展地区特色、优势制造产业,升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制造业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服务要素的供给,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制造业的投入率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的需求率都在发挥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构建非竞争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发现OECD国家非常注重本国传统优势制造业发展,其在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优势产业服务化转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和服务包的纵向服务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其中以金融业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中介变量,但生产制造成本并没有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生产者服务进口影响中国就业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而言,生产者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服务业的就业将会增加0.24%,但对制造业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信息服务进口对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都没有显著影响;交通运输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制造业(服务业)的就业水平将会增长0.147%(0.275%);其他商业服务进口额每增加1%,服务业的就业水平将增加0.189%,但对制造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短期而言,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就业同时产生促进效应,但效应较小。政府应降低生产者服务进口壁垒以促进国内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考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OP方法测度了制造业企业生产率,采用面板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对于专业化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更明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国有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的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中小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效果不明显。研究创新:将空间集聚外溢效应的衰减指数纳入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指标设定之中,考察了不同城市规模和产业层级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微观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价值: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8):133-135
在新经济下,保持甚至发展价值链上的分工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造企业之间超市场契约来实现的价值链协调,是伴随着超分工组合这种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显著增加客户价值的方式进行的。本文选取一家生产者服务性企业进行调研,试图剖析生产线服务业企业如何实现产业价值链提升。主要观点:(1)铝板经销商通过执行超市场契约,运用跨企业管理的形式向客户提供非标准产品,推动了制造商的升级改造,提高价值链上企业间的交易效率。(2)该铝板经销商对合作制造商进行跨界管理,从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到施工现场,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商的管理水平。(3)该铝板经销商为了更好的实施现场之人决策,对制造商拥有跨界人事管理权,是跨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更是从根本上保障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在云制造环境下对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视角进行改进,分别从参与者视角,内部流程视角,顾客视角和财务视角四个方面提出云制造服务价值网络的价值主张,构建云制造服务价值网络的战略地图。鉴于四个视角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风险管理方法分析财务视角下的两个战略目标,即网络收益最大化和优化参与者收益可能存在的风险,其中重点分析网络参与者整合不足存在的风险和制造商潜在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匹配是二者之间密切互动的表现,也是二者协同发展互动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常州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动态匹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间组织的培育与促进、市场环境营造、匹配程度提升两个维度,九个方面,对两者动态匹配路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指出了生产性服务产业发展对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生产性服务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剖析了产业化过程的四个关键要素是:服务的需求、服务的产品化、服务可度量性以及环境。最后在指出目前国内生产性服务产业尚处初创期众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政府扶持、制定行业标准、信息交易平台、服务产业孵化等方法来确保国家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