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引领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力资本升级视角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东中部地区表现更明显。渠道识别显示:机器人应用会引致生产技术升级,通过催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并挤出部分低技能劳动力来促进人力资本升级,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产业链传导对制造业上下游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应当分流培养企业内高、低技能人才,合理规划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进程,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使用率和研发支持。  相似文献   

2.
院FDI 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研究主要针对FDI 对我国出口的数量的影响,但出口数量并不等同于出口竞争力,文章从FDI 通过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路径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模式影响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的创新来源及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升级路径.基于产业技术模式类型划分,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典型产品进行出口竞争力的测度表明,不同产业技术模式下的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和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技术模式是造成不同产业国际竞争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基于不同的产业技术模式,来推进中国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陕西省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流入,FDI对其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首先选取三星电子落户西安为案例,从理论上分析了FDI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次,本文选取陕西相关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入手,试图在总结陕西省引进FDI的实际成绩的基础上,分析FDI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陕西省FDI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FDI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三产业,但在三次产业中,国内投资都是拉动其增长的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6.
研发外包是否会抑制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数据,测算历年我国制造业的研发外包率,随后利用2003~2011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考察了研发外包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发外包可以显著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研发外包每增加1%,将会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高0.322%,创新效率改善0.0884%。从作用机制来看,研发外包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纯技术进步率的提高上。本文进一步运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检验方法对研发外包创新提升效应的若干因素及其门槛特征进行检验,并从吸收能力和议价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和筛选出适合开展研发外包的行业。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后危机时代,研发外包是我国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任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1998~2008年SITC Rev.3五位编码产品与制造业22个行业的对应关系,构建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测算指标。并采用系统动态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部知识变量在出口结构深化与升级中的作用得到强化;外资企业在中国研发投入与创新意愿不足;FDI对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深化对中国出口技术水平具有稳健的提升作用。可见内部动力挖潜和影响因素的行业异质性,决定了不同行业应强化有利于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因素,在采取手段提高本行业出口技术水平时,应同时兼顾国家外资与就业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东软的成长,仰仗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并不是抛弃制造,而是要开展更多的产品设计、品牌和研发的外包。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4,(11):5-11
基于出口领域的优胜劣汰与零利润临界点的概念概念,从出口领域劳动力价格与平均生产效率视角从产效率视角,分析企业出口价格承受力。通过构建生产成本本——生产组织行为升级模型产组织行为升级模型,本文认为出口企业将经历不能进入出口领域、国内外包或国内垂直化投资、中间投入品外包、总部服务外包及FDI五个发展阶段。其中其中,企业采用企业采用国内外包或国内垂直化投资生产组织行为的价格承受力最弱价格承受力最弱,而采用总部服务外包而采用总部服务外包生产组织行为的价格承受力最强强。在各组织行为阶段内部在各组织行为阶段内部,出口产品本币价格关于汇率变动弹性值越小,价格承受力就越弱。分析还认为析还认为,中国产业升级的着陆点是企业应当努力提中高生产效率产效率,逐步向价格承受力更强的生产组织行为阶段升级逐步。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技能结构由就业“升级”走向就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针对中国劳动力就业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间品进口的技术外溢和城镇化发展增加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对外贸易和离岸外包增加了对低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劳动力技能需求具有“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抑制了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了其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弱化了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发展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更多需求。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讨论了促进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WTO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产技术工艺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技术升级,其中制造业生产技术工艺的创新和提升,对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我们可以从世界制造业生产技术工艺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5.8723,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2.0374。因此,需要注重承接外包的升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分析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影响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这一微观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率指标,利用2006~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生产率的效应.Robust OLS和工具变量法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制造业生产率效应较小,但均在统计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行业间的产业聚集以及关联效应等。这些效应对东道国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选择。然而,溢出效应不会自动产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R&D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制度等的影响。研究结合国际服务外包中不同知识外溢途径和服务提供商的吸收能力,提出了不同国际服务外包模式以及不同的溢出知识下的服务提供商的学习路径及其技术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院文章分析了FDI 与金融发展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指出FDI 与金融发展都能够通过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路径影响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FDI 与金融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与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探究高等教育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推进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基于2008—2017年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高等教育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技术创新这两条路径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行业异质性检验表明,高等教育发展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显著为负,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显著为正;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完善高等教育投资体系,并在区域间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以及优化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设置,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投资是制造业企业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的必经之路。2014年开始,制造业投资增速从两位数跌落,并开启多年的缓慢下跌。而2022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则超过20%。这意味着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产业升级的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活动和服务相互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探索温州传统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提升路径,这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界定网络经济和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入手,通过实证调研,分析温州传统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外包合作发展路径,网络融合发展路径以及产业升级发展路径这三种典型路径,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嵌套CES生产函数的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构建一个包含资本、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CES生产函数,给出了该生产函数下不同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方法:利用来自于WIOD-SEA数据库的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以及本文提出的估计方法,估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技能劳动力、非技能劳动力和资本三种要素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不同要素间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各行业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均大于1,而资本对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Morishima替代弹性亦即Hicks替代弹性呈现异质特征,但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对资本的Morishima替代弹性是大于1的。研究创新:将Klump等(2007)提出的“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引入到嵌套CES生产函数中,提出一种估算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的系统估计方法。研究价值:可以分析要素替代弹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劳动力与资本的收入份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