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夏之际,万物葱郁.我们慕名来到江西省乐安县西部边远山村--湖坪乡参陂村,紧抓眼球的是: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往村里,公路两旁一片连一片的桑林,一望无际,满眼绿茵,满心青翠,宛如置身于浩瀚桑海,碧波荡漾,和风掠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古桥下溪水潺潺,林木间鸟虫啾啾,绿荫掩映下的一排排新农舍,坐落有致,一棵棵古香樟尽情舒展肢臂,像是站岗的士兵在守护着这方土地,桑田里不时传来采桑女甜美的歌声,迎风飘扬,爽心悦耳,好一幅"桑海人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
精英治村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出现的农村治理方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问题和弊端日益显现.而制度治村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从精英治村向制度治村的成功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士英 《辽宁经济》2004,(12):66-66
辽宁省建平县老官地镇上地村,位于和内蒙昭盟交界处的老哈河东岸。4个自然屯,6个村民组,535户,1998口人,总面积37600亩,其中耕地面积9078亩。半山半洼,山地多、平地少,十年九旱,六灾俱全,是历史上有名的贫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上地村人民在省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董国贤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改革,艰苦创业,奋战25年,使上地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跃跨人了小康村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04,(39):14-16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每一届领导人都深知的国情。55年里。占中国人口70%的中国农民在摸索中艰难前行,从人民公社到集体所有制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如今出现的农村股份合作制,一路走来,中国农村在沉重的步伐中仍是收获。赣南边上的小村庄——镜坝村是中国千万个农村中的一个,它也和其他千万个中国农村一样从过去走来,又要将今天延续……  相似文献   

5.
丁杨 《乡镇经济》2003,(4):47-4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处合肥市近郊的三十头村,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在短短的几年间里,将一个相对落后的乡村一跃改变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家园。三十头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上,再加上水利设施的落后,旱涝无常等自然灾害,严重束缚了经济的发展,他们巧借筑合(肥)白(龙)路的良好契机,新挖了7口当家塘并整整修了渠道,解决了群众吃、用水难题。该村现有2500人,15个村民组,对长期自然形成的村落,他们进行了合理的布局。现修筑了多条沙石路,达到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对不利于规划的及零星住户进行拆迁,统一迁到“中心村”,对入…  相似文献   

6.
走进这片水塘,我们看到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水面泛着鳞鳞的银光,一群群白鸭在水面上或嬉戏、或觅食,新栽的常青树已发出了翠嫩的绿芽,堤埂笔直向远方延伸而去……陪同采访的肥东县撮镇大姚村支部书记主任王忠良介绍说,这里原先都是低洼地、抛荒地,十年九涝,因为它毗邻南淝河,每年仅排涝费用一项开支就要花去十多万元,这项费用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大姚村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这里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粮价偏低,产量又少,村民收入微薄,这样的状态,何时才能实现小康?1992年,王忠良进入大姚村领导班子以后,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给村民谋条好的出路,一定…  相似文献   

7.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战略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依靠贫困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贫困村经济发展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极大提高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瞄准贫困村、贫困群众,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力推动了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乡镇企业和"民工潮"的兴起,农民的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并逐步走向非农产业,农民与自己一直赖以生存的土地的联系也开始松动。于是,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日趋活跃。但是,目前农村耕地的自由流转成本却相当低廉。本文拟通过对江西省永新县芦溪乡古竹村的个案调查与实证分析,来探讨当前农村耕地流转成本低廉的成因及其对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旬组文 《当代陕西》2007,(11):54-56
近年来,旬邑县委积极探索,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尽最大努力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心态好了、眼光远了、干劲足了,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走进汉阴农村,看到的是南北两山乡村粉墙绿树瓜果盈枝蚕桑满园,月河川道乡镇田间荷叶争绿鹅鸭戏水,农家圈舍猪肥膘壮,绿色工厂里的民工挥汗作务忙,这些都构成了一幅幅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靓丽图景.该县不断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提升农村经济质量,把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实惠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创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06,(9):49-49
鄞州区东吴镇西村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有430户、1603人,拥有耕地面积1054亩,山林401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600元,村集体可用资金139万元。几年前,西村村抢抓机遇,与民营企业宁波欣达集团结对,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剧变和制度变迁中,乡村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和所沉积的矛盾都是前所未有的.故有人指出,"民国以来的中国社会进程实际上是中国农村经济崩溃的过程,是中国广大农民贫穷化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河北定县翟城村开创村庄自治,以兴办教育事业,发展村庄经济、改善乡村公共卫生、改良乡风民俗以及共同保卫和灾荒救济为主要内容,使得村庄发展,村民生活改善,在当时乱象丛生、经济凋敝的村落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名噪一时的"明星村".  相似文献   

13.
拓宏伟 《特区经济》2007,225(10):95-96
"建设新乡村运动"是农民致富政策的基本实践形式,是韩国经济政策的支柱之一。"建设新乡村运动"加速了韩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全面奠定了韩国经济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顾静巧 《宁波经济》2007,(10):40-41
信用村,是指辖区内农户信用观念强、经济状况好、致富积极性高、社会风尚好的行政村。信用村实质上是为了较好地解决农民贷款难、农业信贷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而建立的一种由农民自愿参加,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信用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由信用社、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的一种社会信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星马村党员、群众硬是把年收入2万多元的吴荣华从厂长的位子上拉回来,推选他当上了村支部书记。当时空旷的盐碱地里长满了荆条、野菜、黄菜;村民人均收入480元,村集体财务账面上只有2角7分钱,但实际欠下了23万元的外债;每年一开春,村民中有好多户要靠借粮度日。吴荣华上任之后,根据村情、民意定下了“以菜兴村”的发展战略。村上统一规划出300亩的棚室蔬菜区。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全村153户报名搞大棚。搞大棚需要资金,吴书记一边发动群众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一边跑县委、政府及农行争得帮助。最…  相似文献   

16.
徐水根 《宁波通讯》2010,(12):46-47
秋日,我们汽车出千年古县城慈城东北角,经15分钟车程,便来到灵山山麓的毛岙村。浙浙沥沥的秋雨,把毛岙村洗刷得格外清新,空气怡人。山上层林尽染,路边、湖畔,清风送来阵阵芳香。涓涓的溪水,无声无息地润入湖中,清澈见底,一群野鸭在尽情嬉戏、觅食。此岸是花朵,彼岸是烟云。一位垂钓爱好者,静静地在村头的小溪边等待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17.
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讲比较重视法制建设,对如何"依法治村"进行了积极的可贵地探索。以《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为标志开创了中国法制的新纪元;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法律准绳,在新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并成立人民法庭依法判决土地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一化三改"的立法体系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支撑。在我们肯定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依法治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这期间开展的阶级斗争的政治性运动对以后的治国理政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舒平 《宁波经济》2006,(7):46-47
盐厂村位于象山县贤庠集镇区附近,全村现有村民517户,人口1660人。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人均纯收入8600元。拥有耕地1067亩,山林960亩,集体海水养殖塘365亩,桔园170亩。曾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村、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卫生村、市园林化建设示范村、综合治理先进村、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县级先进党组织等。自2005年创建省全面小康示范村以来,村两委会干部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务实创新,开拓进取,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现在  相似文献   

19.
余玉霞 《杭州研究》2009,(2):161-163
杭州市临安昌化的岭下村,被誉为“文化村”“教师村”,最近又拿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成果《岭下村志》。笔者有缘第一时间读到了这本村志,感受到深厚的农村文化底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输入条件的问题,更是一个扎根内心和精心培育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并通过入的内在的心理动机起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即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针对农村文化的现实提出问题,特别是对传统的方法和工具更要善于利用,使国家的殷切期待和战略性投入转化为农民的发展欲求和内在驱动力。最后浅议了村志这种文本形式的文化产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特定价值,主要是对农民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护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引导作用,通过名誉激励机制,有利于维护农村的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08,(10):34-3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区)之一。自1991年开展农村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对象由203个减少到现在的35个。这剩下的35个经济薄弱村,如何才能让他们强起来,跟上全区小康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