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内生动态系统的角度,采用PanelData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用2SLS和3SLS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工业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恶性循环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马晓河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宏观政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一是城市化方向明显走偏,它不是将增加就业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方面,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历来是发展经济学争论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选取湖南省1996~2013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对湖南省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实证结果表明:湖南省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农地证券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转移数量、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业和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都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正向影响;(2)清晰界定的土地产权会通过增强资产融资变现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产生促进作用;(3)农地证券化增强土地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为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生活重置成本,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农地证券化有助于农户克服资本约束,实现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Harris-Todaro模型考虑了城市失业问题,却否认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不能内生决定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而新经济地理模型可内生决定区域间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但未考虑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其结论缺乏政策含义。本文将二者结合,同时赋予农村剩余劳动力假设,并考虑中国户籍制度所导致的迁移成本,通过所建立的内生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推演表明:非农产品消费比重提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迁移成本下降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综合制度改革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选取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相关研究变量对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对缩小广东城乡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速率和农民的增收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对基于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给予简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新疆1995-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对城镇化进程中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城市化率与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比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影响,而城乡消费差距却成为阻碍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待遇;降低其务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皖北地区2005—2017年统计数据,选取各指标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安徽省皖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皖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的比值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结论,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以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及其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差异反映了国家投资政策对城镇的倾斜,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人力资本的差异并没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78—2009年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可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长期正的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需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正确测算中部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二个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并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变化趋势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85年~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证实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加有助于缩小中国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农业信贷对于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明显.控制变量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显示出较强的城市化倾向,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未能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0~2004年各省数据,估计分析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城市化短期效应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中长期使其缩减,从而得出城市化进程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鎏  张岳恒 《南方农村》2009,25(6):20-23
本文选用广东省1991~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城市化、城市倾向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市倾向是导致广东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对“三农”的投资比重,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是缩小广东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马晓河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宏观政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一是城市化方向明显走偏,它不是将增加就业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方面,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二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给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依靠国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对大中城市关注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2000-2013年重庆市面板数据,对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重庆市和其四大主体功能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总的来看,城镇化拉大了重庆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功能区来看,城镇化对都市功能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短期内拉大效应较为显著,而长期表现为明显的倒"U"形曲线;对城市发展新区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缩小,但效应不显著,长期内表现为明显的"U"形曲线;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具有缩小影响,长期来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不显著;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显著地缩小作用,且长期来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倒"U"形影响成立但不显著。此外,重庆市及其四大主体功能区的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金融机构的贷款对缩小重庆市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三大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当前情况。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中心转移造成传统农业地区出现农村经济"边缘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危机,因此文章利用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域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Kernel核密度估计、ESDA空间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动态DOLS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城镇化对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以河南省60个传统农业县为例,受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传统农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格局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分布特征,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其地域差距在逐步扩大;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心-外围"地区转移模式的影响强度和方向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城镇化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就地非农化最主要的外核拉力,且高值集聚区处于高水平均衡状态;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溢出"的非均衡性是造成劳动力就地转移出现极化特征的潜在诱因。上述研究结果意味着,可以通过工业化重心下移、鼓励城乡联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措施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省域横截面数据,在考虑了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省域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强的空间依赖作用,存在收入差距集群现象.政府增加对农业的支出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城市化进程对降低统计上的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作用.而人均GDP全局上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另外,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的上升也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没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应绘 《农业经济问题》2012,(6):35-43,110,1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推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收入的差距远大于经济收入的差距,城乡居民在住房公积金及补贴收入上的差距最大;如果考虑社会保障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11.6%,但如果考虑所有的社会收入则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3.4%;各种社会收入差距在西部省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保障收入还会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西部地区城乡社会保障收入差每增加1%,将引起城乡经济收入差平均增加0.168%。因此,增加农村居民社会收入是缩小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可以从大力增加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稳定政府部门的收入比重、制订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优先序、构建农村住房补贴长效机制、尝试建立农村居民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支持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发展、实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战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市偏向、滞后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全国看,滞后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影响显著,财政支农比例增加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科教文卫事业财政支出比例、固定资产投资率、政府行为和金融发展程度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地区看,东中西部滞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仍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扩大作用依次递增,财政支农等变量在东中西部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