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乏一技之长始终是横亘在农民进城路上的“拦路虎”。而对于偏远贫困地区既无技能更缺培训经费的农民而言,进城的道路尤为漫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设法让贫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无疑是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良策。湖南省对湘西农村贫困家庭开展转移技能培训的做法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仍有两类贫困户,一是“经济贫困”户,二是“精神贫困”户。对于经济贫困户,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各级都高度重视,一方面采取多种扶持措施,使他们尽快脱离贫困。另一方面则纳入“低保”,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使这类贫困户生活上有保障。而“精神贫困”户目前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略举几则我所分工负责村的见闻,以期引起思考和重视。大道理被迫服从小道理去年,在我组织群众抗灾自救时,发生了两件怪事。七组有块低洼地124亩,棉花淹在水里,我组织群众开会,讨论排水和筹钱的事,大约每亩排水费先收10元,多退少补…  相似文献   

3.
坑农大案农民上访200次 2002年8月24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农妇张凤喝农药自杀了,临死前她留下口信,“就让我变作西瓜籽,种出大西瓜来给全村老少谢罪!”由此,一起特大劣质种子坑农、害农案轰动东北,震惊中央! 兰西县警方的调查结果是:2002年5月,在张凤的带动下,绥化市兰西县100余户农民购买了由“兰西县大业种苗有限公司”生产的“丰神牌”、“丰度牌”西瓜籽500余盒,但西瓜籽下地3个月后竟然颗粒无收。农民种植西瓜本来是想借此脱贫,但没想到脱贫不成,反而使贫困现象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经过扶贫后,经济收入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由于脱贫后掐断了扶贫的供血渠道,这些地方的农民再也得不到外面的钱款或财物,他们所得的实惠少了,生活水平也比扶贫时期有所下降。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打起小算盘:与其摘掉贫困的“帽子”,还不如继续戴在头上好。他们开始“主动贫困”,等待外面的救济。有些当地干部也十分留恋贫困这顶“帽子”,不思进取,消极度日。争戴贫困帽越穷越省心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脱贫农民再次返贫的问题就一直存在。据估计,每年的返贫率大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九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民的处境、命运给予高度人文关怀,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应该说,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农民最有用武之地的时期。但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农民“能力贫困综合症”还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农民的弱势与贫困,不是简单的收入低下问题,而是他们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的短缺,是他们民主能力的贫困、知识能力的贫困、信息能力的贫困、不受歧视能力的贫困等方面的综合反应。  相似文献   

6.
审计动态     
承德市审计局筹措扶贫资金七万元使87户农民看上有线电视承德市审计局在全市实施“村村通”工程之机,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多方筹措资金7万元,终于在今年3月份使该局的帮扶贫困村平泉县茅兰沟乡盘道梁村全村87户农民看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开通之际,市局领导还亲自为村里送去了一台彩电。(据承德市审计局材料)沙河市审计局举办最新审计规范培训班为贯彻落实好最新审计规范,促进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沙河市审计局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最新审计规范培训学习班。(据沙河市审计局材料)秦皇岛市海港区审计局初步实现网上…  相似文献   

7.
关注产业扶贫政策对易地搬迁农牧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防止农牧户规模返贫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内蒙古3个深度农牧贫困旗(县)557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VEP方法,运用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产业扶贫政策对易地搬迁农牧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差异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国内贫困标准线下,易地搬迁农牧户无贫困脆弱性,而在国际贫困标准线下,则呈现出较低贫困脆弱性。产业扶贫政策可以显著降低易地搬迁户的贫困脆弱性。“授慧”式产业扶贫缓解贫困脆弱性效应均显著高于“授资”模式,且在不同年龄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的大力扶持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建议建立健康、失业和大额生活开支风险动态监测与防范机制,联动乡村振兴机制,构建就业量较大且适合安置区的产业体系,创新易地搬迁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赵洪君 《活力》2008,(1):18-18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来我县视察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我们把解决农村泥草房改造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惠及了贫困农户和弱势群体。2007年,全县改造7个村屯,改造泥草房582户;集中建设节能适用住房40户、1680平方米;建农民集资楼90户、6400平方米;新建砖瓦房850栋、8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提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71%。两年来,全县共投入农房改造资金1.1亿元,改造农村泥草房1620户,其中政府对贫困农民补助资金424万元。  相似文献   

9.
目前,不少乡(镇)、村都还有或多或少没有具体分到户的农田,这部分农田被农民称为“公田”。最近,笔者在一些村了解到,由于“公田”产出效益不佳,几户租种“公田”的农民愿将“公田”退回并拒交部分公粮,村委会为此和这几户农民各执一辞、相持不下,一直未寻到一个两全之策。也许,一个村留下适当的“公田”作为机动地,用于调节各种用地矛盾,租给劳力过多的农户和种田能手耕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问题是,一些“公田”租种户在生产投人上损“公”肥“私”,不愿往“公田”多下肥料,导致“公田”产出效益不佳;再加上近些年农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一些县、村争戴“贫困帽”的事情我们时有耳闻,如今这种现象也开始发生在部分农民身上。记者最近在农村采访发现。由于目前扶贫工作除了帮助通路、修水利、发展产业之外,针对一家一户的到户帮扶也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农民“争贫困”现象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苏州开发区汽车配件制造厂车间工作的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乡农民刘军山,由于技术过硬,被企业提升为技术管理人员,月工资也涨到了3000多元。近年来,东海县林牧业局按照“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3年来,东海县林牧业局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投入贫困劳动力培训资金达156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九大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农民的处境、命运给予高度人文关怀,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应该说,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农民最有用武之地的时期。但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农民“能力贫困综合症”还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农民的弱势与贫困,不是简单的收入低下问题,而是他们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的短缺,是他们民主能力的贫困、知识能力的贫困、信息能力的贫困、不受歧视能力的贫困等方面的综合反应。农民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辛酸与无奈、困惑与冲突,生存与发展的悖论常常让他们陷入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日前,江苏省建湖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原告王本华等988户农民诉被告建湖县林场经营部(下称林场经营部)、被告大丰市某农化公司(下称大丰某公司)产品责任纠纷一案,有力地保护了近千户农民的合法权益。2002年8月下旬,王本华等978户农民为防治稻曲病等,从建湖县林场经营部购买了大丰某公司生产的、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总经销的“禾果利”农药,与“稻金山”等农药配比混合后对水稻进行喷施。使用后,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反应,主要表现在水稻“包颈”,不能正常发育抽穗。经建湖县农林局组织有关人员复查和鉴定,王本华等970户农民水稻药害面积…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江苏睢宁县多年来一直难以脱贫致富的部分农户调查,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等原因外,多数户则是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是“人穷——志短——穷”的怪圈。一些贫困户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怕经大风大浪,觉得穷得安逸。二是“越穷——越生——越穷”的怪圈。在农村,除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多生几个罚得起”外,多数超生户则是难以自拔的困难户。他们认为这一代不行,把“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多生几个孩子,增加几个劳力”上。结果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三是“越穷——越懒——越穷”的怪圈。有的村民“穷”源于懒惰,他们穷不思变,依赖于救济、扶持,吃救济就象吸毒的人对鸦片的依赖一样,生意懒得  相似文献   

15.
由于被虚假广告蒙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新安村六户贫困农民所种植的7.3亩大棚番茄产出后竟无人问津,最后只得都倒入粪池内,上万元的投入化为泡影。农民寇军受不了刺激,竟然喝农药自杀。  相似文献   

16.
最近,山东省陵县滋镇党委、对“百户农民”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思想上存在“三喜、三怕、三盼”。“三喜”:一喜,“老传统又回来了”。农民对干部下基层,包村包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喜悦;二喜,政策向农业倾斜。三喜,“又被领回了棉花地”。农民在1984年前,尝到了棉花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现在各级各部门“重点抓棉花”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遂川县地处革命摇篮井冈山脚下,总人口54万,每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超过8亿元,农民人口平均劳务经济收入超过1000元。目前,该县共有农村劳动力总数22.5万人,已转移就业总数14万余人,形成了“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户、富两户”、“走一群、富全村”的良好态势,使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逐渐走上了转移的康庄大道,实现了劳动力良性转移、农民持续增收和城乡互动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8,(1):I0010-I0011
10685户 据新楼市综合消息,重庆市政府日前在2007年民心工程完成情况通报会上表示,截至12月20日,全市对10685户“双困家庭”,实施廉租房保障,其中主城2662户,其他区县(自治县)8023户:全年投入8296.5万元,实际资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3078户,受益残疾人总数3564人,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我所在的城市展开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双千扶贫”工程。“双千扶贫”,意为千名机关干部扶助千户贫困农民。市委要求,市区的每一个行政及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部分大都市人中,存在着一种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这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不满足。不久前,北京商情咨询公司对500户居民进行了一次收入与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是低收入阶层最有满足感,12.7%的人自认为“下等”,大多数人自认为“中等”,0.9%的人自认大“上等”。而高收入阶层最无满足感,1/3人自认为“下等”,2/3人自认为“中等”,无一人自认为“上等”。就“心理贫困”症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