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双手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可以简单地活着。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精神国度"。怎样才能活得简单呢?用自己的双手换来的果实,该拿;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该拿。可是,世间有多少人贪得无厌,把欲望推向极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11,(2):20-21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10年12月18日刊登了一期文章,题为:U形人生。其实,人类不应当害怕变老,生命并不是从艳阳高照的山坡一路漫长和迟缓地跌入死亡之谷。相反,它是一条U形曲线。  相似文献   

3.
这恐怕是一个让人口学家们疑惑的题目,因为中国老龄协会日前公布的资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年逾花甲的老人已达1.2亿。我国已面临人口的老龄化,怎么国人还越活越年轻了? 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不妨先看一条最近的趣闻。今年1月,上海有一位自称“百岁不老”的章克标先生在报纸上亲拟“征伴求侣”启事,一时间“百岁老人征婚”成为沪上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以至于章老先生情不自禁地“幽”了一默:“不好意思,我一不小心变成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远离三只"猫",一只是绩效考评中不能养的"猫",第二只是解决问题时不能碰的"猫",还有一只是遇事不顺时不能让下属踢的"猫"。故事一:有人养了一只猫和一条狗。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狗打起精神看家护院,而那只猫只知道睡懒觉。当主人回来的时候,狗已经累了。但它知道主人回来家里不会有贼了,于是倒在地上睡觉。而那只睡醒的猫却开始极尽能事地讨好主人。主人越来越喜欢猫,越  相似文献   

5.
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意思是,一户人家的厨房堆着大量柴禾,某人到此看到后,指出这样很危险,很容易着火,建议将烟道改成弯曲的,移走柴禾,但主人不听。一日果真着火,四邻赶来救援,但主人房屋还是被焚,损失惨重。于是主人准备了丰盛酒席招待四邻,而唯独没有请那个提建议的人。  相似文献   

6.
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个税法将实施,月收入低于3500元(扣除"三险一金"后)的工薪族不再缴纳个税,个税纳税人数减少6000万,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财政部预测税收将减少1600亿元。6000万工薪族不用再缴纳个数,这是个好消息,但从财政部公布的数字里,人们还能看到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另一个现状:其一,中国十三亿人口,个税改革后,居然只有2400万人够格成为"纳税人",略显民穷之势;其二,去年中国的个税总收入是4837亿,个税改革后,原来需缴纳个税的群体中,收入最低的6000万人退出,  相似文献   

7.
"曲突徙薪"这则成语故事出自《汉书·霍光传》,意思是一户人家的厨房堆着大量柴禾,某人到此看到后,指出这样很危险,容易着火,建议将烟道改成弯曲的,移走柴禾,但主人不听。一日果真着火,四邻赶来救援,但主人房屋还是被焚,损失惨重。主人准备了丰盛酒席感谢四邻,而唯独没有请那个提建议的人。成语"曲突徙薪"向人们传递的道理是,要认真考虑别人提给你的建议,不要忘记和感谢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要防患  相似文献   

8.
明代陆容的《阿留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户有一书僮叫阿留,他做事常常违反生活常识。一次,主人的床断了一条腿,叫他砍一个树叉修理。他在园里找了一天,回来对主人说:“树叉都是向上长的,找不到向下长的啊!”又一次,主人在门前栽了几棵杨树和柳树,怕小孩淘气摇晃,就让阿留看着。谁知阿留回屋吃饭时,竟然把树一一拔起藏进屋里,弄得主人啼笑皆非。阿留也有自己的专长——善于绘画。一天,主人正准备作画,见阿留站在一旁,便问:“这玩艺你会吗?”想不到阿留竟回答:“这有什么难的。”说完拿起画笔泼青点墨,所作之画浓淡适宜、浑然一体,主  相似文献   

9.
经常会看到一些科学研究得出废话式的结论.比如最近又看到两个:一个是说,对于压力,年龄和性别不同,作出的反应也不一样;另一个是说,维基百科的作者的合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之所以说它们是废话式的结论,就是说我们好像动脑子想想也是这样,还用得着研究好半天然后写成论文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动脑子想想也是这样"会有想当然的风险,直觉告诉我们的东西是否真的站得住脚还是需要科学验证的.  相似文献   

10.
《理财》2008,(4):5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您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池。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池。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您给我的一锭  相似文献   

11.
在行情更加扑朔迷离、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只有坚决摒弃"买得最低、卖得最高"奢望,真正做到"越跌越买、越涨越卖",才能在充满变数的股市里保持不败,笑到最后。买入股票后,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上涨或下跌。对于前者,只要卖出即可获利。对于后者,应对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止损,二是补  相似文献   

12.
走向春天     
一头驴子掉到一口枯井里,苦苦挣扎,却无济于事。它的主人发动邻居们共同出谋划策,想把驴子救上来,经过讨论,仍是没有办法。最后,人们一致认为:反正驴子也老了,“人为毁灭”也是可行的,枯井也是早晚要填上的。人们找来铲子准备把枯井填上。当第一铲土落到驴子背上时,驴子叫得更凄惨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当第二铲土落下的时候,驴子变得几乎平静了,它不再哀叫。人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场面,每一铲土落到驴子背上时,驴子就抖擞一下驴背,土就落到了地上,驴子就把自己的脚抬高一点。随着一铲一铲的土落下去,驴子就一下一下地抖擞着驴背,使自…  相似文献   

13.
能诗擅画的江南才子唐伯虎,有一次应邀到一个财主家为老太太祝寿。为了附庸风雅,主人捧来笔砚请唐伯虎做诗,以表示祝贺。主人亲自为之研墨,宾客齐来围观,众人猜度,这位才子定能写出惊人的佳句来。只见唐伯虎写出来的第一句却是:“这个婆娘不是人”,众宾客大惊失色,老太太的儿孙们也都怒目而视,但碍于礼貌和唐伯虎的名气,一时不便发作。唐伯虎见众人的样子,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茶,  相似文献   

14.
黄永明 《金融博览》2012,(11):23-23
经常会看到一些科学研究得出废话式的结论。比如最近又看到两个:一个是说,对于压力,年龄和性别不同,作出的反应也不一样;另一个是说,维基百科的作者的合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之所以说它们是废话式的结论,就是说我们好像动脑子想想也是这样,还用得着研究好半天然后写成论文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  相似文献   

15.
越夜越精彩     
《现代商业银行》2023,(12):16-18
<正>作为现代都市经济的重要业态,“夜经济”繁荣程度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与潜力。各地特色鲜明、场景多样的夜间经济,点燃了市民的热情,也释放了消费活力。  相似文献   

16.
偶读一寓言故事。话说牛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来看它。“哞,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牛诉苦说:”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狗告别牛,在墙角遇到了猫,”伙计,我刚才去看了牛,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太多太重了。“猫转身对羊说:“牛不想再给主人干活了。”羊对鸡说:“牛不想再给主人干活了.它抱怨它的活太多太重。唉,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一位营销专家、曾经这样描述过五六十年代西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繁荣景象:“主管信贷的银行高级职员,面色呆板地把客户安排在大写字台前比自己低得多的觉子上,居高临下,颐指气使。阳光透过窗子照在孤立无援的贷款者身上,他正在对银行的高级职员叙述着自己的贷款理由,而冰;争的银行大楼则宛如希腊神殿.让人不寒而粟。”  相似文献   

18.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杀了。第二天,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杀了。第三天,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杀了。邻人不解地问:“这些公鸡每天都准时报晓,你为什么还杀他们?”那人说:“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邻人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先机     
有一则故事,说一位古董商发现某人用珍贵的茶碟做猫食碗,于是假装对这只猫十分喜爱.要从主人手里买。猫主人不肯卖,最后古董商出了大价钱才把猫买下。成交之后,古董商故作不在意地说:“这个碟子猫已经用惯了,就一块送给我吧。”猫主人坚决不干,说:“你知道用这个碟子.我已经卖出多少只猫了?”  相似文献   

20.
税徽闪闪     
我是一枚普通的税徽,虽然并不奢华,却拥有耀眼的光芒。我嵌在肩章上,被主人如珍宝般爱惜。这次市国税局开展税收宣传文艺展,我的主人小芬很用心地画了一幅“花中四君子”的水墨画。我凝望着画中的“春梅傲雪,深谷幽兰,金菊烂漫,竹韵悠扬”,想起了很多税务干部,想起了很多和税收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