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安踏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体育用品第二品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面临着吕趋激烈的竞争,也迎来了民族品牌逆市突破的新机遇。通过对安踏品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结合品牌定位原理,对国内体育运动品牌今后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户外运动用品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外”这个体育用品行业目前在国内运动用品里面,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国内的“户外”只占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可怕、很可悲的数字。从我们了解的欧洲或者美国甚至我们隔壁的韩国和日本来看.“户外用品”竟占了运动用品15%~20%。为什么“户外”在国内就这么渺小呢?  相似文献   

3.
范亮  乐天 《新前程》2007,(2):113-115
“安踏”运动品牌的掌门人丁志忠和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样,依靠白手起家、一砖一瓦地累积财富。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17岁走入社会,孤身闯荡北京。1991年,21岁的丁志忠带着在北京4年赚的20万块钱,回到晋江老家,成立“安踏”,并自任总经理。2000年,“安踏”销售额突破3亿元,如今安踏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  相似文献   

4.
安踏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安踏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体育用品第二品牌.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迎来了民族品牌逆市突破的新机遇.通过对安踏品牌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结合品牌定位原理,对国内体育运动品牌今后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让奥运营销激活体育用品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用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阳光产业”之一。体育用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我国的体育用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二三十年走过的路,其发展速度令全世界称奇。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虽已具有品牌意识,但还没有走上品牌发展的道路,。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研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如何借助奥运会这个巨大的契机,实现品牌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让品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许多老板梦寐以求的心愿。在国内众多的品牌中还有太多的企业根本不懂得去保养品牌,以至产品投向市场“长不大、活不久”的现象比比皆是。品牌要长寿,唯有日积月累的保养,它才能永远“活下去”。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民族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和品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中国民族体育品牌营销和品牌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世界体育用品(主要指运动鞋)市场上,不再是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品牌的天下,越来越多的东方元素,尤其是中国元素显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实力和市场活力。而在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上,正上演一场国际品牌与国内自主品牌相互博弈的大戏。令人欣慰的是,自主品牌所迸发出的能量已经让众多的国际品牌为之侧目。13枚“驰名商标”、12个“中国名牌”、32个“国家免验”,这就是“中国鞋都”———晋江在近几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由这些诱人的数字组成的鞋业品牌方阵,在晋江品牌之都的建设中充当了先行者与引路人的角色。在这一方阵中,“金莱克”可谓闻名遐迩,尤其是其着力倡导的“信自己”的理念,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契合了当代年轻人自信、自强、时尚而又张扬的个性主张,市场也因此刮起了一股风潮。日前,记者来到了晋江,走近了“金莱克”,并且试图来解读她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大蛋糕”将变得越来越大。已经在华默默耕耘了十年的美津浓如何抓住奥运前夕的营销,对于这家日本厂商来说,绝对是一个品牌提升的良机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年仅25岁的深圳市创见实业有限公司“掌门人”蒋吉海与韩国现代企业集团正式签约,联合打造音箱行业的顶级品牌——现代音箱。如今。在国内的影音行业,提起现代品牌的电器、音响、IT终端等产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代品牌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影音品牌三强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挑战品牌困惑——李宁品牌的重塑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着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一座金山。凡善于经营品牌者,必充分挖掘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其品牌的独特个性,给自己的品牌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向消费者传达出清晰连续的品牌形象,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李宁牌成功因素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李宁公司的单一品品牌——李宁牌经历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发展阶段,自1995年起成为中国第一个体育用品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一位。纵观李宁牌发展史,创业者李宁的“名人效应”、特许经营和专卖体系、体育赞助、广告、价格、设计开发、营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世纪之初进入创品牌和立品牌时期,市场方兴未艾,老百姓的消费行为亦从温饱型转向为消费型,为体育用品行业极速成长创造绝佳的机遇,2000年后,中国体育用品品牌进入野蛮成长期,大江南北的体育用品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05年~2010年,体育用品品牌全面进入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期,品牌营销能力和渠道建设能力拉开了品牌之间的差距,未来,体育用品品牌将进入激烈的搏杀阶段,准强者向强者挑战,强者与强者对决,将演绎体育用品版的华山论剑。  相似文献   

13.
丁艳 《现代企业》2010,(7):59-60
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它影响的不仅是国内企业还包括国外企业。但是,纵观整个体育用品行业,不难发现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所以,国内企业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古代的人们都保留着“多子多福”的习俗。在现代的商业模式中,许多企业采用“多品牌模式”,一个企业里面有多个品牌存在。前不久获得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便是其中的代表,旗下有Apple、Macintosh、iPad、iPhone、iPod等品牌,似乎有点类似于中国传统“多子多福”的习俗。  相似文献   

15.
孙丰国 《经营者》2004,(9):148-150
在中国,李宁代表着两个概念。一个是“体操王子”,另一个是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李宁”。在这两者之间,“体操王子”李宁亲手造就了体育品牌“李宁”,而体育品牌“李宁”也为“体操王子”李宁提供了全新的竞争舞台,使他穿着西装也能找到在赛场上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福建质量管理》2008,(Z2):63-63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集综合开发、生产和销售运动鞋、服、包、帽、球、袜为主业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2001年,公司总裁丁水波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创立了国内第一家时尚·运动品牌——特步,并首创娱乐明星代言体育用品的全新模式,为特步品牌塑造起时尚、叛逆、特立独行的个性,推动了特步品牌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引领特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市场繁荣,体育用品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较快,但与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品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应及时了解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中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对于我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发展乃至体育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许多企业家及经营者,在品牌危机上都把视觉点仍然放在产品危机、行业危机、营销危机、竞争危机、公关危机等方面,其实,品牌的危机当中,信用危机才是品牌最大的危机。 中国即将加入 WTO,我们即将迈向国际市场,信用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当前国内许多品牌缺乏信用度,视合同为“儿戏”,不讲信用的现象大行其道,严重影响了中国品牌步入世界舞台。信用不足,我们便无法与世界经济接轨;信用不足,阻碍了我国正常的资金流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相似文献   

19.
卢金敏 《企业导报》2012,(19):92-93
随着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方式了,它以其显著地时域性、多媒性、高效性、互动性及经济性等特点成为各行各业青睐的对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网络营销的现状,其次就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品牌定位的短视,宣传的程度不够,支付平台的不完善以及成本较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注重品牌定位,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支付平台和降低使用费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众标准化》2009,(5):58-58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年度行业调查的基础上,日前首次推出了2008中国特许经营连锁百强,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天盟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涉及超市、服装、农资连锁、餐饮、培训教育等11个大类54个行业和业态。在这些百强企业中,海外特许品牌不到10家,国内品牌占了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