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传统的农民收入增长措施的效果越来越弱,人力资本投资受到人们重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务农收入,同时降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提高非农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包括扶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做好有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但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尽管存在着多种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但也要看到存在着多种抑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的发展,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等一系列因素都将促进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虽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的过程漫长,但我们相信最终会出现。 相似文献
4.
李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Z1)
农民收入层次差距是评判社会个人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学界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等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而对农民内部收入的层次差距问题则关注较少。文本结合有关数据,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层次差距的变化情况、产生原因、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缩小农民收入层次差距的实现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浩杰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7-23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之间,以及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7.
李双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2):24-30
利用1988—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条件收敛回归和弹性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政府从经济中的退出,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提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力资本也能在相当程度上解释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物质资本投资的解释力较弱,而劳动参与率几乎没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987-2005年的面板数据引入制度变量--市场化指数,对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考虑教育变量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正向作用,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其中健康对经济增长作用较显著,高等教育比初等教育作用大.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为正,且比较显著,另外,国有经济职工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地方财政支出和其他经济职工比例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甘肃与西北其他四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在农民纯收入方面的对比,揭示了甘肃农民收入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本文通过三大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例、人均GDP以及人均GDP的变异系数的变化描述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并对造成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文献总结,提出尽管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由众多因素造成,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差异的同步性,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观光农业对农户经济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村的一种新兴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互补渗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利用发展农村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力就业渠道,从多方面、多层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1978-2005年城乡收入比的数据,利用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10年的城乡差距进行了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政府自2002年以来实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保持不变,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将会在2009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逐渐缩小;否则,城乡收入差距会继续扩大,到2015年最大可能达到3.5:1。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回顾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规范化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早期研究的重点在于认识合作社本质和呼吁其重要性,目前则开始转向重视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及其治理结构的研究,但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研究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博弈论、集体选择理论等的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正被逐步引入到合作社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5.
赵领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6):34-37
随着绿色革命浪潮日益席卷全球,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策略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试图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确定消费者的偏好,进而确定环保产品与非环保产品的投产比例;试图通过企业与国家的博弈,巧妙利用种种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赢得最后的胜利;试图通过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以率先设置进入壁垒或技术壁垒的方式,赢得产品差异化竞争的胜利。然而,所有以利润最大化为其追求目标的企业,为了永续获得不菲的绿色利润,则必须努力追求企业利润与劳动者收入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陈晓莉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4):87-90
现代化重要的一点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较发达的政治意识与之相适应。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政治意识的嬗变中存在着某些消极现象,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改革入手。逐步消解制约农村政治现代化的落后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该文指出,现阶段中国的区域差异已超过了合理的区间,区域差异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国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还表现为区域内部的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不仅表现为绝对差异,还表现为相对差异;不仅表现为结果的差异,还表现为过程的差异,即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选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2年的年度数据,利用Jeffrey Wurgler弹性系数模型测算我国工业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并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且东、中、西三大区域依次呈递减的趋势。(2)从全国层面看,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从区域层面看,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东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16(4):15-18
本文考察了我国过去三十年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规模扩张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农村金融效率和稳定性与农村经济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且我国的农村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处于规模递减区间。 相似文献
20.
新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0-2004年各地州市旅游经济的变化特征调查,发现新疆区域旅游经济存在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并进一步揭示出各地州市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上的差异规律。最后运用累计循环论,解释了新疆旅游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合作发挥各地州市旅游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