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收入构成角度的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洁 《全国商情》2011,(12):74-76
收入问题,是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的首要问题,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农民收入各种来源的影响作用作了详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对策建议: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缩小粮食主产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的突破口,要充分发挥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带动作用。要发挥粮食主产区比较优势,稳定家庭经营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增加中央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补贴,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收入占转移性收入的比重,通过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均衡农民收入分配。要引导财产性收入的发展,确保财产性收入不显著拉大经济发达地区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收入呈现以工资性为主的生产性收入增收明显,非生产性收入略快于生产性收入增长的特点。农民增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内部差距较大、劳动力就业技能较低等。为此应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发展沟域经济,创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新平台;加大就业转移力度,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之间,以及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农民收入结构及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由于受客观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同,农民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低,地区差异不显著,差异突出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要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且关键是要把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这样才能产生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农收入占比不断上升。采用我国2000--2011年30个省区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家庭经营收入反方向变动,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同方向变动,但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依赖性,且文化程度越低,依赖性越强,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家庭经营收入具有显著的排斥倾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高中文化程度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资性收入将取代家庭经营收入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主体,而要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必须提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6.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结论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影响;工资性收入虽然对农民消费需求的弹性不是很大,但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快,对农民收入贡献较为突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不高,但对农民消费影响显著。从不同收入来源角度分析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对促进农民消费有现实意义,也更能就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西部12省(区、市)2013—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TSLS估计方法,分析缩小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实证结果表明:(1)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已跨越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进入缩小阶段;(2)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是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52%,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两者占比为77.06%;(3)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均显著缩小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转移性城乡收入比,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等财政占比的提高,能显著缩小工资性城乡收入比、经营性城乡收入比,而城镇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支出财政占比的提高,显著扩大工资性城乡收入比、财产性城乡收入比。结论部分启示为:城镇化倾向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今后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更加重视乡城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为乡城转移人口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公共服务支出的城市化偏向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今后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湖南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均收入偏低、区域差距明显、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等。制约湖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政策性增收空间有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借鉴湖北和江西农民增收的措施和经验,立足湖南省情进行深入分析,从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健全补贴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敏强  尹义坤  李超  张岩 《现代经济》2009,8(3):142-143,92
本论文通过实证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和收入现状,发现工资性收入已经逐渐取代农业收入而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并进一步详尽分析了阻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现状、限制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法规、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社会隐患等问题。指出制定积极保障农民转移就业相关的法规政策迫在眉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解决农民转移带来的农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民收入。良好的收入结构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找出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才能找到优化农民收入结构的方法与对策。方法/过程通过对四川省、江苏省及全国农民2001—2015年收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存在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过大且效益较差、工资性收入比重与总量双低、收入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等措施有助于解决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观光农业对农户经济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观光农业已成为农村的一种新兴产业,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互补渗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利用发展农村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力就业渠道,从多方面、多层次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农民收入状况的分析指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减负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及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五方面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稳固,粮食市场基本上是由强大的国有粮食部门所垄断的市场,粮食直补未能协调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中国粮食市场存在"政策型"波动现象,粮食市场风险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应该加强粮食生产的基础力量,培育中间大商业组织,综合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目标并联的、"二元"稳定的粮食政策结构,鼓励粮食期货市场发展,利用粮食期货市场解决订单农业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问题都很突出,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家居养老和家居护理养老方式,以土地换保障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农民社会保障模式,还必须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与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微观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农民的实际增收。通过投资对产权进行重新配置,本文分析了这一创新对企业与农户的激励机制的实际作用,进而讨论了各扰动因素对这一制度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农民增收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税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现阶段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选择。本文结合我国农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财税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财税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制度的农民合作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但这种基于血缘和特定地缘的合作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民合作实质就是农民相互之间的一种交易,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合作的成功与否。通过对农民合作中的交易费用分析显示,合作的收益大于成本,政府必须提供适当的农民合作制度供给,促使农民合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全国25个省份6220个农户家庭层面的样本,并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健康冲击对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类型的健康冲击对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影响不同。慢性健康冲击变量对农户民间借贷参与的影响不显著,而急性健康冲击变量对农户参与民间借贷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不同健康冲击对农户民间借贷参与的影响存在年龄与婚姻状况差异。在年龄差异方面,慢性健康冲击对老年农户与中年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影响均不显著,而急性健康冲击对中年农户参与民间借贷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老年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在婚姻状况差异方面,慢性健康冲击对非婚状况与已婚状况的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影响都不显著,而急性健康冲击对非婚状况的农户参与民间借贷没有显著影响,对已婚状况的农户参与民间借贷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