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企业创新能力则是国家创新、区域创新乃至产业创新的基础,也是企业制造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把变化转为机会的唯一方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宏观或中观层面的创新,其微观的经济主体都是企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在21世纪面临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国家创新能力是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总体格局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素。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已不再是生产力的竞争,而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主体,其创新能力的好坏与否,与国家命脉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4.
现在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发展的创新体系都是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通过市场得到回报促进壮大,增强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力量,而企业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如果高校和产业联动,对企业来说,可缩短创新的流程,降低创新的成本,让创新产品更快地推向市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职工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注重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展示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创建创新型企业。应注重在职工中普及创造学知识,大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复合型职工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切实增强职工的创造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河南省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比较缓慢,在近年来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河南省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应该提高本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将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模式、主动学习型创新系统模式和跨行政区创新系统模式三种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合理利用,用于改善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中小企业发展,从而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创新绩效同时也是衡量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对创新绩效不单单是因为中小企业找到自我创新能力原因提高创新认识,为更有效的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对政府的研究因素的影响很大,分析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了更好的方针政策,不断的提升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同事也是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文中,通过对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影响中小企业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核心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管理制度创新等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企业施行研发活动项目制管理,建立新型研发体系,可以及时高效完成重大科技专项,是落实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研发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举措。文章对研发活动实施项目制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对县域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各级政府应引导产学研单位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经济发展成果;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发展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型企业是创造和转化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从全球实践经验来看,金融体系是保障未来经济更富效率和创新力,投资是未来流入的社会收益大于初始投资成本的支出。金融创新和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催生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青海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至2017年的调研数据,基于金融机构稳健性的"5C"经营原则,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Logistic回归和HL检验。  相似文献   

10.
付萍 《商业研究》2002,(3):28-30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和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几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国家要生存,企业要生存,要在国际舞台上竞争,只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创新精神,把握创新人才,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信息时代,创新成为现代国际经济竞争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国家的富强和繁荣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来的。它既不来自一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也不来自其现有的人力资源或技能储备,它来自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强大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瑜婷  梅强 《商业研究》2006,(7):163-165
城市创新系统是连接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创新系统之间的桥梁,对于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创新能力的评审是城市创新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遵循城市创新系统性、可操作性、有效性、综合性的原则,构建城市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审模型对某个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要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从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承担了国家、地方和企业大量的研究和开发任务。成果转化工作不仅是高校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高校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和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陧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也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按照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为大力提高科技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我国着眼于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推进创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了区域创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统筹部署的主动性和全局性,推进和完善了全国各具特色、优赞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支撑和推进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创新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想要壮大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事业来说是有真深远的意义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竞争水平的必经之路。本文就阐述下关于怎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观念进行分析和思考,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常萍 《市场周刊》2004,(12):155-156
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我们国家的创新面一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区域范围内的创新。因此,通过对已有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分析,结合实际中城市范围内科技创新活动所应具有的实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期赋予其更加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导刊》2004,(8):24-25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区域性和行业性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新形势下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创新系统作为提升一国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敏感时期,发展国家创新系统也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在构建国家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对象分层构权法,对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给予评价,并与各国创新系统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不能仅依赖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外来资本,还应依靠民族企业的技术与知识的不断创新,一味的模仿不会给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创新的定义、特点入手,进行创新能力研究,进而找出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给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利用2000~2012年江苏高校科技活动的数据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探完其变化趋势和发展特点。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阐述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对全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需要不断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