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理财思想主要以格言、警句、谚语等形式存在,它们是勤劳的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关于财富的智慧总结。今日看来,这些深邃、简短的言语对于现代居民理财仍有很大借鉴意义。人与财富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探索财富机理方面首先碰到的问题。《易经·系辞》云:“何以聚人?曰财。”北宋王安石在《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中亦云:“合天下之众者财。”有一句谚语说得更明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直到今天,财富尤其是物质财富依然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现实基础。北宋欧阳修在《本论》中也说:“足天下之用,莫先乎财”。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时代有个重要特点:"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企业不能帮员工发财致富,员工便不会死心塌地地帮企业发财致富.因此,一些较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提出和开始实施"帮助员工发财致富"的计划.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说:"使企业陷于困境的有两大原因,一是远离客户,二是远离员工."因此,思科40%的股票掌握在普通员工手中,总机小姐也是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讲:有人气、才会有财气,反之亦然。人气不旺,财气衰竭。近闻,领创新风气之先的温州人对此又有新的诠释。19年前仅以5万元起步,如今却做到全国民营企业第四、同行业全球第五的温州正泰集团,其老总在向学习考察团解释其缘何由独资起家,而不断稀释股份,至目前仅占公司30%的股权时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句朴素简短而寓意深刻的话语既点破了问题的谜底,又道出了企业迅猛膨胀的根由,更体现了企业老总在用人之道上的独特见解和开明胸襟。  相似文献   

4.
吴雪梅 《现代企业》2020,(4):118-119
当前时期,如何在发展中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中,保持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如果单凭绩效、激励、奖惩措施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财聚人聚、财散人散"的企业发展陷阱。不仅不符合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宗旨,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因此,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都认为企业家是有钱人,而我则以为企业家都是钱财不够用之辈。我所说的不够用,不是跟他的消费比,而是跟他要做的事业比。到欧美去看看就能感到,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的钱永远不够用,尽管他的财  相似文献   

6.
像张近东一样有着打造百年老店理想的企业家下在少数。《英才》的“首要影响力”对张近东的采访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企业家和一个不一样的苏宁。他对资本、血缘关系、扩张的看法以及低调的处事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自己对苏宁在国内上市的解释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使然,但是考虑如今众多优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张近东确有魄力。张近东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这则中国古训,他没有把苏宁的股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或是家族的手中,而是王动散财,淡化个人奋斗、强化团队的集体奋斗。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做事业会更大”。企业…  相似文献   

7.
财散人聚     
台湾察万茨经营的霖园集团有近50亿美元的资产,被誉为世界华人首富。蔡万霖常说的一话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他的“集团激励法”就是这句话在管理方法上的具体体现。蔡万森认为,人聚才是创造企业财富的源泉。所以,他为公司提出了“让人人都成为小富翁”的口号,明白地告诉员工,只要努力工作,都能获得财富。在工作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员工,公司总是及时给予奖励。即使平时散漫者,偶尔取得一点儿成绩也同样给予嘉奖。每年年终,农园集团的员工总能拿到大大超过同业人员的奖金,数额几乎都在六七个月工资以上。对于管理层职员入待遇更…  相似文献   

8.
国运强盛时代所铸的钱,经过很多人使用过,人气旺;大多数古钱都曾埋在土中,集厚重的地气;铸钱币的日子与现代相隔久远,天时聚天气;天、地、人三气皆存,因此民间很多人愿把五帝钱串在一起,挂在催财的三脚金蟾身上,在人的意念上加强催财的力量。问:应该把这些催财的装物放在老板办公室的哪个方位?答:经云:山管人丁水管财,办公室哪个方位适宜见水,便在哪个地方安置财神(或催财的饰物)。民间财位也可摆放鱼缸,养金鱼一条或六条。问:摆放鱼缸有什么讲究?答:讲究一是鱼缸的形状,二是养鱼的种类,三是养鱼的数目,四是鱼的颜…  相似文献   

9.
震后海地     
《东方企业家》2010,(3):20-20
如果上帝真的存在,那他真的是在跟海地人民故意作对。即便是在正常发展水平下,这个国家已经让人不忍听闻:农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只有大约20%的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新前程》2006,(8):6-6
不能说黄健翔不职业,出位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中国已有条件实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80%以上的企业利润集中在五大能源行业;她们管银行来往的钱,是有分工的.  相似文献   

11.
李华振 《经营者》2002,(9):32-32
<正> 注意老板并无特权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实行人才部模式,让员工与老板在利益分配上做到平衡。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不是资本经济时代,资本时代里,老板可以凭自己的资本多分利益,但在知识时代,这一套就行不通了——既然大家都是人才,那么员工与老板就应平等地分配利益。为人称道的梁山108条好汉共聚大义,也是以"老板与员工"不分贵贱一碗酒,你有我有全都有"作为前提的,试想,如果是"老板"宋江喝一碗酒,"员工"武松们却喝半碗酒,还会有梁山大聚义吗?白衣秀士王伦就失败在  相似文献   

12.
夏冻春  梁海松 《英才》2005,(1):87-87
没有高层团队的分崩离析,也没有创业元老的分道扬镳,四川禾嘉集团“财散人聚”的故事成为了不得不谈的话题。“25年过去了.当初和我一起创业的十几个人,如今他们一个也没有离开。”堆在夏朝嘉脸上慈善家式的关容出卖了他内心的自豪。  相似文献   

13.
推行“村财乡管”要慎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财乡管”只是一种非常措施,倘若超出特定的对象和范围,就会有许多弊端,全面推行这种制度将使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正因为如此,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农村处的詹成付同志专门撰文给大家提个醒──最近,我们到农村搞调查,发现有的地方在实行“村财乡管”。从调查情况看,“村财乡管”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批钱、管钱、用钱三分开,即乡(镇)政府能批钱但不管钱,乡(镇)农经站能管钱但不用钱,村里用钱但不能存钱,村里存钱过多或不能将多余的钱入帐于乡(镇),将按贪污论处;有的表现为乡(镇)政府责令村里把所有的资金和帐目…  相似文献   

14.
金钱     
冯仑 《中国企业家》2007,(23):160-163
必须建立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让中国有100年、200年的时间去赚些钱,最后建立法治社会,改变对钱的道德评判人们为什么会有钱?什么是钱?因为做生意,我们花很多时间跟钱打交道,钱这个词使用的概率现在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让人做梦的,但也是容易让人陷入痛苦的。实际上我们现在对钱的认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钱多了买什么?——买衣服。再多呢?——买汽车。再多呢?——买房子。再多呢?按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现在有钱的人实在太有钱了。据2001年的统计,中国7万亿人民币存款中,80%的存款集中在20%的富人手里。这么多的钱该怎么花?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颖 《英才》2007,(6):70-71
“3000点不一定能赚到钱,4000点不一定不能赚钱,未来的投资分化将更为明显。”陈礼华早在数年前就担任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现在为长盛基金公司总经理。对于时下正热的中国股市,这位基金经理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长线看好中国股市 中国的老百姓以前没有机会分享国家经济高增长的成果,中石油赚了几百亿美元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们通过买中石油的股票,可以获得5%的分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家电物流:步入发展快车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方建 《物流技术》2006,(2):104-107
尽管只有短短20余年的发展史,中国家电业所取得的成绩却令世人瞩目。目前,中国已名符其实地成了世界家电第一人国,是当之无愧的“家电世界工厂”,国际市场80%的家电产品均来自中国,世界市场80%的知名家电品牌也都“MADE IN CHINA”,家电业已成了中国发展最迅猛,市场化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跟王石去滑雪,我跟他聊天,说世界上有3件事情只能赢不能输。第一件,做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就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而且此前他95%的比赛都必须是赢的,这是硬碰硬的较量。第二件,做战争中的将军。将军90%的仗都一定是赢,否则就死了。第三件,做一个长期盈利的中国好公司和全球好公司。长期是多长?至少15年。  相似文献   

19.
我创建过三家公司,曾从事过小五金生产、地产广告及电器代理等传统行业,几起几落,创业经历可以说是极其坎坷、艰苦。这些年来,我创建的公司的资金链经常处于断裂状态,总不能宽裕地周转,时不时需要跟亲朋好友借一点几钱才能正常周转。因为跟身边的人借的次数太多了,后来我只能去借高利贷来维持现金流。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起,出国就成了一部分人的可能和选择,对这个社会的精英而言,尤其如此。 出国之所以让中国的白领困惑,难以取舍,就是因为这几乎是一个成本与利润各占一半的机会。如不能睿智地审时度势,出国将无异于事倍功半,或者“鸡飞蛋打”。跟80年代的出国潮不同,今天的人对出国能光宗耀祖、增值镀金的价值认可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