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远远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归根结底是由于现存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导致支农信贷供求失衡.本文拟从支农信贷有效供给研究入手,通过对农村信贷供给现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金融相关率理论,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投入情况的调查,建立了农业信贷需求理论值测算模型,定量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指出了黑龙江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业信贷供给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50.3204.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农村金融是必要的.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信用合作社系统正在开展大规模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部分,小额信贷为农村金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现状的阐述,寻求解决各种制约性因素的方法,从而促进小额信贷更好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在缓解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转型、满足"三农"多样化生产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我国已相继出台政策,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有效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但是目前资金供求缺口大、行政干预严重、支农措施与农户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凸显并成为阻碍农村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鉴于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市场上呈现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及因金融供给不足引起的金融需求不足状态,这些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成熟的信贷市场来说,信息不对称是信贷市场上非均衡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为了有效解决金融交易中的信息问题,本文从微观的“农村信贷合约”问题出发,探讨非均衡市场下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三农发展的大局.本文以为农村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研究目的、以农户信贷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发展障碍,以及解决思路.论文特别重视从农村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农户出发,通过严格、规范的计量分析,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和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论文以剖析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主体--农户和供给主体--农村金融机构,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信贷配给行为.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大部分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足够贷款.最终基于以上研究指出农村信贷配给问题程度严重,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当采取金融系统方法,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三农"工作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农村金融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农村金融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农村金融创新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支农"贷款规模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支农"金融产品服务不断创新。但是也存在着农村产权融资难、资金供需矛盾凸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黑龙江促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完善农村产权融资机制;扩大信贷资金供给,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信贷支持不够充足、资金严重外流、信贷产品种类少,服务功能单一、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必须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改革,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多层次农村信贷渠道,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提高金融服务综合水平,逐步构建适应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兰 《价格月刊》2008,(4):40-42
资金流失和信贷供给短缺是我国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普遍现象。笔者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在分析农户资金需求的层次性和农村资金短缺的基础上,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并不能完全解决信贷供给短缺问题,农村金融政策和工具仍需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逆向物流及其网络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指出,发展农村逆向物流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及绿色物流的发展,还能使农村居民获得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村居民对商品的满意度。文章提出,农村逆向物流有别于一般的逆向物流,具有自己特殊的网络结构和模式。发展农村逆向物流关键在于物流网络的结构设计,一个适合农村逆向物流的网络结构应该能模拟出农村的逆向物流网络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农村交易效率指标体系,使用来自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与农村贫困聚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山地省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明显比非山地省份低;在对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的积累效果上,交易效率硬条件比软条件的作用更强;农村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向山地省份聚集的趋势;农村综合交易效率对农村贫困聚集有显著影响,农村综合效率取值低的山地省份和农村贫困聚集程度高的山地省份高度重合。为提高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集中政策力量加快山地农村发展,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力量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特别是从硬件方面改善山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山地农村固定投资份额;对于远离乡镇经济中心、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在增加教育投入、指导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政府对农村经济干涉等方面,加大力度改善山地农村交易效率软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闻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但由于没有考虑非正规金融因素.此结论并不一定表明金融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不适用性,相反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而这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佳 《价格月刊》2020,(2):26-31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精准扶贫、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选取2003年~2017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后增速放缓,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哈尔滨市1997-2011年度的数据,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建立帕加诺模型,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没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反而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投资效率提高未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际利率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只有农村人均收入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零售市场蕴含了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如何开拓农村零售市场,满足农村消费需求是目前农村零售市场发展的重点。本文从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机遇入手,分析了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商业研究》2004,(6):171-173
人口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其人口因素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农村人口素质低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 ,人口上增长过快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 ,我国必须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对策 ,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活动能力相关性不高,不少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较高但经济活动能力并不高,有些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但经济活动能力比较高,这说明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经济活动能力高低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并不完全取决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与经济活动能力相关性不高的影响因子还包括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9.
农村市场流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差,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呈现出无序性等。我国必须加快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在于人们的需求,它不仅对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嵌入性,而且与农村社会秩序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