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雁  储蓉  华晓峰 《消费导刊》2012,(5):144-144
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追求方向,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内涵,并探讨了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继承传统园林之精华,突破其局限,设计出具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景观,成为当代设计师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以湘潭市红太阳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针对广场区位、空间形态和现状等问题,提出将中国传统园林精髓与现代景观相融合的设计理念。通过提炼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文化意境和装饰元素,营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广场空间。项目中的前广场水景观、园林休闲区、"街中庭院"三部分设计实践,是一次从传统到现代演绎过程的理论探讨,也是一次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的园林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园林文化在世界园林领域中,以其独到的内涵和特有的风格,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国园林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相比中国园林艺术,国外的园林造诣也以其完整、理性、和谐等特点,逐渐在世界园林领域崭露头角。因此,我们中国园林艺术,不仅要在原有的古典园林艺术基础上,保存其中国化特征,还应该结合现代的理念思想,进一步发展,才能在世界园林领域处于不败之地。本论文将从中国园林艺术现况分析着手,结合中外园林艺术对比情况,着重探析中国现代园林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现代园林中应充分借鉴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并巧妙运用竹文化,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具有多种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观念中书法艺术品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建构中国园林环境艺术整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者在布置环境时,如果将作品与其展示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即能产生“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的艺术效果,超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达到增值扩容的效应;反之,则削弱黯淡了各自的光辉.本文尝试阐述了书法与园林环境结合的重要性、艺术原则、表现形态、简要历程和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园林设计之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园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探索其文化根基,从"意象"的角度来解析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因素,并希望现代园林设计也应有一种意境来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园林就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统治阶级价值意识,其内容和形式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研究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寻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创建出符合时代精神,符合全球化战略要求的新园林。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廖克俭 《商业科技》2009,(27):47-47
从中国园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探索其文化根基,从“意象”的角度来解析影响中国园林形成的文化因素,并希望现代园林设计也应有一种意境来支持。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近代园林的公园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冬香 《商场现代化》2006,2(1):298-299
近代园林的转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方园林文化借助沿海开埠城市租界公园的渗入、传统私家园林公园化的挑战和政府对公园文化的认可。近代城市公园的产生顺应了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不但继承与拓展了传统园林文化范畴,而且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园林文化中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面。正确认识近代园林的嬗变过程,为当前及未来中国园林发展的特色探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强在园林种植中的重要性,并为继承与扩展园林种植文化,提升当代景观艺术的文化性提出对策,并对园林种植中的文化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成.其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旅游审美中极具意义的一个部分.正是时老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顺道自然、自然无为观点和朴素自然审美观的运用,提高审美情趣,让人们充分享受到了团林之乐,使我国古典园林拥有了可以独立于世界园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地面铺装作为园林艺术的一个要素,能营造氛围,带来空间活力。文章通过色彩运用、材料选择及图案纹样等分析中国园林地面铺装艺术,多方面探讨了园林铺地的意境创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许多地方相应建立以茶为主体的茶博览、茶艺馆、茶趣园、旅游观光茶园等,成为休闲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荼文化旅游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茶知识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是旅游的新兴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各文化因子和元素是组成华夏文化大系统中的众多小系统。这本《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揭示了赵文化的个性和地位,阐释了赵文化的个性和华夏文化的共性之间的联系,为学界扎实研究华夏文化各子系统,进而研究中华大一统文化做了很好的尝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这本书的特点是从材料的搜集和观点的提炼达到了"聚铜"与"铸釜"较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企业应明确文化营销的内涵,正视开展文化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从整合企业文化、拓展文化营销渠道、增加品牌文化内涵、加快中医药创新等方面入手,将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dapt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companies located in seven areas in China. The responses were averaged to obtain the scores of five culture dimensions in Hofstede’s national culture framework.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urrent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profile is drama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wisdom in the dimensions of power distance, individualism, and masculinity. With China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the glob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Chinese culture will benefit Chinese companies and the Western companies that seek to achieve successful busines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可否借助儒家文化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仍是一个未知的学术问题。文章采用2001年到2007年中国海关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历史的信息和数据来解释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促进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并对民营企业影响大于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经济学价值,对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力提供了证据和新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9.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商业文化的视角,本文运用文化的层次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中西商业文化在文化的核心层、中间层和表层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商业文化整合的"学习适应"和"自我保持"模型,指出了在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商业文化整合过程中具体应该"学习适应"和"自我保持"的内容,旨在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商业文化的整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