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中日两国必须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中国的节能、环保进程是一场能源革命,蕴涵巨大商机,日本拥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只有加强这方面的合作才能够为出现徘徊的中日经贸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北九州市政府主办的"中日低碳经济论坛"于2011年8月1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日低碳领域盛会,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环境保护部中日环保友好中心、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环境省、日本驻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贸易代表团与“日本扩大贸易访华团”结束了为期三天的会谈之际,记者就中日贸易问题采访了经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张培基同志。记者:最近,日本扩大贸易访华团同中方代表团就进一步扩大中日贸易和发展双方长期经济贸易关系问题进行了商谈。您对这次中日会谈的结果是如何评价的?张培基所长(以下简称“张”):这次以日中经济协会代会长河合良一先生为团长的“日本扩大贸易访华团”人数多达160人。与此同时,根据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2000-2013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出口最多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所占比重几乎保持不变,而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未超过30%。中日之间贸易结合程度紧密,中日贸易在工业制造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中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近年来中日的紧张关系已经使中日国际贸易额明显下降,中日国际贸易仍处于垂直分工阶段,中国逆差规模不断增大影响了中日贸易互补性的发挥,贸易上对日本较大的依赖性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因此,日本要重视中日经贸发展关系,中日应进一步加强制造业方面的合作,双方应平衡贸易收支,在利用中日贸易互补性的同时,我国要注意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经理人》2003,(2):45-46
自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以来中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目前已在中国整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日本至今已连续9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此外,目前日本是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吸收外资、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国。  相似文献   

6.
就在中国民众开始目益担心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是否会飘至中国时,即将或有意向赴日参展的中国企业更是坐立不安,他们不仅时时关注日本核泄漏的最新进展,而且日日向组展单位咨询展会是否如期举办、日本情况如何等,有的企业不堪“折磨”,干脆放弃赴日参展。  相似文献   

7.
《商》2015,(49)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受世人所欢迎。而中国作为茶产生的地方,被誉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日本虽为后起之秀,其茶道在世界茶的发展史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的茶最初作为药材使用,后来被作为饮料,中国的茶文化博大而精深。日本的茶道自产生之时起就与禅宗等结合,属于日本上层社会,日本茶道专而深,却难博大。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记者邓熙)中国(赣州)首届家具博览会5月28日上午在赣州市南康区开幕。在国家林业局主办的6个林产品展会中,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是唯一一个以家具产业命名的展会。据了解,此次博览会前身是江西南康家具博览会,此前已举办8届,从今年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本届家博会的主题为"绿色家具·健康环保",展出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吸引4000多家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9.
日前,赴日本出席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的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薄熙来表示,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9)
婚俗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中一部分,对于每个民族来说婚姻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婚姻所体现的婚俗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中国与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又因为日本曽将中国视为文明上国而学习,因此日本文化中有许多中国文化烙印。中日婚俗文化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从历史渊源与婚俗形式来说,中日两国的婚俗文化是相似的。但日本在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外,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加以在本国消化和发展,他们的文化又与中国有许多差异。中日婚俗文化中,中国人喜好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的象征,婚礼中以红色为主调,而日本人喜欢用白色来装扮新娘和婚礼,以表示从空白开始投入新的生活的含义;中国人将婚礼办得喜庆祥和,而日本人把婚礼办得庄重而严肃;中国人喜欢事物成双成对,在婚礼中无论是菜肴还是礼金都是双数,表达比翼双飞、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而日本人认为单数比双数更稳定,礼金、酒杯等都用单数。中日两国的婚俗文化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差异,文化的差异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应该消除彼此的隔阂与偏见,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吸收和接纳他国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杜飞鸿 《商》2014,(11):127-127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在历史文化的长流中,中日两国都曾经历过外来文化的洗礼。而如今谈论到中日这两个独立的国家,它们文化上存在的异同点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企业,同样引进了西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经验,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因此,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改革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情况对中日企业管理用人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姜忠明 《消费导刊》2014,(4):152-153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饮食方面着手,分析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习俗、审美观念等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现。其中红色认识差异最为显著。在中国,红色有祖先崇拜、辟邪、吉祥和女性之红等特征;在日本则有魔力、辟邪、禁忌和女性之红等特征;在红色能辟邪和象征女性方面,中日两国是相同的,其他文化特征则有差异。从中日两国传统红色彩文化意识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红色”依然占据中心地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在日本,红色的负面文化含义越来越弱,“中国式的红”正在慢慢被日本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环保展(CIEPEC)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2011年6月7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将在京举办。在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其发展步伐势必加速。而中国国际环保展作为国内传统品牌环保展,面对不断进入的国际环保展览,何以保持品牌的延续发展,专注于促动环保产业发展,抓住环保企业及用户的需求和方向?记者就此专访了展会的承办方负责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郝淳。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2)
中国是蔬菜出口大国,其中出口日本的蔬菜占出口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四点八(2004年),而日本是蔬菜进口大国,其中中国进口的蔬菜占进口总量的四十五点一(2000年),可以说在蔬菜贸易问题上中日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日蔬菜贸易的比较研究,希望能探究出中日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中日贸易摩擦,促进中国蔬菜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日间存在安全困境的背景下,为了谋求相对安全的提高,日本在近年来加快了联合印度以制衡中国的步伐。日本和印度均为中国周边的大国,日印关系持续升温的现象值得关注。文章主要分析了日本走近印度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并对日印关系升温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记者张丹)首尔韩国会展中心近日宣布将启动全新展会项目"狂热亚洲"。该展会涉及韩国、中国、日本及俄罗斯等东北亚4国在文化、旅游和娱乐业组织方面的交流与展示。据了解,"狂热亚洲"展会将于2015年4月30日~5月3日举办。展览内容包括各国文化体验、食物品尝、化妆品展示、工艺品展示、时尚潮流以及旅游信息。  相似文献   

19.
杜亚伟 《现代商业》2011,(5):189-190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球,引发了全球金融震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都难以独善其身。本文从实施内容与规模角度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2008年以来针对这场金融危机所实施的财政政策。通过比较得出,中国实施财政政策的余地较之日本要充足许多,中国经济恢复较快,而日本经济形势虽有好转,但真正走出危机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王林 《中国市场》2010,(44):135-13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史,我国文化对日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明及清前期,两国间的文化关系,仍主要表现为我国文化的东传。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不少中国人由于种种原因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的高潮,其中以大儒学家朱舜水最为引人注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他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来探究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