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物质资本,以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是转型期经济可持续增长源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东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使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分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分析,具体考察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模式,结合当前形势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善市场功能优化人才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微软总裁、超级富豪比尔盖茨曾说过,在后工业社会,其社会的中轴不是物质,而是知识,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目前,我国己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要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以说,人才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明  姜学民  任龙 《山东经济》2007,23(2):114-117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有具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模型Yt=A(t)Kt^α Ht^1-α ht^β et^u对山东省1980—2004年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在1980—2004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资本的投入依然起主要作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滕琳娜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33-236
为了检测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利用Cobb –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物质资本、劳动力投入及创新型人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函数模型,使用SPSS26.0软件计算上述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创新型人才对经济发展贡献在2011年开始下降后,于2017年开始有回升趋势,但创新型人才存量的增长率变化不稳定,仍然需要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才能保证稳定的创新型人才存量增长,以此来提供合理的经济发展形式,使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发挥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精尖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文章运用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基于山东省2002~2016年的人才资本的产出模型,分析"高精尖缺"人才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有助于认识"高精尖缺"人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经济增长提供建议。文章通过分析得出2002~2016年、2002~2010年、2010~2016年的"高精尖缺"人才贡献率分别为10.23%、5.77%、30.41%,一般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4%、36.36%、-5.28%。  相似文献   

8.
深圳经济增长经验显示,劳动力因素和资本因素对深圳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近十年来,技术进步和制度改革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明显。本文运用ARIMA模型预测深圳经济中长期增长速度将逐年放缓。应当围绕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和人才结构调整,应对可能放缓的经济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利用我国从1978-2006年以来的物质资本存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二者相互影响,在长期内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物质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户籍制度与经济增长中的贫困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斌 《开放导报》2009,(1):103-106
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在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阶段,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推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可以相互替代,户籍制度促进了物质资本积累,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更多体现了互补性,而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使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呈现资本深化的特征,引入人力资本积累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1978~1994年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1994~1998年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3年出现缓慢下降趋势;1978年以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存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导致人均物质资本上升,但这种人均物质资本和资本-产出比的上升由于人力资本边际报酬递增的作用,使整个经济具有可持续的增长;物质资本积累是中国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缓慢,但在近几年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包含经济制度变量的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清  袁永 《改革与战略》2008,24(6):20-23
文章运用扩展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包含物质资本、劳动力、人文资本、产业结构以及制度变量的计量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亚丽 《山东经济》2006,22(3):155-15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开始大量引进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政策对我省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定量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改进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其中的变量资本分解为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因素进行分解,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并针对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债券筹资额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而股票市场和中长期贷款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推进制度变迁加快资本市场深化将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F-H模型和新增长模型分析资本流动对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近十年来上海郊区资本流动规模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上海郊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区县的资本流动性较高,资本流动规模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为资本净流入情况。资本流动促进了上海郊区资本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率的提高,对城镇化建设和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巨大贡献。因此,在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资本流动对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影响作用,通过增加资本流动的动力机制,加快资本流动对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24-12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本,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人才资本产权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国家高新区人才资本与其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选用了典型国家高新区2000-2013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对纳入人才资本要素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人才资本在国家高新区的经济增长中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各高新区的人才贡献率,得出结论:人才贡献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高新区的人才资本存量,与该高新区的人才资本增长率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最优政府支出结构与平衡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支出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将政府支出划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是:在宏观税率、私人主体的时间偏好率和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给定的条件下,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存在唯一的最优比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经济的宏观税率与平衡增长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传统Solow模型基础上纳入产业结构因素,并将资本投入分为国内资本投入与国外资本投入;然后运用该扩展的Solow模型对天津1991—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全要素分析.并按照天津市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阶段研究。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天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3.4%,其中国内资本的贡献率为53.3%,国外资本、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及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9%、0.4%、0.14%、29.3%。分阶段来看,TFP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外资的有效利用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TFP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天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乃静  王立平 《山东经济》2007,23(6):123-126,131
技术创新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在分析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索洛的“余值法”测算了技术创新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低,这就决定了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山东省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托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增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