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中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两个关键学术问题。探讨了“海洋科技梯度”的内涵定义,构建了基于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系数测度改进模型”;搜集整理了2001—2014年海洋科研机构的科技统计数据,在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测算了全国涉海城市的海洋科技梯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律。研究表明: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在区域空间上呈现“东高北高、南低中西低”布局,以行政为导向呈现出北上广的强势崛起,以政策为导向呈现出深圳、南宁、沈阳、济南等的后发优势。最后,讨论了当前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是反映创新型国家和省区建设的重要尺度。为了科学准确地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系统原理,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分形评价模型,并对我国相关省、市、自治区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分类评价,旨在为各区域制定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4.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原  王宏起 《技术经济》2008,27(12):36-42
为有效掌握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结构,科学、客观地制订区域科技政策,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配置系统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配置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利用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的相关科技指标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在完成效度与信度检验的基础上,依据拟合结果分析了主体结构及其对配置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根据我国当前情况采用基于科技计划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模式,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源配置机制研究——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对科技资源配置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配置客体(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以使我们能够对科技资源配置微观主体的行为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分析模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1990-2004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福建省科技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阅读与调查研究遴选衡量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的相关指标,首先,运用聚类分析对江苏各地级市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Q型聚类,初步呈现各样本城市科技资源分布状况。其次,通过对应分析揭示导致省内各市上述分布背后指标变量“地形”所起的幕后作用。最后,阐述近年来江苏科技资源配置变化趋势,提出优化江苏科技资源配置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界定了科技金融内涵,揭示了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机理,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和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各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有效带动科技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显著,科技与金融结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江苏科技金融能有效带动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反馈效应,公共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起主导作用,市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助推作用有待增强。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配置和创新效率的新视角研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并得出新的观点:改革第一阶段,科技资金配置和创新效率未有效改善;外部技术产业化和内部研发成本高企,导致技术交易市场、企业内部科技机构的收效甚微;企业主要依赖技术改造积累创新能力。第二阶段,强制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同时降低了技术产业化、内部研发和技术市场交易的成本,明显提高了企业创新效率和科技资金份额;科研机构的效率虽提高,但低于企业,原因是其人员和设备的效率都较低。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傅毓维  崔栋  刘拓 《技术经济》2007,26(7):14-17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科技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科技能力的强弱。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常用的C2R和BC2模型,评价分析了黑龙江省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提出了黑龙江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龙 《现代财经》2006,26(12):47-52
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东亚的市场开发与共享中,广东要当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二传手”,特别是逐步明确与较高水平经济体的纵向分工,以及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横向分工,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借鉴人力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和模型,从理论框架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总量优化、结构优化和人岗匹配等多个环节系统地分析军事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过程,为军事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的价值表达及其在经济系统中的配置原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可持续性概念,讨论了4个自然资源经济学问题:①从自然资源功能出发,讨论它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存在价值,以及总货币价值的表达;②根据自然资源的可获得量。保存量与可使用量之间的关系,讨论影响可使用王大小的各方面因素;③讨论了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经济活动的条件,以及由此可能出现的“绝对禁入”和“相对禁入”的情况;④讨论了自然资源在经济系统中可持续优化配置的数学表达。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中央属科技资源在区域创新系统中所具有的优势地位,以及影响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整合效率的主要原因,探讨了以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可行性,并从制定程序和加强项目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区域科技计划整合中央与地方科技资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通过中原城市群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文章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入手,阐述了中原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中原城市群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即加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综合研究,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水资源配置。水作为资源,水价须体现效率要求;作为生存权的保障水价应体现公平要求。水资源应实行社会所有制,以水资源的价值调节和再分配实现水资源代内和代际间合理配置。水具有生态环境功能,大型水利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使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保护弱势团体权益。水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要正视制度失效问题,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应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政府对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促进作用和对有害的外部经济效应的抑制作用,政府只有有效地对这些有益或有害的外部经济效应进行宏观调控,才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总好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0.
李桂华 《技术经济》2007,26(5):38-41,94
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要树立“人是创新主体”的理念;其次要营造“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氛围;第三要挖掘“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第四要形成“激励人才积极创新”的机制;第五要培育“和谐合作创新”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