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旅游业重点是开发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旅游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笔者认为四川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成旅游经济强省,必须学会用“生态旅游”和“城市旅游”两条腿走路。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旅游可行性分析后,提出了将21个中心城市分成东、中、西三部分进行梯级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城市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阐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入手,在哈尔滨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该市旅游竞争力的几大主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张玲 《国土经济》2008,(3):19-21
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四川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名干部,我结合部门职责,就推进地学旅游,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四川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廖谨 《国土经济》2001,(3):26-29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千载难缝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四川旅游资源绚丽多姿、得天独厚的潜力,强化旅游业作为四川支柱产业的地位、功能以及作用,形成四川旅游业在西部经济空间发展和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竞争优势,进而推动四川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这是四川经济发展中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是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的推进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是实现旅游从景区经济向全域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传统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云南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首先概述了全域旅游,然后介绍了全域旅游和城乡规划的耦合,剖析了城乡规划对云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云南省城乡规划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设     
《乡镇论坛》2014,(30):4-4
◆四川乡村旅游成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000个特色民族村寨、100个特色观光农业园、10个城郊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培育10大国际性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目标,全省出台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先后制定并实施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和农家乐(乡村酒店)等一系列等级评定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引领战略。  相似文献   

7.
青岛作为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除了拥有如火如荼的海滨旅游发展外,其工业旅游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青岛工业旅游的发展为青岛旅游业和青岛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文章深入分析了青岛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能在推动青岛工业旅游发展进程中尽到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山西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潜在的旅游市场很大。但是,一些限制因素的存在使得山西省的旅游经济发畏速度相对缓慢。主要论述了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限制旅游经济发展的要素,同时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旅游丰富发展的产物,本文首先对休闲旅游进行了界定,然后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市休闲旅游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经济统计》2006,(12):39-39
据《中国旅游报》2006年11月23日载署名章,指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十大误区:误区1:在发展原则上,将生态旅游等同于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本身。实际上,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一种典型形式,但不是惟一形式,更不是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本身。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形成的巨大人流量,在给自身以及其他行业领域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旅游经济领域,在我国整体经济领域占比较大。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并不十分理想,还存在不合理组织结构、地区封闭等问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学习先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经验,引入先进理念,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建立全新的旅游经济。文章就旅游标准化如何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展开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山东打破“瓶颈”促乡村旅游“脱胎换骨”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旅游大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自发性、零散化的业态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整体升级,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王开明 《活力》2010,(3):16-20
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的呼玛县,以“大界江、大森林、大氧吧、大冰雪”和“鄂伦春民族风情”具有独特魅力的景观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个中外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 呼玛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山水秀美,风景如画。现任的呼玛县委、县政府领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面推进“六个一百万”工程,呼玛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呼玛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明确提出“发展呼玛旅游事业,加快呼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进行科学谋划,快速推进,使呼玛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呼玛正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迎接八方来客。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呼玛。认识呼玛。本刊特推出《走近呼玛》栏目,本期为您首次刊登的是呼玛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开明撰写的“强势推进旅游开发,建设边疆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农林休闲旅游业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之一。因其对于新农村建设积极作用和显著的富民增收效果,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湖南、四川等省都将乡村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开始了许多关于农林休闲游项目开发的尝试,有的获得了很好的效益。本文以宜春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经济欠发达中小城市农林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农林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荣  白海霞 《物流科技》2015,(3):142-143
大量人流的涌入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给旅游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发展低碳旅游物流是旅游城市经济与环境和谐共赢的最佳途径。在我国低碳旅游物流初级发展阶段的现状下,提出建立多方共营的低碳管理体系和构建低碳旅游物流系统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民田 《价值工程》2011,30(7):122-122
在中国,"低碳经济"越来越受重视",低碳旅游"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对于发展旅游业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四川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如何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已成为不同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企业竞争力、发展机遇及威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四川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深入探讨了四川区域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最后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四川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应采取创新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大力加强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民族多样化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使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都以自己不同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然而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文化的路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每个地方都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出一套适宜本地特色的旅游开发方案,避免雷同和简单的互相抄袭,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从民族文化角度针对旅游文化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旅游文化的挖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6,(11):115-120
随着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未来高铁将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全新的增长保证。高铁的快速发展为福建沿线旅游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为福建旅游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交通保障,推动了旅游目的地的串联,提高了福建旅游经济收益。本文立足福建高铁旅游发展,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市场结构、个体行为、产品开发、区域高铁对福建旅游地的影响效应,提出福建旅游发展的配套便捷化、市场模块化、旅游品牌化、营销创新化、区域合作化五大战略,以助推福建旅游业迎接高铁时代,为福建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瑾  卢小祁 《企业经济》2023,(9):127-138
中俄两国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俄之间的旅游贸易日益频繁,两国互为旅游客源国及旅游目的地。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深化中俄之间的旅游合作,是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梳理中俄旅游合作三大阶段发展历程,总结了两国旅游合作领域的主要成效,深入探究了中俄旅游合作面临的问题症结。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升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合作开发国际旅游市场、优化旅游贸易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