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黄河下游各站实测输沙率资料普遍存在漏测现象及部分测次单断沙关系代表性差等原因,造成断面法与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量在一些河段存在着定量甚至定性上的差别,以花园口以上和高村至艾山两河段表现最为突出。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面法冲淤量不存在累积性误差,它可以真实反映不同阶段泥沙在河道纵横向的沉积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而沙量平衡法计算冲淤时在一些河段则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野外观测的输沙率资料是研究洪水期泥沙调整与水沙间关系、深化河床演变基本规律的基础,为此有必要对输沙率资料进行修正。输沙率修正的主要是在爱因斯坦全沙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输沙率修正系数与实测含沙量间的关系,修正后的输沙率资料基本能反映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实际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2.
刘月兰 《人民黄河》1996,18(10):23-2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冲淤性过程表明,未经整治的游荡性河段具有明显的调节泥沙的作用。在主流摆动冲刷所形成的宣阔的河道内,高含沙洪水堆积造床,高含沙洪水后的低含沙水流再进行冲刷搬运。河道整治后,减少了主流游荡摆动范围,压缩或消除了河槽中的嫩滩,使中水河槽变窄,二滩稳定,河槽调节泥沙作用降低,输向下河段的粗少量将有所增加,泥沙主要由含沙量罗高的洪水输送,输沙过程与艾山以下河段大水易冲小水易淤的输水特性较为  相似文献   

3.
依据黄河下游业不来沙和断面冲淤实测资料,分析了1998年6月-2000年5月下游河道冲淤特性以及加密试验断面的对计算冲淤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枯水少沙,洪流量不大,下游河道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主槽淤积加剧;汛期淤积集中于孙口上河段,非汛期冲刷主要在夹河滩口以上河段;测验断面加密后提高了计算冲淤量的精度,河段冲淤定性上也趋于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黄河大柳树水库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有关成果,分析了大柳树水库对黄河水沙及龙门至潼关河段和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柳树水库投入运用后,将使黄河水量的年内分配进一步均化,使汛期7~10月水量减少24.7亿m3,非汛期11月至翌年6月水量增加21.4亿m3,年水量减少33亿m3;在水库拦沙期,前20年黄河中游年均减沙0.6~0.93亿t,后30年年均减沙0.45~0.78亿t;大柳树拦沙使龙门至潼关段减淤3.57亿t,使黄河下游减淤15亿t;大柳树水库调节水量对中游冲淤影响很小,而对下游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黄河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对于设计水平1950~1975年系列,使黄河下游年均增淤约0.32亿t。  相似文献   

5.
近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黄河下游河道历年冲淤变化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黄河水沙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经历了几个明显过程。(1)1950年至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来水来沙为天然情况,河道冲淤演变与天然来水来沙条件有关,演变规律为“多来、多排、多淤”、“少来、少排、少淤”,总的趋势是河床淤积,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淤积沿程变化、横向分布不均,年际冲淤变化较大。(2)1960年9月至1964年10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下泄清水,下游河道冲刷较快,年平均冲刷泥沙5.78亿t,冲刷范围遍及整个下游…  相似文献   

6.
黄河枯水和断流对下游河道冲淤及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月兰 《人民黄河》1997,19(8):9-13
近几年,由于上游水库水量的调节与中游地区产沙、三门峡水库排沙不协调,汛期水少沙多矛盾突出。特别是中游产沙集中的高含沙洪水,得不到上游来水的稀释,形不成输沙强度高的较大流量的洪水,导致下游主槽严重淤积。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量计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量平衡方程中,悬沙量差等于测沙误差加区变量。潼关至大坝段,悬沙量差只占断面法冲淤2量的35%。三门峡站实测悬沙即为全沙,精度较高,推算下游中简1952-1990年水利沙量测验误差小浪底、利津站分别偏小2.3%和2.4%。花园口,夹河滩站分别偏小9.3%和9.2%,偏小以对量为9.0-42.4亿t。黄河下游现统测断面较稀,单次测验精度达68%以上的占77%;加密实测与现测较少断13次的冲淤总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断面法和沙平衡法冲淤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沙平衡方程计算了历年各站输沙量较三门峡站的系统偏差δ,反映了花园口、夹河滩、高村三站系统偏小40亿t左右,相对差为-8%--10%,小浪底,艾山,利津三站偏小15亿t左右,相对差为-2%--4% 。计算了历年沙平衡法冲淤量V,综合误差△E和△E占断面法冲淤量的比重。如孙口--艾山段断面法淤积2.57亿t,而△E则达13亿t,为断面法冲淤量的5倍,反映了沙平衡法计算冲淤量的失真情况。根据花园口河床演变观测资料进行了11次淤积断面精简分析,绘制了以断面平均间距为参数的冲淤量与相对误差关系图。以断面平均间距10km为例,冲淤量为0.7亿m^3时,相对误差为26.9%。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黄河下游及渭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实测高含沙洪水的输沙特性与冲淤特性,发现:河道比降沿程虽然变缓,但是河宽会相应变窄,流速沿程增加,认为这是冲积河流保持洪水输沙准平衡的边界条件;底沙的运动速度比洪水波传播速度慢,是造成河道长距离冲刷的根本原因;洪水非恒定性是造成冲积河道输沙与冲淤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作用在床面上的剪力(或功率)在涨水期迅速增加,落水期减小,因此必然造成涨水期河床强烈冲刷与落水时迅速淤积。通过分析动床阻力与输沙特性间的关系,发现当床面形态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状态后,河道输沙呈现多来多排状态。在实测比降相差10倍的条件下主槽均会发生强烈冲刷,因此认为比降在实测变化范围内对洪水造床、输沙作用影响不明显。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经双岸整治后将形成有利于排洪输沙的窄深、归顺、稳定的通道,进人下游窄河段的洪水造床和输沙作用增强,洪水对河道仍会产生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各种实测资料,80年代黄河下游年平均淤积量小于1亿t,是1919年以来(除三门峡水库拦沙期)淤积量最少的一个时期。其中1981~1985年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十分有利,黄河下游连续五年均发生冲刷,五年累计冲刷量为4.81亿t;1986~1989年黄河进入连续枯水段,下游河道发生淤积,在年来沙量不足8亿t的情况下,年平均淤积量达2.02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由于河道主槽淤积速度高于滩地,致使80年代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排洪能力都有所下降。文章最后还对河口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其延伸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天然河道冲淤变化过程,探求测量断面相对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本文通过设定不同物理模型来分析不同方案下的河道冲淤过程以及流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一下断面淤积较大,高水时有塌岸现象,低水时河道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较为稳定;试验断面上下游设置两坎的固化方案,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最小,水位流量关系线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对于河道断面固化方案下的断面冲淤变化和探求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沁河是黄河下游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主要的洪水来源。沁河泥沙含量较少,其下游却是地上悬河,近年来沁河下游河槽严重萎缩,排洪能力降低,防洪形势颇为严峻,主要原因是:黄河的淤积引起了沁河下游的溯源淤积,使丹河口于西张计为微冲微淤,西张计至小董为微淤,小董以下为淤积。  相似文献   

13.
复式断面渠道中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复式断面渠道中主河槽和滩地之间水流的动量传递机理,应用动量定理导出了计算复式断面渠道中恒定均匀流的公式,并与实验资料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了理论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排水倒虹吸进口段有两条河沟汇入情况,通过采用二维浅水运动数学模型研究手段,模拟分析双沟典型来流方向和不同流量组合情况下的倒虹吸进口段水流特性,通过方案比较优化进口段布置型式,提出了各种来流方向和流量组合情况下进口布置型式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黄河下游及渭河、北洛河等主要支流实测高含沙洪水的输沙特性与冲淤特性,发现:河道比降沿程虽然变缓,但是河宽会相应变窄,流速沿程增加,认为这是冲积河流保持洪水输沙准平衡的边界条件;底沙的运动速度比洪水波传播速度慢,是造成河道长距离冲刷的根本原因;洪水非恒定性是造成冲积河道输沙与冲淤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作用在床面上的剪力(或功率)在涨水期迅速增加,落水期减小,因此必然造成涨水期河床强烈冲刷与落水时迅速淤积。通过分析动床阻力与输沙特性间的关系,发现当床面形态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状态后,河道输沙呈现多来多排状态。在实测比降相差10倍的条件下主槽均会发生强烈冲刷,因此认为比降在实测变化范围内对洪水造床、输沙作用影响不明显。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经双岸整治后将形成有利于排洪输沙的窄深、归顺、稳定的通道,进入下游窄河段的洪水造床和输沙作用增强,洪水对河道仍会产生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泥沙粒径是泥沙运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不同的代表粒径对泥沙输移运动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对比了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的不同,分析了泥沙粒径和均匀性对冲刷深度的影响,结合铁路工程中常用的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代表粒径条件下的冲刷深度计算结果。提出了代表粒径的选用应结合公式制定时所依据基础资料,同时也要考虑泥沙均匀性的影响,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深竖井“先异井后扩挖”掘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 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隧洞中,经常会遇到竖井开挖对于竖井开挖,尤其是大断面深竖井开挖,出碴这一环节,往往是决定掘进速度快慢的关键在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线第三级泵站出水压力竖井(以下简称总干三级泵站出水压力竖井)开挖施工中,采用“先导井后扩挖”的开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竖井施工一般是在底部平洞施工完毕后进行,因此通常出碴以平洞作为通道,导井法施工被普遍采用导井有上导井和下导井两种,上导井采用爆破提碴,下导井采用反井钻机或阿拉马克爬罐作业,从效率上说下导井要快一些,从效益上讲 …  相似文献   

18.
断面形式的选择对水电站节理岩体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也是影响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可控因素。为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优化施工方案,在关键块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UNWEDGE计算程序,选取4种不同断面形式隧洞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断面形式对关键块体的体积、安全系数及所需的支护力都有重要影响。当断面从圆形向正方形过渡的过程中,关键块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体积逐渐变大,安全系数普遍减小,需要支护的块体数量增多,围岩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梯形水力最优断面的基本思路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找到了梯形断面水力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即通过特征参数进行梯形断面的水力计算。  相似文献   

20.
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过沟段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了优选引水隧洞过沟的方案,结合地质条件、工程量、投资估算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对拟选的斜井和竖井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竖井方案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施工技术成熟,且施工相对简单方便,虽然竖井方案投资稍高,但考虑到斜井方案断层处理费用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推荐竖井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