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我省对外开放以大连为龙头,抓好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锦州为窗口的辽西地区对外开放,在全省形成“三点一面”的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加速辽西地区开发开放,对全省“三点一面”格局的形成,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一、加快辽西地区开发开放是辽宁全面开放、整体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功能评价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环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态势直接来自“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因为这个设想将已有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计划方案融为一体,起到了中国南方对内对外开放战略集成的作用。这些局部战略多数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背景的。从“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两廊一圈”、“泛北部湾经济圈”、“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涵盖在“一轴两翼”的开放新设想中。而环北部湾经济区很明显就处于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重庆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坚持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工作,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战略决策层面始终保持着融入世界的主流意识;在实践层面,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和新定位使得其对外开放战略在驱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后期的起步阶段,利用口岸优势与优惠外资政策,突破封闭型经济,逐步形成“向西倾斜”的开放战略;在1980年代后期-2000年的战略营建和扩充阶段,“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与“内引外联,东联西出”的开放战略体系逐步形成;进入新世纪后,提升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政策,内外联动、互利共盈、安全高效的对外开放战略理念日益成熟,建成中国西部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选定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事关库区移民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瑞金市阳光操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库区移民群众的意愿,坚持“三选”、“三公示”精选库区后扶项目,受到水库移民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主张与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睦邻、安邻、富邻”对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深刻认识其对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启示,坚持正确的开放观,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7.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开放四川”是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李君 《天津经济》2007,(4):38-39
一、滨海新区开放双向化 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必须努力适应形势变化,充分发挥新区综合优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步伐,广泛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龙头”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示范区。当前应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利用外资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利用优惠政策与实行国民待遇关系,利用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改革开放实践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第三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和繁荣得益于全方位对外开放。在新形势下,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提高滨海新区对外开放水平,对于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宁波的对外开放已进入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再创开放新优势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宁波对外开放水平,为推进实施我国开放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扩大开放的基本前提,以思想理念的更新推动对外开放工作;坚持把提升水平作为扩大开放的根本目标,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之举,切实增强对外开放竞争力;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