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IM(即时通讯系统)已经成为网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在很多场合,它已经代替了语音、邮件等交流工具。也正因为如此, IM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行业一直是硝烟弥漫。如今,IM的角力奋力进入了电子商务领域。  相似文献   

2.
从电话到电子邮件再到如今的即时通讯,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成员沟通的方式。IM虽然还未像电话、电子邮件那样普及,但是其巨大潜力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即时通讯对组织沟通的影响和启示,为组织作出关于即时通讯的决策和管理这一沟通工具的使用提供依据,并探索即时通讯的流行背后所代表的人们沟通和管理理念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06年,在移动业务的支撑下,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2007年,随着个人 IM 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市场进一步饱和,中国 IM 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市场发展重心向移动 IM 和企业应用倾斜,而移动和企业业务尚未呈现放量增长,因此,整体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略有放缓,2007年上半年 IM 市场规模达到38.6亿元,预计到2007年底,市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IM(即时通讯)领域电子商务进行探究.根据IM领域现有的电子商务情况,总结出其运营模式及其特点;并以腾讯为例,分析财付通、拍拍网等电子商务业务的引进对腾讯的影响,探究其模式的优点和弊端;最后通过用QQ与MSN作比较,分析IM领域电子商务的潜在缺陷及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普及,IM(即时通讯)市场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腾讯QQ和微软MSN为例,引入了豪泰林模型对IM市场的兼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虽然目前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腾讯公司可能不同意IM市场实现兼容,但从长期来看IM市场必然会实现整体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6.
即时通讯(IM)是对传统的电话和短信通讯服务的扩展和改进,是"互联网+通讯"的产物;随着近年来即时通讯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文章在对即时通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对该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分析,最后分析了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IM之争     
《广告大观》2008,(8):119-119
对手,不止一个:据国外媒体报道,IM(即时通讯)目前在中国市场网的人都开着一十分流行,在2.1亿多网民中,有6000多万IM用户。走进网吧,几乎每个上个IM窗口,与朋友聊天。当然,他们同时也可能是在玩游戏,或者搜索所需内容。在办公室,在编辑Excel文件的同时,有时也不忘聊上几句。  相似文献   

8.
谈谈IM工具中的病毒式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英  宁宣熙 《现代商业》2008,(12):127-128
即时通讯平台作为一个集图像、语音、文本为一体的通讯平台,在近年来的网络营销界中备受关注,而具有低成本,高精准性的病毒式营销往往是企业的首选。本文首先介绍了病毒式营销和IM概念,接着提出了在IM工具中开展病毒式营销的具体策略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无论MSN、QQ上病毒和骚扰怎么泛滥,但是仍然抵挡不住人们使用IM(即时通讯)的浪潮。不论是个人交流,还是工作协同,甚至企业的交易等等,都越来越多地通过IM来进行。这年头,消费者不是得不到信息,而是信息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分不清  相似文献   

10.
IM:硝烟再起     
庄也 《电子商务》2006,(7):9-11
我们可能无法知道同时拥有几个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aging)号码的人的数量,但是我们却可以断定连一个IM号码都没有的人肯定会很少——MSN、ICQ、Yahoo、QQ、UC或者别的什么,绝大多数经常使用网络的人至少都会有其中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一款适合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绝大多网民的必备软件。截至2005年底,全国IM总注册用户数为7.47亿,根据中国1.11亿互联网用户来算,大约平均每个人拥有7个IM帐号。现如今,即时通讯软件已经在最基本的文字聊天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语音和视频功能,使网上的交流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直接。除此之外,它还逐步整合了其他的通信方式,如Mail和短信等功能,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网上通信交流平台。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软件,IM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它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生活改变最为深刻的一种网络新形态——没有极限的沟通将带来没有极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即时通讯,零距离沟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时通讯工具已经从时尚(以QQ、MSN等为代表)发展成为一种富有价值的通讯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在商务上的魅力日益彰显,它不仅让企业内部员工实时地沟通,还为客户提供一种实时的互动的反馈。即时通讯成为继短信、免费邮箱和搜索引擎之后互联网的又一个竞争热点。  相似文献   

12.
李晓刚 《商业科技》2014,(21):75-7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营销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即时通讯工具在网络营销应用中存在着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之间互不沟通,传递营销信息易产生负面效应,即时通讯工具存在安全漏洞,交流对象身份模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即时通讯工具在网络营销应用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即时通讯工具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备受推宠。本文通过分析即时通讯工具在国际贸易操作中存在的优点,阐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分析其不足,提出如何弥补这些不足的建议,以实现即时通讯在国际贸易中合理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08,(8):120-121
年轻的互联网有句最古老的笑话,它跟IM有关:“在网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目前中国最为成功的IM工具就属腾讯QQ了。腾讯QQ已不单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种生活方式。超强的用户基础,加上自身极强的创新能力,腾讯QQ一直是国内IM市场的绝对领跑者。  相似文献   

15.
即时通讯工具在时下社会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联系手段之一,已经开始在方方面面产生着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把腾讯公司推出的两项业务QQ聊天及QQ空间作为对象,研究此两项业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成功营销》2008,(2):101-101
前瞻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和结构组织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更有效率的管理和沟通系统将对企业运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企业即时通讯平台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在这个还较为新兴的市场上,2008年将会充满机会。 2007年影响力:正式公布Lava-Lava平台战略,同时发布了基于该平台的两款即时通讯产品——Lava-Lava个人版和Lava-Lava企业版(即竞开通讯之星,GK-Express),扩大了在即时通讯平台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正> 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大幕正在缓缓落下,回首这一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1.5亿元人民币,纷纷扰扰的各种事件成就了这个精彩而独特的2006即时通讯市场,经过抽丝拨茧,当我们提炼出市场10大热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2006年即时通讯市场实际是沿着互连互通、无线应用和企业应用这三条主线前进着。希望在回味这些热点的同时能给大家带来启示,促进2007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8.
腾讯危机     
袁桂芳 《商界名家》2005,(2):100-102
惜助于即时通讯市场的爆炸式增长,腾讯QQ这几年发展迅猛。根据腾讯自己提供的数字,腾讯QQ注册的有效ID号码超过1亿用户,市场占有率高达70%,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700万,是国内当之无愧的最大即时通讯软件服务提供商。然而,外表风光的背后,腾讯其实已经危机潜伏。  相似文献   

19.
《商务周刊》2009,(21):70-70
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它的QQ聊天软件已经拥有93亿的挂册用户,活跃用户超过4亿。为了吸引手机用户使用QQ.腾讯开发出“移动QQ”?利用手机短信模式实现即时通讯。  相似文献   

20.
《网际商务》2011,(7):26-27
在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集中度在急速下降。传统的门户网站已经不再是广告主网络营销的唯一选择,更多媒介的出现为拥挤的广告主开拓了新的营销通路。网络广告的载体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时通讯、桌面软件、下载工具、电子杂志、影音播放甚至静态电影等都成为很好的广告投放载体。可以说,只要是有黏性的网络服务,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广告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