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将融为一体。研究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对于合理引导宏观经济运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本文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我国利率与汇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BEER模型实证考察利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作用,探讨利率与汇率机制有效性在我国的现实表现,进而寻求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的良好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作为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调节的两大有力工具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利率与汇率在运用与传导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具有较强的联动制约关系。一般而言,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更加显著,特别是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的变动也越来越敏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利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也产生了变化。近年来,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关系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理论界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利率平价理论是阐述国内外利率水平差异对一国货币汇率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学说.但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表现失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短期资本流动的有限性、外汇市场缺乏效率和交易成本较高所致.可以考虑引入交易成本和资本管制,对利率平价模型进行修正,以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研究利率与投资、消费、股价和汇率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近20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利率传导机制多条渠道均不畅通,直接影响了利率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美元利率连续调整,将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产生影响,为适应美元利率的调整,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但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弊大于利,因此,我们的最佳选择是上调人民币利率.  相似文献   

6.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 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选取中国2005年8月-2008年6月相关经济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改以来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并不敏感.这也许是最近一两年国家频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效果却不甚理想的原因.在中国这样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只有运用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才能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推进,其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经济的内外均衡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率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对汇率产生影响,其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国家或地区利率对汇率的实际影响。基于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两大基本理论,并利用广义货币模型与扩展的M—F模型进行多角度分析,能比较全面、合理地解释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对汇率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信贷配给途径、利率途径及汇率途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指令性的信贷配给制向利率和汇率途径转变,路径演进的结果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随后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账户的开放改革.本文利用中国1981 ~2005年的时序数据,构建了利率、汇率与资本账户开放三个变量的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动态计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从协整方程来看,中国当前的汇率与利率对资本账户开放起着反向促进作用;从误差修正模型看,资本账户开放对汇率与利率的发展则是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从格兰杰因果检验看,可以得出资本账户开放会促进利率与汇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内外均衡与利率、汇率政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实现内外均衡要求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加入WTO的中国也面临着追求宏观经济均衡的目标,在内部经济存在通缩、失业,外部经济存在顺差但增幅减缓的条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要求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我国财政政策施展空间有限、货币政策的效力不高,实现内外均衡要求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我国利率是管制的,汇率是僵化的,利率、汇率变动与利率平价模型并不契合。因此短期来看要使利率下调、汇率稳定以实现内外均衡,长期则要求利率汇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境内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利率、汇率等操作目标或中介目标产生了影响,给我国中央银行测算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币值稳定、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一系列影响和挑战.我国中央银行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将离岸市场的影响因素考虑到货币政策测算和监控范围内,同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减少离岸市场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完善汇率体制提出了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实现汇率制度市场化、弹性化;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改进央行汇率调节机制;疏通利率与汇率的传导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等举措.  相似文献   

16.
利率-汇率联动:理论综述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市场系统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无关的,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文章回顾了利率汇率联动的相关文献,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对人民币利率一汇率联动状况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认识并善于利用利率汇率联动性,有助于金融机构动态把握市场风险,实现资本配置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相对管制的利率政策和相对刚性的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致使我国的利率一汇率调节机制失调。造成这种失调的根本原因是利率的非市场化、汇率的非市场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对称性。因此,应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开放资本账户,推进汇率市场化,增强利率一汇率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下利率、汇率传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不流动、不完全流动和完全流动这三种宏观环境下,货币政策对于利率与汇率传导途径有所不同。本文在介绍资本不流动和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两个典型模型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模型,并对我国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选取中国2005年8月-2008年6月相关经济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改以来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条件下,汇率对利率并不敏感。这也许是最近一两年国家频频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效果却不甚理想的原因。在中国这样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只有运用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才能达到经济的内外均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的推进,其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也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与实际的表现出现的偏差是因为汇率反映的是两国间可贸易商品价格水平的比率及我国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的缘故.运用利率平价理论和汇率超调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与实际的表现的偏差是因为利率平价成立前提条件"均衡的市场利率、货币的完全可兑换"在我国尚未完全满足.根据国际收支说,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应该是人民币趋强的因素,但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带有鲜明的特色,其"双顺差"是极其不经济的,不能单简单地下结论现阶段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而且人民币目前根本不具备大幅升值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