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龙  杨文 《经济评论》2012,(4):88-96,144
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经历了两轮房地产价格加速上涨,而最近这一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地价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土地供应限制下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模型表明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逻辑是房价决定地价,而非地价决定房价。推动房价飞速上涨,致使房价脱离真实供求因素的根本原因不是地价,而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导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过分依赖,从而有动力利用各种政策支持高房价,这就降低了房地产投机的风险,刺激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需求,推高了房价。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房地产投机明显超过了不依赖土地财政的经济发达国家。这表明房价调控政策必须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房地产投机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其在增加地方财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推高房价、农民失地、实体经济空洞化、诱发金融风险等很多弊端,并且这些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发展,使治理土地财政迫在眉睫。因此,要挖掘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原因,寻找破解土地财政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对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些年来,之所以演化出土地财政这一具有非褒义的概念,是因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不仅有财政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城市自身扩张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原因。目前,土地财政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GDP虽不是土地性财政收入的Granger因,而GDP却是土地性财政收入的Granger果。地方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加剧购房居民的负担等,而且也会扩大政府的寻租空间。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寻求摆脱经济增长对于土地财政依赖的路径选择,要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土地法规的相关内容等。  相似文献   

4.
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及其后续风险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财政已内生化于经济增长,但作为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一种过渡性的非传统、非正式的政府收入,其自身具有的易波动、不规范、不可持续等特点,使得现行依赖于土地财政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文章分析了土地财政给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以及后土地财政时期的潜在风险及应对。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加剧了经济的波动,带来短期内的政府公共支出增加和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并不必然促进经济增长,且会导致经济结构日趋不合理。在后土地财政时期,随着土地财政的退出将引发诸多潜在经济风险,如不能提前应对,将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房价及其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在探索高房价的深层次原因时,众多学者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所主导的“土地财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土地财政对地价、投融资需求、保障房建设和中央调控政策四方面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土地财政影响房价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财政进而稳定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个地区、各个层级的政府普遍出现了过度依赖土地资源相关收益的情况",土地财政"在公共话语中也逐渐带有了更多的贬义。从中国目前土地财政的现状切入,在肯定以土地生财存在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之上,指出现行的土地财政现状畸形的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性,认为尽快解决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等问题,有助于消除畸形,从而构建可持续的土地生财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来扩充其自主支配的财政资源,将充足的财权与庞杂的事权相匹配,从而发挥其宏观调控经济的职能。但受经济、资源、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财政难以继续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政府宏观调控也相应受限。通过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所面临的社会风险、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进行分析,预设其转型的法律路径为:以财政法律规范调整为中心,辅以土地出让管理制度和金融融资与监管制度作为制度保障,进行宏观调控层面的整体性优化。  相似文献   

10.
尚国Fei  李洪泽 《经济论坛》2000,(5):32-32,35
地价是在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流转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土地资产在土地市场中转移土地权力的衡量标准。地价管理政策则是政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规范土地市场中的交易行为 ,调控土地市场中的地价变化规律 ,维护土地市场稳定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而制订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土地市场从无到有 ,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城市土地地价管理政策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改进。一、存在问题1 经济适用房建设征用农地。一般情况下 ,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1.
以"财政分权催生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推高房价"为主线分析财政分权程度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财政分权程度是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重要原因,财政分权改变了地方政府行为,为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需要从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业中获得更多的收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多重依赖随之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上升和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2.
袁国龙 《技术经济》2021,40(4):77-86
国内部分学者基于土地财政的含义,认为土地财政出现的制度根源之一固然是我国的土地制度.基于此,欲破解我国目前土地财政困境,必先从变革土地制度开始.而土地制度变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土地制度冲击方面,土地制度的冲击通过弱化土地财政影响,进而引起地方经济的波动.试图构建代表性家庭、代表性企业及政府3个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土地制度冲击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土地流转冲击下的经济产出、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政府投资及政府债务等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土地流转对于土地财政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引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及其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引起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一方面,财力面临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面临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在这种预算约束条件下,土地财政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土地和信贷是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国土资源部肩负着土地调控的职能。未来10年,土地及其相关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最直接的影响来说,包括了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耕地与中国粮食安全的关系及土地财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增加土地供应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采用的常用的政策之一是增加土地供应的数量,但这一措施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有效的。笔者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房价与地价的决定模型,分析了政府的土地供应数量对房价和地价的影响。笔者认为,政府调控措施的效果依赖于具体的市场条件,特别是投机现象的严重程度和预期房价对地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一个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投机现象,则增加土地供应的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而不是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17.
舒鹏  周少甫 《经济评论》2023,(3):97-116
本文基于房产税立法稳步推进的政策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住房、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以及税收要素的多部门DSGE模型,刻画和分析了房产税征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存量房产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房价与地价的均衡值,并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2)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支配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与地价的波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总产出向下偏离原稳态的持续时间,并促使土地财政行为由土地出让向土地抵押融资转变;(3)差异化的房产税政策能够对居民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总产出形成显著的正面效应,并有助于推动投资性房产向居住用途转移;(4)在土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房产税政策实现产出效应的时点会被显著延后,土地抵押贷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背后,积累了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粮食安全风险、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等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模式,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体制,构建地方政府"税收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丽  周泽天 《经济》2011,(6):10-13
土地和信贷是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国土资源部肩负着土地调控的职能。未来10年,土地及其相关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最直接的影响来说,包括了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耕地与中国粮食安全的关系及土地财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地产权管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本成因,这将对土地财政影响的分析限制在经济增长方面.理论分析表明,产权管制使地方政府获得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会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长期增长,随着农地产权稀殃的增加,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肯定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对其负面效应足够警惕.为了保持长期增长,应该逐步放松政府对农地产权的管制,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