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巴曙松 《经济》2014,(3):7-7
正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从总量上来看总体风险可控,但一些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近年来,城投债平均期限有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城投债的加权发行年限为6年,期限较前几年有所下降,票面利率为6.1%。2014年城投债到期量大于2013年,现有存量城投债偿债高峰在2017年—2019年,2018年达峰值。现有发行未到期的城投债约3.2万亿元,从到期的结构上来看,2014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6,(11):83-95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者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债收益率:一是"避风港效应",当城投债风险上升时,作为较安全资产的国债价格被推升、中短期预期收益率下降;二是"补偿效应",城投债风险可能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国债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样本期内"避风港效应"强于"补偿效应"。本文的结构性建模思路为即时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2018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即减税降费力度低于平衡点时,减税降费能够抑制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但当减税降费力度高于平衡点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扩大;(2)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财政压力处于中低水平以及金融风险等级低的城市,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U”型关系的平衡点偏低,减税降费抑制城投债规模扩张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6,(11):96-109
债务市场的违约是近年来各类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近来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体制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的不透明性,直接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比较困难。本文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交易城投债的金融市场的角度,将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分解成流动性风险价差部分和违约风险价差部分,利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外生的冲击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来进一步识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没有在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中得到反映,而中国的整体违约风险则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定价;整体违约风险价差在2012年后大幅飙升。这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本文的发现为中国未来全面开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中央—地方关系复杂、制度不完善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5.
《经济导刊》2014,(1):16
正2850亿城投债今年到期,有报告认为目前城投债总余额约为3万亿新年伊始,城投债就将进入还债期,大幕将在1月底拉开。根据万得数据,各地城投债债务规模高达3.3万亿元,其中,今明两年分别有2850亿元、1406亿元城投债到期。争议城投债数据2014年2月前,有9只城投债到期,涉及项目均为基建类,其中4只是与公路和铁路相关的运输工程,2只涉及水务、电力等公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个体债券日频交易数据构建省份城投债和地方债利差指标,进而考察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的频域叠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地方债则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溢出由短期风险溢出主导。债券余额影响城投债短期风险净溢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则影响城投债长期风险净溢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监管政策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政府审计在城投债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正相关时,政府审计能够提高城投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当地区经济发展与城投债规模呈负相关时,政府审计能够减少城投债降低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政府审计力度对经济发展影响差异显著.并从各地区应有效判断其地方债规模、全面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审计和各地区的发债决策应根据其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处理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海军 《经济管理》2023,(12):43-6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却逆向扩张,最终使得其总体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甚至显著上升;(2)官员晋升压力会促使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更显著地扩张融资平台债务,特别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但是,一旦城市财政压力较大、土地抵押担保力度不足,则地理禀赋差的城市也难以大规模扩张非标债务;(3)债务治理后,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非标债务扩张行为在中央转移支付水平低的城市以及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它们还会显著扩张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禀赋城市和不同债务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及其治理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探究国家审计如何影响城投债风险溢价以及相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通过监督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显著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水平,这种监督效应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越高时,即当地方政府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城投债发行主体行政级别较低或为新增债务融资时越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独立性越高,或者审计环境越好时,国家审计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因此,应该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并从根源上识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融资,但面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只能采取迂回策略,通过组成各种城投公司等各类机构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难题,迫切需要改变。"城投债"作为标准化的债务性融资方式,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尽快给予其合法的地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基于"十二五"时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考虑,"城投债"要向项目收益债券引导,以便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2010一2019年我国城投债以及城投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债券层面和公司层面考察城投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吸收民营股份对其债务风险的影响,并从利润端和资产端深入剖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化解城投公司债务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高城投债的信用评级、降低公司过度负债率,缓解了债务风险.进一步地,城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过提升公司绩效、提高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对债务的覆盖率,而不是通过增加有形资产对债务的覆盖率来降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积极有序地推动城投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城投公司绩效,从而降低城投公司债务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黄俊兵 《时代经贸》2011,(2):209-210
企业融资决策理论一直是财务领域经常研究的课题。在融资决策理论研究中,主要倾向对债务数量的研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而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是影响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债务期限是否合理会影响负债融资效益,进而危及企业自身的财务安全。企业在运管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财务风险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规避、降低风险。本文主要是以债务期限结构以及企业财务风险为研究课题,论证了重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分析对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市场机制视角审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属性,发现城投债具有信用锚的作用——信用尺度效应,并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文章利用融资平台新名单数据库(2006~2018年),借助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上述发现:一是城投债直接刺激了融资平台非标债务的增加,每增加发行1元城投债会显著刺激当地非标债务增长5.6元;二是城投债主要借助非标债务作为中介渠道影响市场主体的信贷行为,每增加发行1元城投债能够间接带动当地市场信贷规模增加12元.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举债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切断了城投债通过非标债务影响市场信贷规模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资源禀赋和市场禀赋较差的区域,城投债信用尺度的间接效应更为明显.为此,需要建立系统观念,关注地方公债背后的市场逻辑,坚决避免金融市场将政府信用与企业信用混同,加快形成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地方公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城投债在中国兴起且迅猛发展的宏观体制性原因以及城投债本身所具有的微观优势。接着对今年以来我国发行的城投债按照债券信用等级、发行规模、发行期限等不同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可以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国城投债的发展状况,同时为相关利益决策主体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本文根据统计结果结合我国体制宏观实践,对城投债的成因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综合的概括,并进一步分析我国的体制结构以及政治文化,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爆发的世界多地政府债务危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地方债务问题的关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得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现阶段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采取发行债券、融资平台等方式进行融资,不仅存在直接债务,还存在着许多或有债务,使得地方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影响了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因此,只有有效地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才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城投债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属于地方债券,是指由城投类企业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募资投向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所谓城投类企业,是指由地方国资委100%控股,依据当地政府决策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融资、运营的主体。银行间企业债的发行主体当中,除中央直属企业和铁道部外,其余大多都是各地政府所属的城投类企业。  相似文献   

17.
曹朴 《经济问题》2014,(5):38-41
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经济工作将着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六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化解和防控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系列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财政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财政及经济理论的角度挖掘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现代财政理论为指导,为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短板的债券市场从种类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随着2013年第一季度银监会“8号文件”的出台,债市黑天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债市风暴风起云涌,债市打黑愈演愈烈。在这样一个金融大背景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探讨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违约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明确赋予了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举债的权利,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这将是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中,将地方政府债务的收入和支出统一归入预算进行管理,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将举债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再者,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常态",随之而来的便是使地方的财政收入有所下降,逐渐增加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减少之间的矛盾必然逐渐加大.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合理防范由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薄弱而导致的风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