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分税制在界定财权、事权的基础上,必须有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很难发挥其财政调节作用。本文以1995~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规模、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纵向、横向的平衡效应,结合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法规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地区财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功能的凸显,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内容涵盖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我国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各个方面。文章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还可以从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政府间的关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来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和监督转移支付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散见于不同时期的部门规章中,缺乏统一、全面,权威性较高的财政转移支付法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和法律层次方面均存在问题,结合当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韦妙 《经济研究导刊》2014,(20):151-152
1994年,我国实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改革,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进行了划分,从而使得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体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转移支付的理论研究、加强制度优化的分析对于缓解经济社会失衡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同效应实证的角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00~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平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纵向平衡效果非常显著,但其横向平衡作用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现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过小和制度设计还欠规范。对此,应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缩减其资金规模,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还需科学设计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日益显现,并日趋严重。财政转移支付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对于生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到研究结论三个方面就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加强生态财政转移支付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转移支付,以及横向转移支付与纵向转移支付相结合等政策,从而完善我国生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对于科学认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重大作用,指导财政转移支付法制建设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克强  张军 《经济师》2012,(1):205-206
转移支付作为调整横向和纵向不平衡差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转移支付毕竟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得当就会发挥出积极的功效,运用不当将会适得其反。文章通过对现阶段转移支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重新定位转移支付的功能,完善法律体系、压缩专项转移支付等措施来规范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目的是为了规范转移支付的制度,让转移支付这种财政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原则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征,探讨在时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时,税收返还制度的存废问题.结果表明: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与我国的国情相符,通过对其税收返还科目设置及返还金额计算方法的改进与完善,继续保留财政税收返还制度,不但有助于促进我国财政分配的纵向与横向均衡,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公共财政要求出发,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方法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我国政府现阶段所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有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间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制度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家普遍采用的、用于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各地方之间财政失衡的一种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中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对2003—2012年济南辖区四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化我国政府问转移支付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在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对财政收支监督方面仍存在众多问题,尤其转移支付制度弊端更多,需要深化改革.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精神,笔者论述了深化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简要回顾(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  相似文献   

15.
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间收入分配的一种补助形式,财政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无偿提供的资金流动,在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调控手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开展财政转移支付审计十分必要。审计机关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临督力度,对促进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少维 《发展研究》2011,(12):78-8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现行分税制条件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问社会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的不足包括:税收返还不利于地区差别的缩小,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偏大、效率不高,各地区财力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建议:逐步取消税收返还,提高一般『生转移支付的比重并规范其分配方式,建立区际生态基金模式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增加生态保护受益地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财政转移支付中因素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支付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就广义而言是指各级部门之间不涉及回报的支付,即不会由于支付而给支付一方带来具体的数量化的利益、产品或服务等形式的相应的等量交换。就狭义而言,可以作为财政体制中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关于其定义在经济学界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众多的提法中有一种比较接近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即: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按照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中央财政掌握的财力一般应大于其事权的需要,地方财政按事权需要财力不足的部分应由中央财政对其予以适当弥补,科学规范地建立起这样一种制度谓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也称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不能起到调整地区间差距、均衡地区间基本公共产品和基本设施建设均等化的作用,这与统筹发展的目标背离。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改革,规范纵向转移、建立横向转移,并强化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均衡了地区间的财力差距,保障了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但总体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着过渡性和非规范性特征,突出体现在转移支付的运行效果、结构组成、分配方式、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