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关于和谐型财政的基本界定和谐型财政,就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着眼于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和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对内侧重于和谐机关建设,对外侧重于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建立起既内部和谐又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型公共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进入到建设民生财政的新阶段,政府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本文揭示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是深化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公开民主理财、考核政府花钱的绩效和消除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在理念和实践上愈益趋向民生财政。同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弄清民生财政建设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未来一段时期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工作中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家保险企业,特别是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寿责在人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辅助政府保障民生的工作。在各级监管部门和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为财政工作指明了方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社会民生事业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政府应在社会民生事业投入上承担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政府在民生事业上的长期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上学难"和医疗领域的"看病难"等问题,这些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建立多层次有效机制,解决我国的民生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1.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制度根源。公共财政应该立足农民负担长期性认识,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财政的公共属性,不仅支持生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农民低负担条件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借助"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切实巩固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建设民生财政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本要求建国以来,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财政前面加的修饰词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先后出现了国家财政、吃饭财政、建设财政、公共财政等。最近几年又提出了民生财政的概念。相反在西方国家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概念,财政就是财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财力的增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加快构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是对经济建设财政的扬弃;是公共财政的创新和升华,是公共财政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新阶段.构建民生财政,是财政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从理念、制度和体制三个方面推进财政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行为始终没有得到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财政资金的运作一直没有得到预算的全面、有效约束,其出路只能是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现对政府资金运作的全面,公开监督。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需要确定其基本模式、开支范围、财政收支的适度规模、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利益分配及具体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能使建立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努力从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构建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新时期,建设效能型财政,应突破建设"效能型机关"的狭隘范畴,立足于保障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按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原则,着力推进财政节支增效。国家支出的财政资金,相当一部分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这类资产的管理效  相似文献   

15.
刘鸿渊 《经济师》2003,(11):27-28
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现实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 ,建立和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现行政府预算的不足 ,结合我国的实际 ,改革现行预算制度对降低我国财政风险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防范腐败 ,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快构建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的财政应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转变。构建完整的公共财政体系,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要求我国的各级财政都要转向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总书记提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可以简称为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政治智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为民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拟探讨我国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历史继承性,分析"五个有所"的内涵及意义,并且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寻求现实问题的对策.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余军 《发展研究》2008,(2):11-13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财政决策的民生导向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民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尽管如此,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要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具体要求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增强民生之安全感;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较好地解决民生之源;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在民生事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以及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社会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