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粮食之遐思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栗”、“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的是粮食对于维持人的生命、补充人的能量的极端重要性。“无粮不稳,无粮则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明粮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对于民众、对于国家是天大的事。纵观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把粮食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莫当“任务干部”洛川县店子头乡村民小组组长打村民一事,从党的群众路线、国家法律和财经纪律上来讲都是一件怪事,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事并不少见,就像那位打村民的组长受到乡长纵容一样,有不少打群众的干部也因为“任务完成得出色”而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或升迁,...  相似文献   

3.
眼下有一种干部,看似没有多大毛病,但他们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得过且过,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为官多年,工作政绩平平,事业毫无建树。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没有带来大的损失,但实质上,对事业、对人民都十分有害。 官是一种位,更是一种责。官位和责任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什么样“位”,就必然有与之相对的“责”。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哪就只能如老百姓所说:“不如回家种红薯。” 然而,面对如此浅显的道理,却就有一些为官者不懂或者懂而不做。他们有的只当官不做事,遇到困难的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  相似文献   

4.
村干部既是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也是乡镇农村工作的得力助手。面对农村人多、面广、事杂的实际。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和农村工作的成效。因此笔认为,在全社会都提倡再学习,继续“充电”的背景下,村官更应该继续充实自己,提高紊质。  相似文献   

5.
联姻     
田老汉是一位养鱼专业户,他养了十六年的鱼,有水面二十余亩。 田老汉十分固执,认准的事谁也拗不过他,方圆十多个村庄的人都叫他“犟板田”。第一年养鱼时他从农信社贷款三万元做本,十多年来历经几位信贷员上门催款,就是一毛不拔。起诉至法院?年龄早过了六十岁,执行难。债务化解转移?却又是孤老头一人,膝下唯有一女,  相似文献   

6.
素质堪忧问“良马”几许? 古时有“伯乐相马”一说,将优秀人才比作“良马”,将独具慧眼、善识人才的“领导”比作“伯乐”,那时候就有人慨叹“千里马易求”而伯乐难遇”;如今,更有人将现代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机制称作“赛马场”,与其等待着被人发现而“脱颖”,不如参加“赛马”,比试比试。这无疑是用人机制的一大进步。可是,如果不仅仅是“伯乐难遇”,而且“良马”稀缺,或者被“劣马”驱逐,又该怎样?  相似文献   

7.
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调适精神压力,维持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必修课程。因为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生活安定无虞,不会被精神障碍这头怪兽轻易“咬伤”。放松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其实并不难,只需牢记——放松。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忙碌与紧张,身心负荷过重,不但身体受不了,精神压力也将“应运而生”,不能不多加提防。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次脱胎换骨的飞跃,是实现“九五”后企业“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增盈”战略目标的重大突破口。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粮食局的“先行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和完善干部用人机制,提高各级干部的市场驾驭能力,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是摆在企业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一、在选拔使用干部上,力求一个“准”字   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农村调查,很多基层干部反映,农村“一事一议”操作起来困难很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忙于生计,对公益事业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二是群众所处的位置、经济条件、认识水平不同,“各怀心腹事,众口难调”;三是村民不懂权力如何使、义务如何尽,存在“我出资,你干事:你出错,我闹事”的意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笔者调查发现,基层干部反映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深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活动中,人少不了做事,事少不了人做,于是就构成了“人事”这个常用词。一个人也许能做很多事,一件事也许很多人都能做,但在一定的时空里,一个人最适合做的事可能就一两件,一件事最适合做的人可能就一两人。人和事之间,虽不具有惟一性,但也不具有随意性。犷牛梨田,骏马代步,各取所长,自然能取得最佳效果。试想牛作马用,马当牛使,或者勉强取而代之,那理想与现实一定相去甚远,劳而微功、无功甚至有过,因为以牛代步,有可能误时辰,以马代耕,就可能误一季。人与事之间的排列与“牛耕马步”之理应是相通的,人的愿望总是…  相似文献   

11.
徐增桐二三事徐增桐是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经管站的财务辅导员。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生活上的“乐天派”,工作中的“拼命郎”。不信,这里说几件徐增桐的事儿给您听。人老志坚徐增桐自1982年开始在经管站工作,同事们常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廉洁自律”来评价他。1...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市场怎么啦?一只猪儿还不如只鸡!”四川江津市德感镇中渡村一刘姓农民说起当天卖仔猪的事,叹息不已。他那只12.5公斤重的仔猪只卖了30元,连本钱都不够。  相似文献   

13.
选人是农村信用社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资源竞争与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信用社要达到选准人、选好人的目的,首先应该用好的导向选人。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完善人才资源竞争与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选准一个人,带动一大片;配好一个班子,就会使一个信用社或一个联社的面貌焕然一新。选出作风好的人,就起到“旗帜”的作用,引导广大干部明确努力方向。坚持选贤任能,在用人上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利于防止和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而带动整个社风的根本好转。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也是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  相似文献   

14.
1.学做三件事。一是学会“关门”,意思是要关紧昨大这扇门,过好每一个令天、明天。每一个今天过得好就是一辈子过得好。二是学会“计算”,就是说不要总是计算我做错了多少事,恨不得把小时候饭洒了的事都计算在内,这样会给自己太多太多的压力,而应该计算自己做对的事、幸福的事,从而使自己更充满信心。三是学会“放弃”,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的选择,选择这样就会放弃另外一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样样都不想放弃,反而会事与愿违,一样都得不到。  相似文献   

15.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名观点,极大地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人和”就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导致一个企业衰败破产的根本原因也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而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冲突。盂子霞视“人和”效应,可以说是他的人本管理主张和“民贵君轻”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豆浆是一种老幼皆宜、价廉质优的液态营养品,它所含的铁元素是牛奶的6倍,所含的蛋白质虽不如牛奶高,但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可达到85%,因此有人称豆浆为“植物牛奶”。清晨,喝一碗豆浆吃几个小笼包子。这种传统的吃法既方便又营养,但有时,喝了豆浆肚子疼的事时有发生。甚至与“食物中毒”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应把好“进人”、“用人”关张变泽信用社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多年来,信用社员工录用渠道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用人和员工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今后,各级信合管理部门应顶住各种压力,推行社会招聘制,逐步要接收专业对...  相似文献   

18.
认识赖大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农民形象”,一是“形似”:一副削瘦的身板,黛黑的面庞,两眼炯炯有神,身板儿非常硬朗;二是“神似”,平时话语不多,对大多事总是少说多干或先干再说,做人做事刚毅沉稳,平日里也像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爱抽点“黄烟”。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2008,(3):24-24
张存现,昔日供销社销售人员,如今是宁晋县农资代理商,宁晋县得田农资公司老板。其实像张存现这样由供销社在计划经济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宁晋县搞农资批发行业的人中占到了95%。但是,从供销社出来4年多的张存现对供销社还是有很深的情感:“说实在的,现在的农资个体户不如原来供销社的信誉度。”可是出来也是没办法的事,用他的话说:在供销社下岗后,自己要生存,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人才流动到底合理不合理的绝对标准已变得较为模糊,除非是涉及国家人才安全的事件,其他的人才流动“是否合理”已经很难判别了。“挖墙脚”的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给我们的老观念,是在人才单位所有制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那时,每个单位都圈有一个围墙,围墙里面的人才都是属于“我”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单位人”已经变成了“社会人”,围墙应该没有了。因此,与其怕人“挖墙脚”,不如想点办法,把自己的人才吸引住,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在你那个单位发出光和热。面对人才竞争,重要的是要尽快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