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人"假定的人性基础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分析工具,但经济学的发展逐渐暴露了这一假定的内在缺陷。不论是从人性基础,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旧的“经济人”假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中国经济学的重建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人”假定。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定,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说明:"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础,在经济分析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其相反的假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当代经济学正是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学的出发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强国 《经济学家》2001,(3):112-118
“社会人”和“经济人”是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的出发点,经济学本质上是包含人的“终极关怀”的社会科学,因此,以“社会人”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更为合理,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是经济学的重大进步,然而,数学方法本身不是经济规律,而是经济学的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它能够并且有必要借鉴,改造,消化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这就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择理论把传统的相互隔离开的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统一起来,用经济人假定这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学,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政治问题时的传统观念。本文着重讨论经济人假定的分析在政治学中的应用,阐述政治学中的“经济人”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的行为假定是经济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而不同的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社会经济人,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经济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各自对人的行为假定的不同。这种不同具体体现在二者存在的基础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以及引起的理论体系和解释力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扩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经济学自身的发展而言,“经济人”假定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揭示了人们总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和追求最有利于主体自身的经济方案,并寻求利益极大化的深刻奥秘。“经济人”理论庸俗化的结果不仅提倡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还导致经济自由主义的复活,引起人们对经济学发展前途的担忧。实际上,经济学的发展没有法定的界限,在经济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说经济学扩展了研究领域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细分和专业化,是经济学日益成熟的标志,我们用不着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经济人理性”假定,设计出了精密、精巧、精致的委托代理制度,有效化解了现代企业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并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然而,现代企业实践已经证明,即使委托代理制度十分精密、精巧、精致,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企业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问题。因此,必须拓展既有理论视野,从“经济人理性”假定拓展到“经济人+社会人+家庭人复合理性”假定,这样就能够实现委托代理理论视野的拓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双边对称信任数理模型表明:基于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可以进一步化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改善企业运营效率。基于这一结论,强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双边对称信任度的具体路径是优化社会信任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和基本特征;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理论、市场规律、产权理论、环境政策、思维和理念五个方面分析、论明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并提出应当树立新观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本的人格化”与“经济人”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假定,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最基本假定,自斯密提出以来,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其分歧焦点在于“经济人”是否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事实上,“经济人”假定本质上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的化身。“经济人”的本性无非是资本本性的外在表现。这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为人的社会性的高度抽象。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外延的扩大,“经济人”假定的内含和外延随之变化,具有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把传统的相互隔离开的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统一起来,用经济人假定这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学,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政治问题时的传统观念.本文着重讨论经济人假定的分析在政治学中的应用,阐述政治学中的"经济人"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学对行政行为的分析和规范必须以行政人分析为基础。由西方经济学中引入的“经济人”假设,基于假设适用范畴的特定性、方法论上存在的明显不足,所以“经济人”假设不适合我国公共行政,我国行政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公务人”,其行为假定最大的特征在于集体主义功利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12.
亚当·斯密开创的经典经济学里经济人的逻辑的起点 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的命题(1964,P42)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进行了修正,新古典经济学于是提出了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的理性人作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随后西蒙又提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概念,对理性人假定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随着进化博弈论的发展,一时间经济学大厦似乎在风雨中飘摇.难道理性人假定真的错了吗?经济人、理性人以及理性究竟应该是什么含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又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行为经济人的三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保军 《经济学家》2006,76(5):12-18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越来越成为反主流学派批评的重点,固守经济人假设被认为是主流经济学在许多领域无能为力的原因。行为经济学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人进行了全面验证,发现经济活动中的人事实上具有“有限利己”、“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的特征,我们把行为经济学的这一系列发现概括为行为经济人假设,并且认为行为经济人为经济学开拓新视野、研究新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的方便,"经济人"假定中不包括人的情感动机使得很多现象不能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事实上,情感动机的加入可以完善"经济人"的假定,同时,不改变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成功的意识形态还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成本是以"理性生态经济人"假定为前提的经济学和现代成本理论中的一个新成本范畴.本文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对环境成本在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解读,从而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超  廖鸣 《经济师》2007,(4):37-37,39
“经济人”不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或理论假设,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主体和基础性主体。“经济人”内涵的演变,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时代的变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分缺乏“企业家”和“经理阶层”,需要不断完善经济主体,需要大力培养“经济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经济人”是一种新型“经济人”。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企业范式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企业不仅是经济实体,而且是生态经济实体,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无论是经济人假定,还是“新经济人”假定,都存在根本性缺陷,不可能实现人类最高利益--生态利益。为此,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假说,即社会生态经济人假定,从而确立生态与经济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的现代企业理论。  相似文献   

18.
人的异质性:"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经济人”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经济假设,在这两个假设中,人是“同质”的。然而“同质”的“经济人”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既是异质的又是同质的。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异质性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催生了很多新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念的协同运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孙德明(中国国泰证券公司发展研究部)杨燕青(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生)长期以来,在“科学理性”的导引下,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发展路径限定在精细的模型构建和冰冷的“经济人”假定之中。一方面由于技术处理的缘故,另一方面缘于观...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自从“经济人”假说诞生以来,以其为基石的各种理论不断发展,也进行着学术争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以自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人”学说,存在伦理道德缺失的不足。本文认为,应该用“经济人——文化人”理论取代传统的“经济人”学说,因为“经济人——文化人”假设相对于旧的“经济人”假设,充分考虑到了道德约束的个人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而为“经济人”主观为自己、客观利他人的必然逻辑提供了社会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