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财政资金管理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如何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及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财政关系,先后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预算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预算体制、财政包干体制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采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多种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资产权"统一所有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资产权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和中央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入手,对现行国资“国家统一所有,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设想进行利弊对比分析,提出实现“分级所有,分级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的搭建过程中,如何摆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直到十六大之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上是"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或分级监管",这种体制低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中央和地方两端都不匹配.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一方面坚持了"国家统一所有",一方面从原来的"分级管理"深化到"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向最终解决出资人到位迈进一步.但是中央保留的对地方的指导、监督权力如何行使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最终应该是建立起"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产权、一级信用"的"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李宗凌在1993年12月5日的《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前一段,一方面对管理体制与原有企业制度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变革体制内企业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也未能改变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企业所无法摆脱的特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仍强有力地...  相似文献   

5.
正1.坚持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改革方向。总体而言,20年的改革探索和运行实践表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摒弃了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传统办法,以税种为基础来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将企业置于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地位;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财政收入稳定增  相似文献   

6.
殷志红 《经济论坛》2006,(19):6-6,48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与分配,从而影响着各级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配。财政分配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利益、矛盾与冲突。财政体制是经济利益转化为政治利益的“转换器”。每一次的财政制度变更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都是一次调整。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体制改革,必须分清、分开两类不同的国有企业,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应是政府而不是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是“分级所有”。政府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其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级所有”视角下的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统一所有,分级出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但这一管理体制仍未彻底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的划分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以及产权划分不合理等问题的存在将会增加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的交易成本,降低国有产权效率并降低中央与地方产权关系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因此,应该明晰界定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产权边界,明确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中央与地方国有产权“分级所有”的最终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管理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般是指社会保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它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在社会保障管理职责权限方面的有关制度、方式和形式.显然,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涉及范围很广,既有宏观层次的,也有微观操作层次的.本文主要从纵向和横向,即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划分方面进行研究,较为侧重于从财政角度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发展角度冷静地思考和设计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体制改革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建设民主政治体制为目标和重点的纯粹的政治体制改革,另一种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中国从农村社会、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较为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看,由于期间各种复杂的问题较多,为使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要选择政治上较为集中的体制与经济上自由的市场体制相搭配的模式。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应当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将目前还带有计划、行政、生产建设型色彩的政府,转变成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型的政府,大幅度地减少阻碍经济发展、降低办事效率和产生寻租腐败的行政审批、许可、收费和垄断;改革县和县以下政治体制,取消乡一级政权体制,压缩县一级政权体制的机构和人员,从而减轻农民和企业的负担;理顺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财政税收和事权关系,不仅要划分各级地方的收入,还要明确各级地方应当负的责任,既避免中央财力分散没有权威的情况发生,也要避免收钱不干事和干事没有钱,使基层加重农民和企业负担、百姓和企业怨声载道的局面出现;改革党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以现代企业组织的形式出现,使党对企业的领导成本最小、效率提高和摩擦减少;改革土地制度,使村组织和乡县政权  相似文献   

11.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由中央直接管理部分国有企业,大部分国有企业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管理。我们认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应该由分级管理改为“分级所有”,每一级政府对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具有完整的所有权,包括收益、处置等各项权利。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林自新 《技术经济》2005,24(10):9-11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统一所有、分级管理”模式向“分级所有、分级管理”模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关系,缩短委托代理链条;有利于每一级政府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产具有完整的所有权,进一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确立中央政府和地方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标准,成功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总体思路,可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架构理解为: 1.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及地位。即分别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可以概括为“国家所有,分级产权”,而不是旧体制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14.
1994年中国实行了财政体制改革,以分权、分税、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改进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一种较少触动既得利益格局、带有过渡性质的制度安排,与科学、规范、健全的分级财政体制相比有很大差距。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作为具有自主行事权力和能力的一级独立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地区内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财政分权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实考察,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  相似文献   

15.
消除地方政府成为利益主体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臣 《经济论坛》2003,(20):63-6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方政府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本身没有真正的经济利益可言,主要任务是代理中央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但随着8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自身经济利益也有了改观,不仅发展壮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独立利益主体的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利益主体的建立始于80年代初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改革越深入,生存的压力越大,追求地方利益的行为也就变得越来越自觉。1980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 8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六字方针 ,给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更大的权限。党的十五大以后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政资分开”的改革获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的职能有所归并。但是从基本方向到具体政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许多重大问题 ,特别是产权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从总公司到分公司,再到项目部共三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财务部门、安全机械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的办法。各级单位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以及具体措施的落实问题,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的管理仍不完善,需要在理论与实务中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王留军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1.保险管理体制混乱。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是缺乏集中统一的各部门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首先,从领导关系看,呈现着一种分离式的混乱状态。从上至下各级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工作不是一个部...  相似文献   

19.
1.改进党管干部的方式,理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多头管理”为“分级管理”。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逐步实现企业经营者配置的市场化,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来构建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监管运营体制。党委部门要改变直接管理企业经营者的做法,把管理企业经营者的任务交给各级国资委,由各级国资委按照产权关系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定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的选聘方式,实行分权、分责、分级管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