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以青岛市SSC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运用个案研究法从资源禀赋、利益诉求、参与水平、角色作用四个维度出发,对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问题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成员异质性在产权结构、利益分配、控制权、风险承担和民主管理四个方面影响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合作社产权结构、控制权向核心成员"漂移"、利益分配体现核心成员意志、风险承担能力弱化和民主管理失衡。基于此,本文认为仅依赖传统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路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成员异质性的影响,而"三变改革"与合作社的对接措施是成员异质性问题解决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合作经济的重大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某一类型的单一合作发展为集生产、供销与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有利于全局性地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优势,在全过程合作和全要素合作两个维度上深化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合作社通过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可以增加其与社员之间互助、互信、互惠的利益联结点,提高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进而优化组织内部收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的重塑和价值链的重构。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作为案例,比较分析了合作社单一合作和综合合作的内在差异和关键机制,验证了上述逻辑,所得结论对我国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是创新还是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农民合作社理论主张成员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和非农产品生产者,剩余按出资和惠顾两种标准分配,呈现多元特征,试图通过不同类型成员分享所有权来加强对于他们的激励,本文称之为中国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本文分析了这一理论的成员构成、所有权分配、以谁为主导、基本设想等内容。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在制度设计上破坏了合作社的效率机制,其倡导的农业组织形式没有成为通向规范合作社的桥梁,实际结果偏离了合作社社会功能和生产者组织界定,走向了非合作社农业组织。这一理论不是合作社运动与国情结合的产物,不符合世界农民合作社制度发展趋势。本文认为实用主义合作社理论不是创新而是臆想,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理念、不同涉农团体的利益安排。  相似文献   

4.
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被广泛试点。但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成为困扰该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玖兴模式资产收益扶贫"利用了三级"链式"合作机制,通过"混合"治理方式实现对产业链上机会主义的纵向治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的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过程为着眼点,结合信任困境的博弈分析,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组织模式下的合作机制及条件。玖兴案例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三方参与+公司监督权"(显性契约机制)、"重复博弈+分配剩余控制权"(关系契约机制)和"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声誉"(隐性社会契约机制)是减少公司信任困境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了“农产品合作社”这一称谓 ,认为目前的合作社立法应为《农产品合作社促进法》而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本文还认为 ,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经历了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与发展农产品合作社结合起来 ;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 ,其原则应由它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以及成员的经济利益所决定 ,决非是一种政治理念 ;对合作社的发展应采取促进的方针 ,应把立足点放在最广泛的合作和联合上  相似文献   

6.
资本问题关系到中国合作社的未来,农民合作社独特的治理机制导致其存在内生的资本约束困境。本文对农民合作社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通过案例检验现实条件下中国农民合作社如何运用社会资本优势破解资本约束困境。研究发现:合作社的价值理念决定了其财务资本获取是基于其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合作社破解资本约束的内在优势资源,合作社利用社会资本可缓解资本约束的内在的成员激励以及现实中的资本控制问题;成员是合作社的根本,提高整体成员融资参与是破解合作社资本约束的根本途径,而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在于社会资本与财务资本的有效结合,即重视普通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及注意对核心成员资本贡献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自生能力和外部支持是影响农民合作社服务功能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338家产品生产类合作社的样本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表明,保障大户的附加表决权、重要事项由成员大会或理事会民主表决、按照法定方案分配盈余是异质性成员激励相容的合作社制度,能够显著增强合作社的自生能力、促进服务功能的实现;而某些不同于传统合作社原则的异化特征也是激励相容的,比如按实物出资入股、在外雇用管理人员、非成员业务和服务等,同样可以促进合作社服务功能实现;来自政府的外部支持对于当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合作社而言有必要,获得政府资助并实际投入使用的合作社服务功能实现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成员从惠顾、投资、管理三个维度积极参与合作是合作社成功的基本条件,然而,成员参与程度低却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社成员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合作社成员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考察了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对合作社利益分配、服务供给、管理制度持满意态度的比例总体偏低;个体特征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经营特征、组织特征、社会资本和认知特征等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具有不同程度及方向的影响;积极的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员账户”是联接合作社与成员利益关系的纽带。然而其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据了解,有的合作社名义上设有“成员账户”,可往往只记一笔当初农民入社时的“出资额”了事;有的合作社虽设有“成员账户”,但账户里没有记载实质性内容或事项,往往成了空架子摆设;还有的合作社甚至自建社之日起,未曾设过“成员账户”,合作社平时与成员发生的经济往来,一把一利索,一宗一了结,过后便与成员没啥关系了。殊不知,“成员账户”是合作社经营管理之内核,是农民分享合作社盈余分配的重要基础。没有成员的广泛参与,很难谈得上合作社发展壮大。“成员账户”运用得如何,是衡量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风向标”。一定程度上说,“成员账户”的活跃度折射出合作社的活力度。  相似文献   

10.
成员从惠顾、投资、管理三个维度积极参与合作是合作社成功的基本条件,然而,成员参与程度低却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合作社成员态度与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合作社成员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考察了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成员对合作社利益分配、服务供给、管理制度持满意态度的比例总体偏低;个体特征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不存在显著影响;经营特征、组织特征、社会资本和认知特征等因素对合作社治理的成员态度具有不同程度及方向的影响;积极的成员态度对参与行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3省9县331个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数据,对中国合作社"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甄别,并从激励相容视角剖析了异质性成员在不同服务功能下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解释了中国合作社普遍选择"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严格实行"依法的盈余分配"制度所需条件较为苛刻,致使现实中的合作社极少选择。对大多数合作社而言,"不规范"是合作社成员参与约束与激励约束下的现实理性选择。面对中国合作社发展面临约的束条件,对合作社的发展定位需要重新认识,借鉴我国台湾省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销班"并存的合作组织制度安排可能是一种更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家联合社案例的分析,从产业链整合带来的延伸效益与深化效益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出"合作社再联合—产业链整合—交易成本"的分析框架,探究合作社再联合对产业链整合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组建联合社,产业链整合效益得以显现,促使交易成本降低。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链延伸效益通过纵向协作程度、社会化服务能力、理事长才能三条路径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产业链深化效益具体表现为以规模效益和谈判实力的提升而促使交易成本的降低。联合社的组建是合作社面对产业链整合能力有限、交易成本难以降低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4家奶农合作社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合作社的纵向协作程度通过合作社总收益和合作社利益分配两种作用机制影响合作社社员收益。其中,奶农合作社纵向协作程度越高,合作社总收益越高;纵向协作程度影响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二者呈"倒U型"曲线关系。奶农合作社的纵向协作程度与社员收益之间并不存在着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纵向协作程度为半紧密型合作社与紧密型合作社社员的收益大体相近,且均高于松散型合作社社员收益的特征。为此,需要加强合作社的产业化程度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合理协调异质性成员的权利,实现合作社与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4.
惠顾返还作为合作社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原则,具有提高对成员的凝聚力、保护弱小成员利益、鼓励成员关注合作社的可持续经营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等重要价值。现实中的"一次让利"替代二次返利现象导致了惠顾返还价值的偏离,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对策以矫正现实对该原则的价值扭曲。  相似文献   

15.
颜华  冯婷 《农业经济问题》2015,(2):34-40,110-111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25家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通成员利益实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普通成员对应得利益的了解程度和核心成员的出资比例对普通成员的利益实现有显著影响。为保障普通成员的利益实现,重点要构建"契约+服务+返还+分红"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次返利+股份分红+公积金账户"三次分配的利益分配机制、"普通成员部分委托+核心成员有限代理"的双向利益协调机制和"普通成员+主管部门"双重利益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成员是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通过成员激励和制约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成员参与合作,减少成员危害合作组织发展的行为,促进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本文以作者对陕西省西安、阎良、临潼、杨凌四个地区十多个农民合作组织的调研为基础,首先提出了农民合作组织成员的人性假设,并结合激励理论,通过对现有组织制度的改进,构建农民合作组织成员激励和制约机制,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并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引入控制权需求底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PPP项目控制权讨价还价分配模型,在双方投资专用性一定的前提下给出控制权均衡分配比例,有效避免双方因控制权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合作破裂。基于分配结果分析公私部门投资专用性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激励私人部门投资专用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四川省井研县联合水果合作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成员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的制度安排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由于人力资本要素拥有量的不同而导致的成员异质性的合作社中,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将偏向于确保人力资本要素拥有量作用发挥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从"帕累托改进"和"激励相容"角度来看,是一种合理并且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冯娟娟  霍学喜 《农村经济》2017,(12):100-107
利用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11县(市、区)101家果农合作社样本,在合作社利益分配行为、产权结构与治理行为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合作社的组织治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利益分配行为对果农合作社决策行为、监督行为、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合作社治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价格背景下肉鸡产业链主体利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全面分析肉鸡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配情况。[方法]文章以肉鸡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为例,对肉鸡出栏价格处于不同变化趋势下的产业链环节主体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Shapley值测算产业链各主体最佳利益分配值。[结果](1)价格高峰与低谷期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格局差别较大,研究农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时需将农产品价格周期纳入研究范围。(2)各主体合作加强合作可实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及增加链条总收益。价格低谷期产业链环节主体种鸡场、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零售商利益分配值与最佳利益分配比例为10.49:(-0.45):44.42:45.54调整为13.96:18.51:31.33:36.20,合作后肉鸡产业链增值比合作前高1.68元/只。现实利益分配情况与夏普利值测算的最佳分配方案存在一定差距。(3)一体化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下肉鸡产业链各环节由于合同或契约的存在,各主体之间在生产管理、要素供应等方面协作更加紧密,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利益分配格局相对合理。[结论]提出加强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间相互合作、建立公司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大肉鸡行业协会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