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投资便利化衡量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确定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得分的条件下,采用固定效应的检验方法考察2008-2016年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便利化、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拉动作用;而东道国与投资国的距离对OFDI呈负向影响。未来中国应积极推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合作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通过推动区域投资一体化,带动跨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经历七年50多次高强度、密集的谈判磋商,中欧终于在2020年12月30日如期完成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全面投资协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下称“中欧CAI”)超越了双方传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BIT)模板,在市场准入和投资自由化、公平竞争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重要突破。中欧CAI还为更加全面的中欧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谈判奠定了基础,在实质性层面上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下一步的挑战是,中欧CAI需要中欧双方的签订和批准才能正式生效,签订后两年内还需要就投资保护和争端解决机制作出更清晰的承诺,以实现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并重。  相似文献   

3.
李瑞民 《国际融资》2008,(10):40-42
各国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从中获益而制订国际投资政策的努力正在继续加大力度,双边、区域和区域间的国际投资协议数目进一步增加,我国是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最多的国家(分别为123和86个协定)。如何按照协定解决各种投资争端,对我国来说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投资便利化水平与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且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本文从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制度和规则建设,以及强化形势研判,防范投资风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投资便利化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提升会显著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投资便利化得分提高0.01,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东道国投资规模增长约1.66%与1.11%,且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投资环境变化敏感性更高;(2)投资便利化的促进效应仅在亚洲地区及后金融危机时代显著;(3)投资便利化提升利于优化中国对外投资主体结构,且当市场规模与经济联系高于门槛值时,投资便利化得分提高0.01,促进国有企业在东道国直接投资规模增加约0.37%与0.11%,促进民营企业直接投资增加约1.47%与0.40%。为此,文章提出了营造公平对外投资环境、完善对外合作机制与鼓励企业构建包容性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04—2019年中国对17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采用固定面板效应模型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企业家信心、双边投资协定等变量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家信心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国OFDI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双边投资协定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低、双边贸易规模以及地理邻近关系的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7.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指的是东道国与投资国之间订立的,以鼓励和保护本国公民在东道国境内的投资为目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已历经3年半的拉锯战,近期在两国元首宣布谈判加速的联合声明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美BIT出而问世的曙光。把握两国谈判的近况与分析该条约对后危机时代两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影响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彪 《云南金融》2012,(2Z):5-6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指的是东道国与投资国之间订立的,以鼓励和保护本国公民在东道国境内的投资为目的而签署的双边条约。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已历经3年半的拉锯战,近期在两国元首宣布谈判加速的联合声明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中美BIT出而问世的曙光。把握两国谈判的近况与分析该条约对后危机时代两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法体系的影响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雄元  徐晶 《金融研究》2022,507(9):169-187
放松市场准入的制度改革对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法,检验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代表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能否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结果表明:(1)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效率;(2)竞争公平性与充分性的提高、交易费用的降低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后,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的投资动机被强化,融资约束较低企业的投资能力更强,因而企业投资效率更高;(4)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经营业绩与地区经济发展。本文从企业投资效率角度检验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政策效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孟雁 《投资与合作》2022,(7):211-216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随着“一带一路”的实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日趋密切。其中,我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良好的投资关系,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冲突,以致部分投资活动难以高效推进。构建完善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投资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立足当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从而加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建设。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路径,旨在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将贸易引力模型运用到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着重分析我国内地向"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关键决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模拟中国内地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潜力数值,考察未来能够释放出的投资增长潜力.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便利化总体水平不高且洲际差异显著,欧洲最为便利,其次为亚洲,最后是非洲;在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诸多因素中,东道国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水平均对其有正向的创造效应,而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和东道国的税率水平则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未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其次为非洲.  相似文献   

12.
张文斌  王文芳 《中国外资》2011,(24):173-174
国际直接投资既有利于加速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但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各种政治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势必危及到海外企业投资的安全。如何化解风险,促进海外投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签署的《MIGA公约》的不足,以及发达国家海外直接投资保护立法的历史和我国近年来海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对投资安全提出的现实要求,提出必须尽快着手建立我国海外投资担保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柯蓉  左安  张娟 《新金融》2023,(12):50-57
边境贸易是“一带一路”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空间引力模型,采用2005-2019年间中国7个边境省份以及与其陆地接壤的1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边境贸易的边界中介效应和屏蔽效应。本文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和物流绩效指数在边境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与边境贸易规模正相关;边界畅通度的提升可以减少边境屏障,加快贸易流通,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地理距离对边境贸易有较为明显的屏蔽效应;制度距离对边境贸易的中介效应和屏蔽效应具有差异性。因此本文建议:继续推进边境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强边境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发挥双边、多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缔约方贸易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峡两岸双边直接投资活动的日益升温,两岸对双边直接投资可适用的法律制度研究也愈加重视.本文对两岸单边的资本输入法律制度、资本输出法律制度和双边、多边的投资协定做了实然分析,并针对在两岸双边直接投资活动中可以适用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应然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孙海泳 《国际融资》2014,(12):32-36
美国是当前对国际经贸规则影响最大的国家,与美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有望成为中国与他国签订新的双边投资协定的范本,并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相关规定产生影响,因此,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重要性与意义远远超双边范畴中美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经贸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也日趋增强。在此过程中,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不断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的税收保护。但是,面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现行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增加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税收保护的有效供给,完善境外投资税收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汤优佳 《中国外资》2010,(20):196-197
随着海峡两岸双边直接投资活动的日益升温,两岸对双边直接投资可适用的法律制度研究也愈加重视。本文对两岸单边的资本输入法律制度,资本输出法律制度和双边、多边的投资协定做了实然分析。并针对在两岸双边直接投资活动中可以适用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应然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融开放能否通过投资规模增长和投资效率提升渠道来促进经济增长是颇富争议的话题。本文借助Lane&Milesi-Ferretti(2007)的综合金融开放度指标,应用82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影响投资的"数量效应"和"质量效应"渠道。整体而言,金融开放促进了样本国家和地区整体投资效率的提升,显著地降低了不同群组经济体之间投资产出指标的离散程度。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多数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金融开放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数量效应"。金融开放与金融发展能够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发挥联合调节作用,支持金融开放促进投资产出效率的"门槛效应"假说,即只有具备一定金融发展基础的经济体方能在金融开放中分享投资效率显著提升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李皓 《中国外资》2014,(7):13-13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进一步完善外资管理体制、提高海外利益保护水平的良好契机,从而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文本谈判业已进行两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入沈丹阳表示,这两轮谈判"总体来看都进展顺利"。沈丹阳是在3月18日召开的中国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作上述表态的。今年以来,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已进行了两轮,先是1月份在中国上海举行了第十一轮谈判,中美双方围绕文本进行了磋商和谈判,标志着双方首次进入文本的实质性谈判。3月4日至8日,第十二轮谈判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张璟 《甘肃金融》2022,(9):10-14
国际投资协定中三种类型的投资概念都包含了金融投资,但也存在用限制性的正面清单来排除某些金融投资的现象。加之《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中采用的模糊投资概念,使得投资仲裁庭对于股份、股票、银行账户资金、股息、分红和债券等金融投资是否是适格的“投资”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随着“投资”概念的扩大化,越来越多的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包含了证券投资和金融工具,仲裁庭也对合格的“投资”进行广泛地解释,从而使其拥有广泛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