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2.
资本下乡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受政策推力、农村拉力和内生动力影响的工商资本理性选择。作为外来资源,资本下乡引发了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重构。资本嵌入乡村振兴,基于资本、农户、政府的不同逻辑,应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夯实资本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李慧燕 《农业经济》2022,(6):101-103
处理好资本与农户的关系是资本下乡入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下乡资本与农户间缺乏互信,双方间利益联结机制十分松散,同时农地流转交易中资本方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且缺少土地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博弈分析表明:信任危机中下乡资本与农户间流转土地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农户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土地流转市场、流转费用,还受到违约成本的影响。为实现下乡资本与农户合作共赢,应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共创机制”、确保各方利益稳定,采取“固定收益+弹性收益”组合方式、巩固信任关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农村诚信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公共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推动与资本逐利的双重驱动下,工商资本下乡大规模转入农地。通过对基层政府推动"资本下乡"的背后逻辑和"资本下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基层政府、工商资本结成"权力—资本"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土地流转中分散孤立的农户;村级组织成为下乡的工商资本管理分散农户的代理人;基层政府联合下乡的工商资本共同获取涉农项目利益和土地增值利润,其自主利益越来越独立于公众利益,"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治理缺乏公共性:治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违背农民公共利益,治理方式在民主参与方面有待完善,治理资源利用趋向内卷化,治理结果不利于农村发展,这些都导致基层政权的民意基础遭到削弱。为了建构乡村治理公共性,需要从改善基层政府治理机制、完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发展农村社会力量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资本下乡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是乡村振兴全面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作为社会力量,资本下乡引发的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关联投资、规范经营能够驱动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但是,在驱动效应的动力传递过程中,受乡村要素供给结构性失衡等客观因素和资本盲目投资等主观因素的叠加影响,驱动效率低。因此,基于下乡资本、农户、政府的不同逻辑,从乡村资源配置与整合、下乡资本投资行为的引导与规范两个方面提出策略,以期加速资本下乡驱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是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引发土地和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提高了农户收入,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企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成为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一个有效路径。面对工商资本下乡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从农业保险机制、政府监督机制和政府补偿机制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工商资本下乡的保障与规制机制,促进工商资本有序下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的"合作社包装下乡资本"现象,发现合作社被包装成为下乡资本的牟利工具、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包和乡村精英投机资本包装的载体,呈现出乡土实践与制度文本背离的异化状态。合作社制度的运营需要与乡土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基层治理方式之变以及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使下乡资本与权力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形态,即下乡资本和部门权力的结合、下乡资本与暴力权威的结盟以及与少数乡村精英的合谋。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这些结合的权力主体策略化运作,这构成了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突破传统乡村社会血缘和地域的限制,形成更广范围的社会信任和互利合作,促进了传统乡村社会资本向现代社会资本的发展与转变。这不仅使乡村治理主体向多元化发展,也改变着乡村治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为促进乡村现代社会资本的发展,引导乡村治理走向善治,政府要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成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桥梁、推动政府、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步入共进双赢的良性循环和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村组织之间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乡村建设贯穿于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整个进程。“文字”作为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下沉到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工具,为政府提升治理效率、贯彻国家意志以及保证乡村社会有效运转提供了可能。“数字”作为信息社会的新“文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以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权力等形式助力政府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对“文字下乡”和“数字下乡”的考察及比较发现,“文字”和“数字”作为不同时期的现代性符码进入乡村社会,促进了现代性价值在乡村社会的传布和发展,政府治理行为随之表现出治理技术理性化、治理面向服务化和治理内容精细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2023年9月6日—7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组织离退休党支部12名厅级退休干部赴双河镇西南村专题调研。调研组在绥化正大农业文化产业园、盛昌种业、北林稻田公园、西南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实地走访,并与镇、村党政干部、基层群众、企业负责人、30年来亲历见证西南村发展变化的老支书进行深入座谈。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积极探索“村屯+企业”共建之路,创新发展多种经济、特色产业,逐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景观型村庄受到极大追捧。工商资本通过推动集中居住,一方面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一方面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景观型村庄的集中居住还带动耕地集中、生态资源集中,在工商资本参与下实现乡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转变,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选取长沙市浔龙河村个案进行研究,从工商资本参与集中居住、休闲农业发展推动耕地集中、生态价值驱动生态资源集中三个维度,揭示景观型村庄集中居住的机制与路径,从而为理解景观型村庄振兴提供一个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万佩璇 《山西农经》2022,(16):26-28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G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城市社会资本的融入,形成“茶农+茶企+有为政府”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乡村产品的资源价值转化和附加值的提升,为G市茶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文章以G市茶产业为个案,引入嵌入性理论视角,根据茶农、茶企和政府3个主体的合作逻辑,构建了分析框架,分析行动逻辑内在的合理性,对于正在探索产业发展有效路径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资本的生产动力与乡村振兴的前提,分析了资本双重逻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以战略目标为引导,提出了超越资本逻辑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民增收最缺乏的是资金,改变农村面貌最缺乏的是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最缺乏的还是资金。因此,对资本下乡应该举双手赞成,但资本下乡也为农村带来一系列的危害。那么,资本下乡到底应何去何从?本文对资本下乡做出简要概述,并通过相关利弊分析,提出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如何引领资本下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翟婷婷 《农业经济》2023,(10):110-113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被认为是农业领域长期以来生态资本运用的实践方式,在生态振兴理念下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充分展现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驱动力。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涉及内容众多,可以与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发展,从而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建设。本文探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代,腾讯"为村"利用互联网助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逐渐成为一款针对乡村基层治理、助农扶贫的智慧平台.本文基于广东省河源市埔前镇腾讯"为村"平台治理的实况,探究"为村"平台在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为推动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民市场需求面临新时代变迁,农民与资本的互动成为时代前沿,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民市场意识发展缓慢普遍,究其原因是长期观念落后与发展需求薄弱的制约。而当代乡村振兴需多方合力共治,推动资本下乡与农民市场意识良性互动是实现农民价值的未来方向,是实现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战略规划。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基层“两委”班子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乡村治理过程中基层“两委”班子面临的基层组织队伍力量薄弱、劳动力外流严重、文化多元化、生态治理空间纬度高的问题,伴随组织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困境风险,提出基层“两委”班子面对困境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建立人才招引政策,推进乡村经济稳步发展,树立乡村文化自信,提升乡村社会环境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曾印  刘倩 《山西农经》2022,(4):85-87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既留住乡村自然之美,亦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云南省M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难困境。构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当地村民为本位、引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引导游客助力的治理模式,能有效破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困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