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昕(以下简称“陆”):能概括地描述一下您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吗?王逸舟(以下简称“王”):一个很温暖的家庭:父母之间的感情很好,父母与儿女之间、我们兄妹之间都相处得很融洽,非常亲密。我父母都是部队医院里的医生,所以我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自然受到那个环境的影响。陆:这就是您虽然生长在武汉,但身上武汉人的痕迹在我看来比较少的原因吗?王:或许吧。这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武汉人”。我熟悉和喜欢武汉人轻松自在、方便随意的生活方式,但毕竟在北京生活了二三十年了,身上也有了北方人的某些特性,比如喜欢吃面食。另外,我父…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从霸权稳定转向制度稳定,主要表现为国际公共物品供给日益多元化。由于霸权衰落,国际公共物品的霸权供给相对不足,而全球集体供给和地区供给却相应增加。冷战后国际公共物品的三层次供给,即霸权、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可以确保国际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定,这个事实动摇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向全球政治转型,需要建构一种全球共治的新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原则是全球所有角色的共治,即全球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它的基本变量是多边主义和以国家为重点的行为者的实践,以国家为中心已让位于以国家合作共治为重心,权威从国家独占到与社会共享。这种理论涵盖现实与趋势,具有综合与中庸的特征,是中国“和”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华东经济管理》2017,(7):F0002-F0002
袁凌,男,1962年生,湖南慈利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大学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所所长,湖南大学岳麓学者、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华东经济管理》2017,(6):F0002-F0002
陈志刚,男,1971年9月生,湖北省武穴市人。1994年获重庆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2000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后证书。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7.
《华东经济管理》2017,(2):F0002-F0002
冯巧根,男,1961年12月生,浙江绍兴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人民政府第二批“甬江学者”讲座教授(2016)。  相似文献   

8.
《华东经济管理》2017,(1):F0002-F0002
李俊江,男,1957年7月生,山东宁津人。现任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华东经济管理》2017,(4):F0002-F0002
祝树金,男,1974年生,湖南隆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留学访问。现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澳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 ,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是相互推动的进程 ,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首先 ,作者对地区化和全球化、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概念作了说明 ;其次 ,介绍了反对地区主义的一些观点 ,并对其进行了批驳 ;接下来 ,作者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即地区主义是多边主义的必要补充 ,并分析了如何规避地区主义的潜在风险 ;最后 ,作者谈到了对地区间主义的几点看法 ,以亚太经合组织和亚欧会议为例 ,从几个方面论证了其对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0):F0003-F0003
金洪飞,2003年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来我校任教,现为我校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教授还兼任民盟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2.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9):F0003-F0003
朱利平,2006年6月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2011年9月来我校工作,现为我校统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7):F0003-F0003
谢家平,2003年7月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任教至今,2005年被聘为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谢家平教授2004年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6年获上海市教委育才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Um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商学院运营与物流系做访问学者。他还同时兼任上海市物流学会理事,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基金等课题通讯评审人,《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相似文献   

14.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F0003-F0003
江若尘,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500强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先后赴日本和美国做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及安徽省教学名师、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女教职工,并担任国家精品课程评议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议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商务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营销学会理事、中国商业技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上海市经济学会现代营销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15.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4):F0003-F0003
贺小刚,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贺小刚教授主要从事战略与组织管理、民营企业治理与竞争力问题研究,承担《新制度经济学》、《绩效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F0003-F0003
杨翠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翠迎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创新、政策评估与制度实践优化等研究工作,并且尤以老年保障、养老服务、养老保险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的研究见长,主要承担《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应用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2):F0003-F0003
鲍晓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世界经济学会会员,《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ReviewofDevelopmentEconomics》、《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鲍晓华教授200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与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她以中国贸易政策为主题的博士论文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上海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与博士论文同名的专著获得2008年第16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我国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著作类二等奖,同时获2008年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失灵指国际规则体系不能有效实现治理,导致全球层面秩序紊乱的现象。冷战后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正是全球治理失灵的反映。治理赤字日趋严重。全球治理失灵在实践层面上表现为规则滞后,不能反映权力消长,不能适应安全性质的变化,不能应对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理念层面上则表现为理念滞后,依然以一元主义治理观、工具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为主导。全球治理本身是一个协商过程,是一个参与和身份重塑的过程,要真正改变全球治理失灵现象,就需要以多元主义的世界观、以伙伴关系的思维方式、以参与治理过程的实践活动建构起一种真正的全球身份认同。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关口,如果全球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走回弱肉强食的霍布斯丛林并非完全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万隆会议(即1955年亚非会议)进程源自两次亚洲关系会议,经由科伦坡国家会议倡议而正式启动,直至第二次亚非会议夭折而最终结束。东南亚国家在万隆会议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使自身的议题成为共同的核心关注,以至于这一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东南亚特征",从而对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性和规范性影响。从历史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东南亚的区域需求、塑造了印度尼西亚的区域领导地位,而且框定了东南亚国家与域外大国的关系、增进了东南亚区域认同的建构,从而推动了东南亚区域主义的孕育和发展。从规范看,万隆会议进程不但采用了协商一致的共识性决策程序,形成了二战后区域合作特定的"亚洲方式",而且将不干预、主权平等、和平相处、不结盟、非正式等"核心规范"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两者与会议所奉行的"求同存异"原则及会议所凝聚的"团结、友谊、合作"氛围共同构成泛亚洲主义框架内跨区域合作进程中著名的"万隆精神",统称为"万隆规范",并成为此后东南亚区域主义尤其是东盟框架内"东盟方式"和"东盟规范"的核心来源,从而促进了"万隆规范"的"东盟化"。这显示出亚洲区域主义与东南亚区域主义在经验和规范上的互动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