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出让主体不合格、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及开发利用投融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偏小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一步入市流转,要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明晰集体土地权属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畅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取路径,壮大入市规模;缩减征地数量,坚持民生导向;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助推入市流转。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释明设立制度在促进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创设、集体土地规划管理权三者协同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土地管理法》增设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制度进行立法完善。研究方法:文本分析,规范解释,价值分析。研究结果:现行设立制度存在单一“经营性”窄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权谱系、从严用途管制模式下集体所有权对土地用途的自调节功能受限、设立行为实施主体和土地供应标准模糊、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粗疏等问题,需要完成从“资源保障”到“资产效益”的法律调控转型。研究结论:有必要确立收缩土地规划管理权和扩张集体财产权的理论方案,扩展设立类型以形成“经营性、公益性、居住性”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谱系,提升设立环节规划用途管理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容性,确立委托关系下的具体实施主体和净地供应的客体标准,增扩设立方式的制度供给以弥合现行出让规则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土地制度创新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大有可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盘考虑,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土地要素活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新的制度供给须要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就是将农村集体原来直接支配的土地资源转变为土  相似文献   

4.
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德清县砂村、东衡村为调查样本区,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福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研法获取数据,采用模糊评价法和CL权重法定量测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前后农户福利水平变化。研究结论:(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有一定提升,但组织建设水平在入市后有下降趋势;(2)不同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模式对农户福利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差异小;(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客观福利水平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农户主观福利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应关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不同群体带来的心理差异,探寻农村组织建设新模式,提高农民对信息的知晓程度,完善农民决策参与权,增强农户心理认同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厘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研究方法:以产权让渡及市场化为视角,采用矩阵分类法划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剖析不同流转模式特征与演进路径。研究结果:基于本研究视角可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划分为6种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特征、运行条件、优缺点及收益分配格局,且其存在关联并遵循一定的演进规律。研究结论:规范市场下农地发展权及使用权流转模式将是当前改革的方向,需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农地发展权相关规定;不同地区需因地制宜地选择流转模式及类型,探索具体实施办法,循序渐进推进流转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自2015年,全国33个试点地区开始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其中15个城市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入市改革政策绩效,本文选择第一批试点地区及其他62个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用作本次实验的观测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以实际数据为支撑探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应不断推进和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从而积极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缩小征地范围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衔接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缩小征地范围试点工作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工作,采用文献检索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以缩小征地范围改革为起点,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成功流转为终点;两者的衔接关系贯穿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建议: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缩小征地范围;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流程及资料清单;建立国家与集体两个主体供地规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价格与征收补偿标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量动态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德清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合成控制法(SCM)、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德清县通过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显著地提升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德清县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分别采用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方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要通过要素流动效应、公共服务优化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劳动力流动效应和公共服务优化效应的中介占比分别为2.36%和30.7%。研究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未来应通过改革之间的协调联动,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可持续性的现实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首先需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流转制度构建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行政管制权力主导理念到注重权利维护的规制理念。在具体的制度设上,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权属的国有化转变与流转利益配置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现有文献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模式选择和路径演化归纳还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基于观察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征地)的市场化改革典型路径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模式在提升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上殊途同归的共性规律,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总结了本轮集体建用地市场化改革起点,刻画了宅基地、征地、统筹和入市4类市场化的典型模式或特殊现象,并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规律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结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现实路径是渐进式的"由点及面"的改革,现阶段改革创新需要关注三类收益分配问题,政府的规划和收益调节政策是地方探索市场化亟需的基础性规则,政府还应尽快对市场化中的各项权利开展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江苏省宜兴市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入市方面,探索建立租赁价格体系,探索实施公开交易制度,探索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探索构建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健全全程监管制度,成效明显。基于宜兴模式的相关建议:以贯彻落实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坚持按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条件,探索解决入市后遇到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进一步统筹协调,加快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和作价入股两种供地方式的交易成本控制措施,提出控制交易成本、优化管理政策的建议,为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探索构建了“供应(交易)→制度环境→交易属性→交易成本→供应(交易)”闭环式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成本控制理论分析框架。(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制度相对完善,交易成本控制效果好于作价入股;在缺乏规范制度安排情况下,政府背书或担保、建立利益联结体等非正式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3)缺乏交易平台、交易程序和规则不完善、交易合同不规范、基准地价与价格评估不完善、监管程序缺乏等是影响交易成本控制的重要制度因素。研究结论:应当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程序和规则、规范交易合同文本、完善用地管理政策体系等,以降低交易不确定性,有效控制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拓展对入市改革效应的认知视野,为凝聚改革共识和完善改革举措提供学理支撑。研究方法:基于2006—2020年333个县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估计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城市间异质性,在位于中东部地区、规模大的和资源型城市中不显著。研究结论:在稳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基于全局思维科学系统地预判和评估入市的影响,把握改革在土地利用维度产生的红利由城乡共享的契机,有效发挥农地入市对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同互补和竞争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土地依赖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龙开胜 《中国土地》2023,(11):24-27
本文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用地、资金和制度保障,今后须从处理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关系、合理设置入市方案条件、加强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途径等方面,提升“入市”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划背景,梳理了村庄规划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之间的潜在联系,并提出了有关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16.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两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统筹入市模式的治理效率,为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治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案例的交易成本比较分析。研究结果:不确定性是影响统筹入市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村集体自组织的土地联营公司模式比政府主导的土地整备模式,更适于处理较高不确定性引致的交易成本,在促成集体行动、避免事后违反协议、促进收益分配公平等方面表现更好。研究结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属性与所采用的治理模式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统筹入市的治理效率。建议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鼓励各村集体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委员会或者土地股份公司,合作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统筹入市。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从国土资源部独家获悉,正在编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有望就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值得关注的是,在配套改革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的第一项工作即为“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CNKI核心文集数据库和CiteSpace6.2.2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分析),对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研究关键词和聚类可总结归纳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收益分配”“使用权”。(2)目前学界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研究主要围绕资源保障和制度完善展开,一是从入市对乡村转型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视角进行研究;二是对收益分配制度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图谱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目前学界在研究模式、研究内容、研究联动、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及推广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法存量并非源于法律授予,而是源于对既成事实的默许;(2)不均衡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受到入市政策的刺激,将脱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设置的初衷,再加上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两者共同挤压了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3)多种农地利用政策的交互作用将会导致不同的农地政策在落地时出现目标冲突,进而影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研究结论: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面入市之前厘清存量差异的均衡办法、使用权价格形成机制,简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所承载的多元目标,从而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由于主体不同表现出两种典型模式,一种是村集体主导和运作,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互补"关系的模式;另一种是乡镇政府主导的,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竞争"关系的模式。研究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该保留其特殊性,并与国有土地出让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应该影响集体土地性质的改变。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因地制宜,保持集体土地的性质、适度规模的进行流转,才能有效规避入市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才符合当前改革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