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部署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任务.如何发挥好"三农"工作"压舱石"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发力?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收录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这篇重要文献强调实现乡村振兴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推进“三风”建设,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为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演进中,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形成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中“天人合一”“勤劳协作”“革故鼎新”的思想与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的传承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具有“育农”和“乐农”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培养人才、加大农耕文化的传播力度等措施发挥农耕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详尽指示,要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乡  相似文献   

7.
<正>要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种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当前,国内外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升级,多重风险使农业生产、粮食供给承受巨大压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要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有基础、有条件,也有使命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力争走在前列。全省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稳住三农基本盘,扛起粮食安全和稳产保供重任守好三农这块压舱石,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既是工作任务,更是政治责任。江苏省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落细落小。一是持之以恒压实“米袋子”。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面积、稳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作为全市全局工作两个基本面,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把城乡融合作为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好、成果多、变化大。——保供能力显著增强。在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基础上,柑橘、柠檬、脆李、中药材、调味品等特色产业达到3100万亩,农产品供给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日趋优化。  相似文献   

10.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让农耕文化遗产"活"起来,彰显其时代价值。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农耕文化遗产,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做好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确保稳定粮食、生猪、蔬菜三个产能,做强粮食加工物流、油料加工、肉制品预制、葱蒜四条产业链,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增收、农业项目招引、351果蔬农旅经济带打造五大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聚焦“国之大者”,坚决扛牢压实粮食保供重任发挥大丰种业和耕地优势,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安全。一是擦亮大丰“芯”。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攻关“卡脖子”技术,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要发展,其根子离不开土地。江苏省东台市域总面积3557平方公里、全省县级最大,耕地面积179.66万亩,兼具水乡、平原、海滨、湿地等资源禀赋,农耕文明具有深厚的底蕴,是名副其实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作为农业大市,东台市坚决把做好土地文章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要素”,不仅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现代化”以加快土地流转为抓手,农田由粮田向良田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精神,秉持信守“长子情怀”,坚持发扬“实干精神”,以坚决扛稳扛牢扛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首要担当”为中心,围绕“三项任务”“四大建设”,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调粮食稳产保供,通过不断压实地方责任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不下降。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增产让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只要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底气。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泰州市奋战全面小康,积极应对突发新冠疫情,扎实抓好稳产保供、长江退捕禁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万企联万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瞄准硬任务,啃下“硬骨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统筹推进2021年“三农”工作,泰州将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汇聚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不断加快城乡融...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乡村发展掀起新的高潮。从统筹发展和安全视角来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多维目标的基础支撑。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着“无人种粮、无地种粮、无力种粮”的难题,生态安全面临着“农业发展、乡村建设、资金匮乏”的挑战,社会安全面临着“乡村危机、农民进城、改革冲击”的风险。基于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护发展:一是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与农民收入提升,着力强化财政支农、耕地保护、产业强农等政策措施,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二是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保障与和美乡村建设,从技术、空间、制度等维度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统筹推进社会安全保障与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融合制度障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51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在乡村生态振兴语境中探究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呈现出农业资源节约保育水平有效提升、农业产地环境持续改善、农业绿色产品供给优质多元、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成效显著的全新面貌。但也要认识到从全国范围来看仍存在绿色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效应无法有效发挥;农户生态意识缺乏,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随意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约束成为发展短板;绿色农业科技供给不足,技术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出下一步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振兴应在优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科技研发与供给实现科技兴农四个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攻坚冲刺之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期。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压舱石",以市场需求为"导航灯",按照"绿色生态农业、自然休闲旅游、美丽幸福乡村"的功能定位,以全区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用改革创新添动能,以精准发力促提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高点定位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相似文献   

19.
曹思狮 《山西农经》2023,(23):73-76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乡村环境质量等都有重要作用,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所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高度契合。基于此,以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为例,深入开展“农业+旅游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农耕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有利于生态宜居,有利于乡风文明,有利于治理有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承农耕文化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