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月 《山西农经》2022,(3):49-5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基础,促进产业发展是推动城乡要素融合、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创收的主要措施,同时可使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对助力共同富裕有着深远意义。文章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背景,对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模式的选择展开分析,同时提出相关优化路径,以巩固和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推动产业振兴发展,以此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本文刻画了乡村产业振兴作用下劳动力与资本的运行规律,构建乡村产业振兴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框架,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考察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持续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城乡融合效应、空间匹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基于地理距离演变规律分析显示,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局域性。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受到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结论提示,要持续推进乡村的转型发展与产业振兴,改善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外溢条件,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下,推动乡村振兴不仅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关键举措。立足新发展阶段,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及产业兴旺维度出发,竭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极具战略意义。然而,当前乡村振兴驱动共同富裕依然面临乡村民生短板亟需补齐、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滞缓、绿色发展亟待提质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充分四重挑战。为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进程,应建构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助力弱势群体致富增收;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打造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共同体,以绿色发展增进农民获得感;完善多元要素保障体系,筑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是打造新型城乡关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应有的题中之义。以城乡融合发展赋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追求,遵循“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导向,回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因此,要以城乡空间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为抓手,以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协作优化机制、乡村产业振兴资本的多方投入机制、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的入乡激励机制、乡村产业振兴技术的开放共享机制、乡村产业发展风险的协同防范机制为保障,以“五融合五保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推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上下推进乡村发展、加速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国际局势乡村振兴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将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乡村发展虽然逐步加快,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素质本身不高、管理制度多年未变较为落后、人均收入较少等问题,很难有大的提升。而双循环作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很好的制度优势和资源转化优势,这些正是乡村发展缺少的。因此,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有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面对全新的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格局应该为乡村振兴提供转型升级的体系、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富裕的经济环境。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起来。本文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双方融合进行阐述,表明融合的必要性和融合方式,为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针对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问题,以察哈尔右翼前旗为实践案例,构建了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模型,提出了乡村产业增值发展、聚集发展、提升发展和融合发展的路径模式和对策建议,为全国中西部脱贫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案例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作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资源聚合、功能复合、运营整合的特点,是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只有针对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解决思路,才能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最佳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基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两山”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二是基于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和技术驱动的现实逻辑,三是基于国内大量案例的实践逻辑。乡村生态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效率提升,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形成乡村生态产品品牌溢价,二者共同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这一内在机理,围绕生态资源开发、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产权流转和生态载体溢价的四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六大路径,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调研渝东北农村先进典型、脱贫攻坚有成效地区的三产融合情况,研究其三产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建议,为完善和优化渝东北农村三产融合路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障,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新见解、新模式,对催化新的科技成果和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阻碍,比较突出的就是缺乏科技基础、专业人才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如何借助乡村振兴背景优势,有效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单一产业发展难以有效控制外部风险,易导致返贫产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基于乡村地域关系与亲缘关系的基础,乡村经济发展在整体化思维下可以有效实现产业融合。基于整体化思维视角,以五华县为例,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需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内在统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还存在着盲目向“城镇化”看齐、盲目追求产业“规模化”、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亟待加强等难题,需要通过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政策的融合性服务功能、完善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培育乡村产学研融合发展体系及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路径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机理、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多元效益,为解决“三农”问题打开了新的突破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更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和业态特点;并从六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其次,归纳总结了乡村旅游四类开发模式;最后,基于乡村旅游项目自身建设、政府政策保障、社会组织参与的视角提出了六项对策,以期助力乡村旅游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立法考量:基于国际经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并通过立法手段将这些政策法制化、规范化、长期化。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进程,并确保法律满足与制度供给相统一、与政策体系相衔接、与战略规划相呼应、与党内规章相协调等四点要求。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还需要合理选择立法时机与模式,科学设定法律调整内容,健全完善其他涉农法律,推进法律政策规划统筹整合,以法律形式压实主体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做好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根据通知精神,统筹存量和增量,是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重要原则.落实好这一原则,必须大力推进用地方式创新,依靠用地创新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谋划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协同设计,提高两者的衔接度和整合度,对推进中国共同富裕进程意义重大。首先,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共同富裕的“经济效率—社会正义—精神自由”三维度框架,讨论中国式共同富裕之路对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然后,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九条路径机制;最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途径。本文有望在理论层面上丰富拓展乡村振兴增进共同富裕机制的科学认知,在实践层面上为中国实践者理解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和政策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丽 《山西农经》2023,(11):19-21
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将归于消失。因此,乡村振兴是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措施。在乡村振兴中要保障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农村改革,促进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汪振  唐惠敏 《农村经济》2023,(12):53-61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趋势明显,产生了数字劳工与数字农业新形态,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创新。产业振兴各主体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彰显出数字下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逻辑,具体表现为政府的政策驱动、市场的利益联结、法律法规的秩序保障以及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数字下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仍需警惕信息鸿沟、利益偏差以及数字技术不合理利用带来的数字化风险。规避这些风险,需加强政府的政策规章指引,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运用村社组织疏导资本嵌入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素有“中国白茶第一村”美誉的黄杜村,通过发展白茶产业脱贫摘帽,又通过农旅融合、捐苗扶贫等新的发展模式带动全村走向经济发展新阶段。本文通过剖析黄杜村白茶产业发展历程,探索乡村内生型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驱动力,提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对脱贫攻坚的“黄杜行动”进行总结并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抓手,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性问题、产业链利润向城市集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失衡、公共服务水平落后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剖析农业农村产业兴旺亟须解决的科技支撑问题,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以期通过本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为农业农村产业兴旺注入动力与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