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成功探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的现代化方案给世界人民贡献了新的文明样态。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党和人民百余年艰辛探索的向往与追求;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原则基础上批判继承苏联现代化建设经验,形成其基本样态;从实践逻辑看,独立自主、工业化、以人民为中心、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逻辑的统一。理论逻辑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历史逻辑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不论是处在艰难起步阶段、初步探索阶段还是奋力开创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路人;实践逻辑上,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要从抓实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弘扬生态文化、生态回归民生等方面来丰富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广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优等生”。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广东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高水平谋划、多路径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探讨和梳理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代化推进和文明形态演化的根本逻辑在于生产方式的扬弃及其内在“现代性”张力的凸显。马克思针对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规律的研究为“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了理论与逻辑的可能性。当前,全球为应对数字时代挑战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本质上是在寻找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数字生产方式内生矛盾的冲突与激化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与突破适时回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需求,它不仅使得数字生产力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束缚,更以中国式的回应主动顺应了数字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了数字生产力发展,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指向出发规范和引领着数字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耘 《宁波经济》2021,(9):36-3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实践由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围绕管党治党和兴党强党两大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发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见解独到和意蕴深远的自我革命论述。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生成是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守初心、担使命是自我革命的根本落脚点,自我革命是摆脱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也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不变质的客观要求,从而构建起一整套反映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的话语逻辑。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同时引领着社会主义政党文明新样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和政策温度,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理论创新意义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实践逻辑和发展目标共同构成其思想内涵。这一论述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人类文明发展构成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将开启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新征程,破解世界现代化困境,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嗣方 《改革》2023,(1):1-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和平崛起是中国新世纪的战略新选择,构建和谐世界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都是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和”文化基础上,都与我国的国家性质密不可分,统一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从和平崛起到和谐世界,体现了我国和平外交战略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系统理论的提出,即以科学的政治选择为根本方向;以渐进的政治战略为发展步骤;以崭新的政治模式为实现动力。它是邓小平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类型现代化发展特点的优化整合与历史超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坐标资本主义社会,亲历了资本的凶残和暴力后,不懈追求的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波澜壮阔,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以往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具有高度偏向性,利用“人的异化、劳动的异化”来满足少数资本家对自由全面发展的欲望,以资本家的自由和发展代表全体人民的解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鄙视西方模式的冷漠无情,开创了具有高度人本精神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在理论层面、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具有高度逻辑共通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生存条件等不同差异造成文明的差异。中国共产党聚焦时代发展问题、中华民族发展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探寻文明发展逻辑,在中国发展总体布局的构建中逐步深化文明认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中不断继承中华文明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及内在矛盾提供新方案,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发展前途指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在人民观、规律观、生态观、天下观等方面的契合构成其结合的逻辑依据。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和自信自立,把握和引领时代潮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准确掌握发展规律;坚持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生态理念;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理论成果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发展中的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面对粮食、资源生态环境、金融和资本、网络和信息、人才、国际等方面的一系列国内外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此,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实现发展和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17.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发展中的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面对粮食、资源生态环境、金融和资本、网络和信息、人才、国际等方面的一系列国内外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此,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实现发展和安全并重。  相似文献   

18.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需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和新评价观,突出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的价值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改革执行,立足自身和地方实际,探索应用型建设方向,让教育评价改革成为推动高校全面改革和发展的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习近平强调,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王子龙 《发展》2009,(12):81-82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崭新理论体系,在发展的理念、原则、方法等基本层面不但对既有的发展经验和理论予以吸收和借鉴,而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概括、创新和超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现代社会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