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概念是一个新的概念,其更加强调粮食生产安全性和粮食产业发展协调性.文章分析了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重大背景,提出要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区域跨度优势和核心内容优势,探析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粮食产业弱质性明显、利益补偿机制不合理、生态安全保障不足等困境,构建科学的产业联动布局,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基础的客观评价,确定不同区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制约,为差异化区域发展路径提供依据和支撑方法 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20年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产业链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 (1)由于其生产环节突出的比较优势,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最高,黄淮海平原加工环节比较优势显著,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环节都不具备比较优势,综合得分最低;(2)粮食生产和加工地理集聚特征显著,得分高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而流通和服务支撑集聚特征不显著;(3)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间耦合协调度区域得分排名与综合发展水平一致,其中东北平原耦合协调度最高,且加工环节发展滞后于其他环节,黄淮海平原居中,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以濒临失调型为主。结论 基于上述横向比较结果,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原则,认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应分别施行绿色优质生产引领、流通加工一体化和工贸带动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核心产区,近年来面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滑落的窘境,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资源配置冲突趋势进一步加剧,现有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已难以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改革和完善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从改革和完善东北地区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出发,提出进一步调整国家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以保障东北地区粮食产能的稳定;继续加大中央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以实现粮食生产的高效率;建立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利益协调补偿双向驱动机制和国家层面粮食安全基金,以支持粮食安全生产资金有效补充;探索建立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实现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统一;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域试点"家乡税"制度,以弥补东北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不足问题;通过综合政策绩效实施,完成东北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的理论视角,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科学内涵、规划布局、建设途径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要求.吉林省确定建设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即玉米经济产业带、大豆经济产业带、优质水稻经济产业带、农区精品畜牧产业带和长白山优势特产品产业带。  相似文献   

6.
加快西部优势渔业区域经济产业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推进了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人们吃鱼难的问题。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渔业的发展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渔业)长期受"粮食安全","代替食物安全"和区域产业经济平衡发展观念的影响,形成过分狭窄的食物观念,使得在西部淡水渔业优势区域至今未形成优质水产品产业带。除部分集约化养鱼水域外,多数地区仍处于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渔业经济阶段。所以,应借鉴国内外经验,争取在国家的支持下,组织相关方面专家,编制出《西部各省区优势渔业水域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战略布局规划。在国家和省政府批准后,各市(州)、县结合当地的实际,编制出本地区的战略布局规划。这样,才有利于开发本地区的优势渔业区域,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才有利于促进西部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优势渔业经济区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张庆 《农村经济》2007,(11):91-93
本文论述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齐鲁粮食》2008,(1):12-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粮食作为基础物资.是经济发展、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其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加以筹划。  相似文献   

9.
张庆 《农村经济》2006,(6):36-38
本文辨析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致力于改善"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农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农民队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视域下新型农民队伍建设的构建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物质基础;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着眼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呜,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十项措施。这是中央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对黑龙江垦区做出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重要指示以来,垦区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产业、大合作为标志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突飞猛进,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相似文献   

13.
14.
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连续七年增产之后,2011年确保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势头面临着很大压力。一是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大。二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从粮食安全的内涵、广东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稻谷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广东省粮食生产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广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进一步做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在秋高气爽、成熟收获的美好季节,按照农业部党组的安排和部署,笔者带领计划司、种植业司、农垦局、监察局同志一行6人,来到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华大粮仓"调研考察。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北大荒精神、调查了解粮食生产情况、检查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进展。这既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贸易、储备、运输等多个环节。面对粮食生产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党的重要文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呜,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这是党和国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粮情作出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三大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面对当前“全球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和蔓延”的形势,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廓清影响和制约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和深层次矛盾,以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分析粮食产消新变化入手,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形势,提出了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主要指标和政策建议。一、粮食产消的新变化(一)粮食总产由降转升,但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需要较长时间1990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逐年上升,1996年突破5000亿公斤大关,199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5123亿公斤。但从2000年起,则连续4年产不抵消,到2003年降为4307亿公斤(见表一)。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不是自然灾害,而是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其中虽有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