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贵州省农地流转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形势下,做好农地流转工作,寻找制约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是迫切而重要的。文章通过抽样调查与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省7个典型县(区)的358户农户家庭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目前贵州省农地流转的现状,挖掘出制约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农地流转规模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方式、流转对象及流转规模等3个方面。流转的主要方式为转让与出租,流转规模总体偏小,流转对象大部分限于农户之间。(2)制约因素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因素、土地价格因素、农户自身因素及政策制度等4个层面影响。经过实际调研,该文提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可行对策建议,对加快贵州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剖析农地流转与农户经济效益之间的关联意义重大。分析了农地流转经济效益的理论机理,利用2020年湖南省安仁县356份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农户经济效益视角出发,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经济总收入增长,随着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农户家庭经济总收入也在提高,表明更高的教育水平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议积极推动农地流转,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日本脱离农地零碎化发展农地规模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专门性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具有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的财政金融措施;培植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其农地规模化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撑:首先是农业规模经济理论和最小农地经营规模理论;其次是家庭农场的一定优势与反转农地流转方向的理论;第三是现代农业经济必须适度调控理论。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日本的农地规模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浙、川、皖3省18县调研资料,对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地转出是以劳动力转出为前提的。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劳动力转移障碍与摩擦越小、保险市场越完善越利于农户劳动力转出,从而越利于农户农地转出。农户农地转出主要受实际租金率的影响。在非农就业不稳定和保险市场不完全情况下,农户会倾向于保留或短期流转超过最佳经营规模的部分农地以建立家庭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时期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农地确权的不到位、流转信息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农户规模小且分散、政府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激励不当都增加了农地交易成本,从而不利于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熟人交易限制了农地流转对细碎化经营的改善。然而,鲜有研究从地块规模门槛视角考察转入户经营规模扩大后的农地细碎化程度。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块数量、地块平均规模和地块规模门槛三个指标下的农地细碎化水平差异,并利用湖北省传统农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地转入和农地流转对象对细碎化经营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发生流转后,尽管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平均数量增加,但26.58%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规模门槛达到10亩。实证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能够改善转入户经营农地的细碎化水平,但不是通过减少地块数量彻底解决,而是通过提高地块规模门槛逐步改善。本文研究发现,非亲友型流转不仅能够减少转入户经营农地的地块数量,而且可以将其经营的所有地块的规模显著提高到8亩。因此,降低离土农户对承包地的依赖,减少委托保管性质的亲友型流转,可以有效加快农地细碎化改善进程。  相似文献   

6.
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其又必须以农地流转为前提。以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为对象,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农户文化水平、搬迁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及土地流转经历对农户土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水平越高、搬迁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越强烈:土地细碎化程度是农地流转的一个限制因素;已有过农地流转经历的农户,越愿意进行农地流转;②研究区农地流转意愿较强,有52%的农户期待农地流转,需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7.
为试图解决农地市场化流转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激励与农民转出(退出)农地的生存保障问题,本文提出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对9个省(区、市)49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条件下愿意转入和转出农地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7.8%和51.6%,表明该制度设想中针对农地转入方和转出方的激励与保障内容符合多数农户的利益诉求。运用Gologit模型对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轻、有农地经营借贷需求、参加了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高或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入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户主从业领域为兼业和非农业、没有过农地流转行为、没有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和家庭劳动力占比较低、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较高、所在村到附近城镇的距离较近的农户,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设想条件下具有较高农地转出意愿程度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农户异质性作用下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及其行为,考察金融机构在异质性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中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黑龙江省4县(区)1 057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相对于流转型土地经营权,农户承包型土地经营权面积增加对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农户土地实际经营面积增加仅会提高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意愿,但难以扩大农地贷款规模;农户租金年付制土地占比过高会抑制金融机构供贷积极性,且这种影响对规模主体更显著;土地依赖性、有无社会关系等变量对金融机构供给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在作用方向和强度上存在区别,金融机构在异质性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中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探索建立稳定长期的农地流转合作机制,提高流转型农地稳定性,鼓励开展中长期农地金融业务,以满足异质性农户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2021,(7):50-57
本文基于禀赋效应理论提出并检验小农户农地依赖通过产权强度对承包地经营权转出决策影响的假设,同时验证了集体参与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河南和山西两省共607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小农户农地生存依赖和情感依赖均是影响经营权转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产权强度认知在农地生存依赖与经营权转出决策之间起着中介作用。集体参与程度正向调节产权强度和转出决策之间的关系,加深小农户农地依赖如何能带来促进农地规模经济实现的理解。因此,依据不同生存依赖和情感依赖程度的小农户家庭,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高小农户的产权知识,提高他们的产权自信,促进经营权转出的意愿到转出行为的发生;村集体在提供流转服务过程中,更应增强潜在转出户的抵御风险能力,弱化农地禀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地流转的现状,研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方法]以内蒙古3市为研究区,利用调研数据,并借助Logit模型分析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倾向值得分,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法(PSM)计算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1)土地流转转入主要受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影响,且为正向影响;土地流转转出主要受家庭人均资产价值的对数值、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庄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2)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较流转前而言,农地流转能够使转入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02 0万元,使转出户家庭收入有效增长0.244 1万元,因此,农地流转对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影响效应要大于转入户。[结论]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根据区域农地流转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农户参与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浙江省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研究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现有耕地面积对于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和农户农地流转规模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农户家庭人口数、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农地特征和农地流转租金是影响农户流转农地的重要因素;户主年龄影响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但对农户转入行为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鼓励承包农地的农民从事现代农业,为农户农地流转创造先决条件;规范农地租金数额,并可根据市场行情上下浮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江苏、湖北、广西、和黑龙江四省(区)111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会形成生产性效应、交易价格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进而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农户最终是否流转农地以及流转农地的规模取决于农地产权安全怀所产生的三种效应的叠加影响。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土地承包合同提高了转入户转入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但并不显著影响转出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和农地流转率;签订农地流转合同提高了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而农地流转纠纷并不显著影响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地流转率。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应该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强化农民农地流转合同意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改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全面探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以期阐明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得出:农地流转中,"非农化"及"非粮化"倾向明显,且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利用比较收益、政府引导是三大主要驱动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劳动投入减少,劳动产出率提高;农地流转对农地投入及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学者仍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未考虑土地流转市场、地权稳定性、农户类型、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因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出发,但如何避免流转农地"非粮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玛纳斯县为例,对369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 通过建立农地流转行为与各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农户特征、农户资源禀赋以及农地流转特征等 三方面分析了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流转租金、流转年限和家庭单位耕地面 积纯收入、户主对农业经营风险认知和农户类型显著地影响了农户土地转入行为;而年流转租金、户主年 龄和流转年限、家庭非农业劳动力人数和非农业劳动力年人均收入构成了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显著的影 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14,(12):50-50
<正>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虽然没有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大,但要想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善经营、会管理,在土地流转、内部管理、农产品营销等方面也要遵循经营管理的相关规则。一、土地有序流转才能有稳定发展土地既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重要的家庭财产。以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就需要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来扩大规模。按照中央的要求,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更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形成的全部权利义务关系保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必然现象,反映了农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对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地利用率和拉动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是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hinese Family Database, CFD),从常住地、人地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定义了四类农户样本,并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农地确权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对长期务农家庭的农业经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农地确权会激励土地承包户提高务农概率,从而提高整体上的农业经营收入;他也会促使非农就业家庭将闲置土地转出,从而增加土地租金收入。研究还发现,农地确权对抵押土地贷款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很难通过间接途径增加农户收入。本文认为农地细碎化、土地流转的非正规化、农业生产的低机械化以及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是农地确权增收效力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更加深入的土地制度改革是进一步激发农民增收活力并最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对于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农户家庭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村土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研究结论:依据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农地流转的内在关系,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非农就业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目标不同,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2)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就越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3)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研究结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农地的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本文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信贷可得性、融资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动性资本的影子价格,导致农地流转的潜在发生率远低于完全市场下的流转水平,而获得信贷支持能够明显促进农户的农地流转,并且该促进作用在农地流入规模方面更为显著。信贷可得性对农地流转的"净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全部样本而言,信贷支持使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积增加了1.09亩;对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而言,信贷支持使其参加农地流转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积增加了1.15亩。因此,现阶段在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共识下,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和融资能力是缓解"农地流转意愿弱,规模化程度低"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分析农民分化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农民分化特征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农民分化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就会增加0.634个单位;(2)在反映农民分化的三个可观测变量中,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进行农地流转的概率就会分别增加0.394和0.358个单位;(3)反映其他潜变量的可观测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对农地产权稳定性的认知、流转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和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等变量对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农地流转政策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民特点,积极促进农民各阶层职业结构的合理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